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員為重編的《怎樣辦農業生產合作社》一書撰寫的按語,值得仔細玩味。 這些里程碑一般的文章,記載了那個時代的輝煌歷史。他寫道:
“群眾中蘊藏了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那些在革命時期還只會按照常規走路的人們,對于這種積極性一概看不見。他們是瞎子,在他們面前出現的只是一片黑暗。他們有時簡直要鬧到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這種人難道我們遇見的還少嗎?”
“有些人雖然頂著共產主義者的稱號,卻對于現在要做的社會主義事業表現很少興趣。他們不但不支持熱情的群眾,反而向群眾的頭上潑冷水。”
“這是大海的怒濤,一切妖魔鬼怪都被沖走了。社會上各種人物的嘴臉,被區別得清清楚楚。”
“想要阻擋潮流的機會主義者雖然幾乎到處都有,潮流總是阻擋不住的,社會主義到處都在勝利地前進,把一切絆腳石拋在自己的后頭。”
這些激情四射、擲地有聲的文字,毫 無疑問,將會永遠彪炳史冊。
1
1955年11月7日,教員在杭州與警衛一中隊的江蘇、浙江籍7名戰士座談,了解農村情況。
11 月10日,教員與剛剛探家歸隊的幾名戰士座談,了解他們家鄉農民們的情況。
這一天,教員在全面的調查研究之后,召集華東、中南地區9個省市委書記和有關人員柯慶施、陳伯達、王任重、吳芝圃、劉順元、陶鑄、邵式平、舒同、曾希圣、周小舟、江華、陳丕顯、張勁夫、張霖之、李豐平等19人開會,即第1次“杭州會議”,專門研究農業發展規劃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為起草決議做準備。
11 月12日,教員要陳伯達打電話給北京的陳云,征求他對起草決議的意見。杭州會議就發展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交換意見,聽取了浙江省委關于農業生產和農業合作化情況的匯報,討論并提出了《農業十五條》。
11 月14日(至17日),經教員和柯慶施、陳伯達討論,由陳伯達執筆,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草案。決議草案中寫道:“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充分有利的條件和完全的必要,把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從原來在私營企業中所實行的由國家加工訂貨、為國家經銷代銷和個別地區實行公私合營的階段,推進到在一切重要的行業中分別在各地區實行全部或大部公私合營的階段,從原來主要的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初級形式推進到主要的是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
11 月18日,教員離開杭州北上。
11 月20日,教員抵達天津,召集北方幾個省的省委書記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開會。參加會議的有吳德、烏蘭夫、白堅、吳硯農、馬文瑞、陶魯笳、黃歐東、歐陽欽。會議討論了在杭州搞出的《農業十五條》,又加寫了兩條,使之成為《農業十七條》。《農業十七條》的主要內容包括:1、1956年下半年基本完成初級形式的建社工作,1959年基本完成合作化的高級形式。2、12年內全國基本消滅荒地荒山。3、12年內各地90%以上的肥料由地方合作社自給。4、12年內糧食畝產,秦嶺、白龍江和黃河(青海境內)以北達到400斤,黃河以南、淮河以北達到500斤,淮河、秦嶺、白龍江以南達到800斤。5、7年內基本上消滅十幾種不利于農作物的蟲害和病害、若干危害人民和牲畜最嚴重的疾病,消滅老鼠、蒼蠅、蚊子等4害。6、7年內基本掃除文盲,修好各地必要的道路,并建立有線廣播網和鄉社的電話網。
《農業十七條》是教員南下視察的主要成果,以后經過不斷修改補充,形成為《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簡稱《四十條》。
是日晚,教員由天津回到北京。
11 月21日,全國工商聯第一屆執行委員會第2次會議通過了《向毛主席致敬電》和《告全國工商界書》,號召每一個工商業者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
11 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由胡喬木起草、經毛澤東兩次審閱修改的社論:《統一認識,全面規劃,認真地做好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工作》。
11 月23日,教員召集中央書記處會議,商定召開全面解決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決定成立由周恩來負總責、彭真、陳毅等人參加的中共中央研究知識分子問題10人小組,為即將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做準備。
11 月24日,教員參加了中共中央召開的由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和大中城市黨委代表參加的關于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問題會議的最后一天會議。他在講話中說:“帝國主義眼前還不敢發動戰爭,我們要趁著這個機會,加快社會主義改造,加快我國的發展。” 教員批評了黨內、特別是領導機關總是思想落后于實際情況的現象,他說:
