毛主席《實踐論》告訴我們: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
發展經濟同樣也是如此。經濟工作要想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的我們的思想合于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主觀合與不合客觀規律,是決定我們實踐成敗的關鍵。
抗日戰爭時期,邊區政府面臨著極大的財政經濟困難,用毛主席的話說“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國民黨用停發經費和經濟封鎖來對待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所以,當時的經濟和財政工作的方針就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任何政黨都不可能不發展經濟,只談政治。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來說更是懂得這個道理。但是無產階級政黨發展經濟,不是像資產階級那樣發展剝削經濟,資本經濟,只突出資本增殖,而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發展人民經濟。腦子終日只在單純的財政收支問題上打圈子,打來打去,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經濟問題終是一個政治問題)所以,那些污蔑毛主席只懂階級斗爭,不懂經濟的人可以閉嘴了,我們自然也知道,這些人大都是自己不讀書,更不讀馬克思主義,也不讀新中國歷史的,他們大都是道聽途說,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蠱惑了,或者他們本身就壞,吃了美帝的“救濟糧”。
事實上,毛主席不但是懂階級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懂經濟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大家。毛主席反對單純地發展經濟的資產階級的經濟主義。
發展經濟的路線是正確的路線,但發展不是冒險的無根據的發展。有些同志不顧此時此地的具體條件,空嚷發展,例如要求建設重工業,提出大鹽業計劃、大軍工計劃等,都是不切實際的,不能采用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發展路線,一方面要反對陳舊的保守的觀點,另一方面又要反對空洞的不切實際的大計劃。
這就是黨在財政經濟工作中的兩條戰線上的斗爭。
當前發展經濟問題
面對經濟環境下行壓力,我想毛主席的人民經濟思想依舊對我們解決經濟困難有指導意義,那就是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組織發動群眾,發展公有制經濟力量,注重私營經濟的活力。不能被單純地經濟主義引上邪路,那就是完全地私有化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那樣短期有效果,但是長期來看,或者說從幾十年的經濟建設實踐來看,只會造成更大的困難,造成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拉大,群眾經濟生活更困難的局面。
因此,當前經濟發展我們仍舊存在著兩條戰線上的斗爭,我們要用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來積極勇敢地開展斗爭,真正發展人民經濟。
在困難中要相信群眾,相信人民,要有信心。不要被眼前的片面福利所迷惑,而丟掉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經濟,解決困難,需要我們注意: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單純地保守的經濟主義發展經濟的思想,是短視的,是缺乏無產階級的預見的,是缺乏系統思維的,是要出問題的。
偉大科學家錢學森對于“摸著石頭過河”在其《創建系統學》中談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常說“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預見性很差。
我曾經說笑話,我們放人造衛星,如果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那早就打飛了,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沒有理論怎么行得通呢?!但是現在要建設社會主義,要在建國100周年的時候,即2049年使我們的國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是一段好長好長的路。而且沒有多少年了。多少年?65年!65年你要走完這條路,你老在“摸著石頭過河”,那可不行。
我們不能再犯錯誤,或者盡量少犯大錯誤,不要犯大錯誤。那我們必須有預見性,這預見性來自于什么?來自于科學!這個科學是什么?就是系統科學!這個科學就是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系統學。
——《創建系統學》第10頁
所以,要提高領導的預見性,就是要有系統集成思維。就是要有先進且革命的理論作為實踐的先導。
科學家錢學森說,社會風氣一旦敗壞了就很難恢復。這句話道出其擔憂,也說明了其預見性。
因為社會風氣,是正氣壓倒邪氣,還是邪氣壓倒正氣,這就反映出人們對社會的態度問題。
社會風氣壞了是用錢買不來的。如果一切都靠金錢來衡量,那么這個社會還能有什么發展呢?我看是不會有太大進步的。
錢學森晚年時說過的兩句話,至今都是令人肅然起敬:
“一個國家的經濟落后了,并不可怕,我們可以用十幾年趕上去,如果風氣壞了就是幾代人也難恢復。"
“如果丟掉了毛澤東思想和公有制,中國就完蛋了!”
什么見預見性,就是來源于對社會科學的系統學思考,對人類發展歷史的規律性總結,在此基礎上,預見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避免出現錯誤,甚至顛覆性錯誤。
就像毛主席說的,如果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
所以,發展經濟的路線是正確的路線,空嚷發展,毫無根據地發展,脫離客觀實際的發展經濟,都是錯誤的,我們需要時刻進行財經上的兩條戰線上的斗爭!
忘記這種斗爭,就會犯顛覆性錯誤或走回到資本主義的老路上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