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家,給困難地區和災區一些物資支援是很必要的。它顯示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但怎樣看待這種支援?怎樣用好國家支援的物資?這里有著兩種不同思想的斗爭。
一種思想是向群眾講清楚國家支援的政治意義。教育群眾艱苦奮斗,發揚自力更生精神。
另一種思想是眼睛向上等待國家支援,結果助長了群眾的依賴思想。
兩種思想的斗爭,實際上社會主義思想同資產階級思想的斗爭。
最近兩年回老家過年,總能聽到村里人議論,現在的“脫貧攻堅”政策,給“五保戶”、“低保戶”免費發放米面糧油衣服被褥,煤炭,還有定期理發,打掃衛生,洗衣服等等,這些人的日子過得可好了。村里的人聊起來,就說,現在被“保”的這些人,整天不干別的,就是坐在電視機或者拿著手機,就看國家給他們的政策是啥,當地政府有沒有給他們按時足額發放。如果發的不到位,他們還有人去政府討說法,鬧事等等。
我說,對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也沒有兒女照顧的人,國家這樣的“給”沒問題。但是對于尚有勞動能力,還如此,那就造成了懶惰之風,躺平主義,反而引起群眾的不滿,讓脫貧攻堅好事成了壞事。
兩種思想,兩種結果。實際上,毛主席早就批評過這種恩賜主義的“給”,而是主張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群眾的一切都應當是他們通過斗爭得來的,而不是某個人或者誰的恩賜,也不是突然來了個“青天大老爺”或者什么“皇恩浩蕩”。
這種“給”就是一種突出物的作用,而忽視了“給”是對人的一種改造,一種教育,一種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的培養,是一種政治作用。
從歷史和現實來看,我們不得不更理解了毛主席當年提出的:
政治是統帥、是靈魂的道理。
即便是到了今天,生活條件富裕了很多,生活資料豐富了很多。是不是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已經很富有了呢?我們就可以揮霍。就可以忽視政治的作用,忽視人的思想改造,而忘記艱苦奮斗,奉行躺平主義了呢?我想不行。我們還不發達,我們還需要艱苦奮斗,更需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毛主席精神中留給我們建設社會主義一條彌足珍貴的道理就是:
自力更生是我們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根本方針這個方針。
這個方針是建立在相信群眾和依靠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基礎之上的。
我們不管發展多久,都要思考怎樣貫徹這個方針?怎樣看待物的作用?單純地給物還是先給思想?當前扶貧工作的實踐也告訴了我們,扶貧不是單純地給物,更要給思想,給智慧。否則,扶貧就助長了懶惰思想,損害了黨的威信。
因此,國家“給什么”的問題,看似是一個支援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思想斗爭問題,根本上是一個政治問題。
所以,在對待國家扶貧和支援上,要從政治上看問題,也就是怎樣突出政治,這個問題當前依舊值得我們探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