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組織的發展,到一定階段都一定會出現魚大水小的矛盾,這是客觀規律。就是組織機構和人員臃腫,但社會活力和經濟發展卻遠遠養不了這么多“魚”,這就會造成民眾生活的艱難,負擔的加重等一系列問題。
而組織機構人員的臃腫,勢必造成組織內部的既得利益固化,創造力缺乏,就失去了朝氣。因此,一個組織要發展壯大,要有朝氣,要能依靠人民群眾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就必須克服魚大水小的矛盾。
克服魚大水小的矛盾,容易嗎?不容易。難就難在人的習慣的力量 。毛主席如是說:
現狀和習慣往往容易把人們的頭腦束縛得緊緊的,即使是革命者有時也不能免。龐大的機構是由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想不到又要由自己的手將它縮小,實行縮小時就感到很勉強,很困難。敵人以龐大的機構向我們壓迫,難道我們還可以縮小嗎?實行縮小就感到兵少不足以應敵。這些就是所謂為現狀和習慣所束縛。
毛主席這個話就是當時針對抗戰時期延安的情況來講的。為了應對抗戰極其困難的局面,為了取得抗戰的勝利,延安必須實行“精兵簡政”,進行“大瘦身”。這就讓很多黨員干部想不通,認為今天的局面是我們辛苦一手創造的,現在又要把他縮小,精簡,哪有這樣的道理嗎?而且敵人的勢力那么龐大,我們卻還要縮小自己,這怎么能應對敵人的打擊?
這就是一種被習慣和現狀所束縛的力量。普通人看不到未來,以為過去、現在如此,將來也不過如此。看不到即將到來的“暗礁”,當然就無法繞過暗礁,而當毛主席指出躲過暗礁的政策——精兵簡政時,很多人還是不理解。
于是就要整風,徹底地從思想上認識上轉變過來,以適應新的情況的出現和變化。
毛主席說:氣候變化了,衣服必須隨著變化。每年的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各要變換一次衣服。但是人們往往在那“之交”不會變換衣服,要鬧出些毛病來,這就是由于習慣的力量。
要克服魚大水小的矛盾,就要克服習慣的力量,就要在那“之交”適時地變換衣服。
要克服魚大水小的難點——習慣的力量,就要整風。這種舒服人的思想的習慣的力量無處不在。就像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在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把勞動力當作商品買賣的社會條件已經改變了。經過整風反右后,勞動人民的思想覺悟大大提高,精神面貌大為改變,他們中間很多人從思想上認識到了勞動力不是商品,不是為人民幣服務,而是為人民服務。
這也是一種習慣的力量,經過整風運動之后,人們的思想慣性得到了改變。
延安時期的“精兵簡政”和“大革命"時期的“吐故納新”,都是一種整風運動,都是在改造人的世界觀,改造人的認識,改變習慣的力量,保持黨員干部的革命意志不衰退,保持黨的朝氣。
要克服魚大水小的矛盾,根本就在于“吐故納新”,清除廢料,吸收新鮮血液。這樣看似數量少了,但是質量高了,看似機構小了,但是思想革命意志更加堅定,更加團結了,更加同人民群眾共命運了,戰斗力不但不會減少,反而增加了。
歸根結底,這種習慣的力量,就是一種資產階級人性的力量——自私自利,貪婪增長。
因此,克服這種習慣的力量,就要用無產階級的人性觀斗爭資產階級的人性觀,就要用無產階級世界觀(辯證唯物論)斗爭資產階級世界觀(形而上學唯心論)。
克服魚大水小的矛盾難在——習慣的力量,難在——人的世界觀地改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