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過程矛盾的運動,同一是相對的,斗爭是絕對的,這是任何過程如此。
但因矛盾性質每個過程不同,內部構造每個過程不同,這種絕對性、統一性的表現方法因而各異,這是要明白的。
——《讀西洛可夫、愛森堡等著李達、雷仲堅譯〈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中譯本第三版)一書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毛澤東哲學批注集》第92—93頁
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切過程都轉化為它們的對立物。
一切過程的常住性是相對的,但是一種過程轉化為他種過程的這種變動性則是絕對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332頁
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斗爭則是絕對的。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333頁
前面我們曾經說過,兩個相反的東西中間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夠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這是說的條件性,即是說在一定條件之下,矛盾的東西能夠統一起來,又能夠互相轉化;無此一定條件,就不能成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轉化。
由于一定的條件才構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說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這里我們又說,矛盾的斗爭貫串于過程的始終,并使一過程向著他過程轉化,矛盾的斗爭無所不在,所以說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333頁
我們中國人常說:“相反相成。”就是說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
這句話是辯證法的,是違反形而上學的。
“相反”就是說兩個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爭。“相成”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之下兩個矛盾方面互相聯結起來,獲得了同一性。
而斗爭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在同一性中存在著斗爭性,在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在個性中存在著共性。
拿列寧的話來說,叫做“在相對的東西里面有著絕對的東西”。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1卷第333頁
依一時說,統一是絕對的,斗爭是相對的;依永久說,統一是相對的,斗爭是絕對的。
絕對謂占統治地位。
統一即事物的暫時安定。事物的安定在暫時是絕對的,在永久是相對的,這才是列寧“相對中有絕對”之意,不是什么“統一之絕對可能”。
我們在一定時期內承認國家的絕對性(國家至上),而在整個歷史上又否認國家的絕對性(國家是暫時的)。
——《讀艾思奇編〈哲學選輯〉一書的批注》(一九三九年五月以后),《毛澤東哲學批注集》第374頁
看電影,銀幕上那些人凈是那么活動,但是拿電影拷貝一看,每一小片都是不動的。
《莊子》的《天下篇》說:“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世界上就是這樣一個辯證法:又動又不動。凈是不動沒有,凈是動也沒有。
動是絕對的,靜是暫時的,有條件的。
——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
對于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說來,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對立的斗爭則是絕對的。
這個規律,列寧講得很清楚。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13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