“右,是我們很突出的一個東西。反右,我想中央各部門、地方各級黨委都是值得注意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全面規劃,二是接近群眾。所謂全面規劃,就是將許多側面結合起來研究,這樣就可以發現許多問題。但是不能只坐在房子里搞規劃。辦公室是要坐的,但總坐在辦公室里,是危險的,在一年里要有幾個星期到外面跑,跟群眾接觸,這樣才可以發現問題。現在中央提出的一些問題,都是在跟群眾的接觸中發現的。”他還批評了一封署名為“上海工人”的來信,他說:
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
2
11 月28日下午,教員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日本前首相片山哲為團長的“擁護憲法國民聯合會”訪華團,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彭真、董必武、李濟深、沈鈞儒等在座。
教員在談話中說:“我們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兩國人民的合作對于亞洲和世界和平是有利的。鑒于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現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都希望著和平。聯合公報中相互保證尊重國家主權、互不侵犯、互相不干涉內政的規定是很好的,是尊重目前世界上的實際情況的。戰爭已經結束了10年,美國還占領著日本,有將近一千個軍事基地,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束縛著日本,這同戰爭剛結束后美國的占領日本,是兩回事。很明顯的現在是美國侵犯了日本,美國的占領日本,性質是侵略的。我們相信,日本人民有能力用各種方法包括非戰爭的方法把美國從日本趕出去。同樣美國也侵占著中國的臺灣。我們中、日兩國都要求完全獨立。”
進入12月份以后,教員將主要精力用在重新編輯、修改《怎樣辦農業生產合作社》一書上,田家英在他身邊協助做一些編輯工作。在此后近20天的時間里,教員全神貫注,仔細精選材料,認真修改文字。有的材料文字太差,他像批改學生的作文一樣,在材料中寫上了密密麻麻的修改文字。他還把一些冗長、累贅、看了讓人頭痛的標題,改得鮮明、生動、有力,引人入目,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思想。有一篇材料的題目是:《天津東郊區莊子鄉民生、民強農業生產合作社如何發動婦女參加田間生產》,共31個字,教員將其改為《婦女走上了勞動戰線》,只用了9個字,簡單明了,又抓住了主題。有一篇材料的題目是:《大泉山怎樣由荒涼的土山成為綠樹成蔭、花果滿山》,教員將其改為《看,大泉山變了樣子!》。
12月2日下午,教員在中南海頤年堂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關于西藏等問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彭真、康生、彭德懷、鄧小平、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薄一波、鄧子恢、陸定一、陳伯達、王首道、李維漢、張經武、張國華出席。
3
12 月15日晚20時,徐冰電話通知衛立煌說,毛主席有事商談,希即準備,馬上派車來接。衛立煌來到中南海教員住處,見傅作義、張治中等人先已到了,還有徐冰陪同在側。 教員說,這次是請大家來談談話,交換意見。談話的內容包括怎樣安排被俘的國民黨軍事將領等問題。
12 月20日,教員重編《怎樣辦農業生產合作社》一書的工作全部結束。收入這本書的按語共有104篇,計4萬多字,其中有他寫于9月份的19篇未作任何改動,也有一些是他在9月所寫而在12月又加以修改的,其它的全都是他在12月份新寫的。
通觀教員撰寫的按語,無論其內容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還是其文字的尖銳性和抒情性,所有在12月份寫的都遠遠超過了9月份所寫的。
教員在《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一文的按語中寫道:
他在《這個鄉兩年就合作化了》一文的按語中寫道:
他在《誰說雞毛不能上天》一文的按語中寫道(全文):
他在《機會主義的邪氣跨下去,社會主義的正氣升上來》一文的按語中寫道:
他在《在合作化運動中,工人家屬的積極性非常高》一文的按語中寫道:
他在《一個違背領導意愿由群眾自動辦起來的合作社》一文的批語中寫道:
他在《高級社利益最大,而且并不難辦》一文的按語中寫道:
他在《勤儉辦社》一文的按語中寫道:
他在《一個在三年內增產百分之六十七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一文的按語中寫道:
12 月21日,教員會見了泰國經濟文化秘密訪華團,他在會見中的談話全文如下:
后來,泰國秘密訪華團同中國政府簽訂了《中泰貿易會談紀要》。這次秘密訪華的成功,促成了泰國人民促進友好訪華代表團在1956年1月間的公開訪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