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可破壞性和不可窮盡性、物質及其運動的一切形式的可變性,一向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支柱。自然界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可變動的,它們表示我們的智慧接近于認識物質,但是這絲毫也不證明自然界、物質本身是符號、記號(即我們智慧的產物)。
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288頁。《列寧全集》第14卷,第297頁。
辯證唯物主義堅決認為,日益發展的人類科學在認識自然界上的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暫時的、相對的、近似的性質。電子和原子一樣,也是不可窮盡的;自然界是無限的,而且它無限地存在著。
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268頁。《列寧全集》第14卷,第277頁。
霍夫曼的書已經讀過。這種比較新的化學理論,雖然有種種缺點,但是比起以前的原子理論來是一大進步。作為物質的能獨立存在的最小部分的分子,是一個完全合理的范疇,如黑格爾所說的,是在分割的無窮系列中的一個“關節點”,它并不結束這個系列,而是規定質的差別。從前被描寫成可分性的極限的原子,現在只不過是一種關系,雖然霍夫曼先生自己時時刻刻都在回到舊觀念中去,說什么存在著真正不可分割的原子。總起來看,這部書中所證實的化學的進步的確是極其巨大的,肖萊馬說,這種革命還每天都在進行,所以人們每天都可以期待新的變革。
恩格斯:《致馬克思(1867年6月16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09頁。
化學,物理東西的抽象的可分性,和無限性——原子論。生理學——細胞(由分化而產生的個體和種的有機發展過程,是合理的辯證法的最令人信服的檢驗),以及最后,各種自然力的同一性及其相互轉化,而這種相互轉化把范疇的一切固定性都結束了。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32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5-546頁。
物質的可分性。這個問題對于科學實際上是無關緊要的。我們知道:在化學中,可分性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超出了這個界限,物體便再不能起化學作用了——原子,幾個原子總是結合在一起——分子。同樣,在物理學中,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某種——對物理學的觀察來說——最小的粒子,它們的排列制約著物體的形式和內聚力,它們的振動表現為熱等等。但是,物理學上的分子和化學上的分子究竟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我們直到現在還不知道。——黑格爾很容易地把這個可分性問題對付過去了,因為他說:物質既是兩者,即可分的和連續的,同時又不是兩者,這不是什么答案,但現在差不多已被證明了(見第5張第3頁下端;克勞胥斯)。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8頁。
有限和無限的統一,不是它們的外在的并列,也不是不適合的、與它們的規定相對立的結合,——在這種結合中,聯在一起的東西都是分開的和對立的、彼此不相干的、因而也是不相容的,——相反地,這個統一中每一個的自身都是這種統一,每一個只是自身的揚棄,而且無論哪一個對另外一個而言都沒有自在的存在和肯定的現有的存在的優越性。如前面已經指出的,有限性只不過是對自身的超出;因此,在有限性中包含著無限性即有限性自身的他者……
列寧:《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第34-35頁。《列寧全集》第38卷,第114-115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