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我們講到,惡人在表面上常常也有笑臉,侵略者也常常會戴著親善的假面具。結果就看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根本性質常常和它的表面現象不同。簡單一點說,就是本質和現象的不同。 本質上雖然是一個惡人,但表面上我們只看見他的笑臉,于是就常常受騙。所以,單單從現象上看事物,是很危險的。同樣,單單知道一件事物的本質,而不注意它的現象的變化,那也不對。因為我們對付一件事情,必須要斟酌各種實際情形,用適當的方法去處理,才不至于失敗。而這實際情形,就是指那各種的現象而言的。
例如,當我們的敵人露骨地來進攻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對付方法自然也是毫不客氣的抵抗。然而,當他要利用親善的假面具來騙人的時候,我們就不僅只要用抵抗來對付他。抵抗是不能放松的,但同時也要努力設法來揭破他的假面具。因為,在這時,假面具對于他有很大的幫助,他可以用這假面具去騙得許多人來幫他,我們不注意這一點,那就等于讓他多有了一種武器,無形中就要吃很大的虧。
這就是單單知道事物的本質,而不注意這本質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現象,或不隨時注意實際情形的壞處。事物的本質和現象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也要把它統一起來觀察。
“笑里藏刀”,這句古話很值得我們吟味。惡人的表面的笑,和內面的刀也完全分不開。我們不能單單懂得他的笑就算完事,也要注意里面的刀,我們不單單注意他的刀就完事,更要注意他的刀是藏在笑里面。能夠把“笑”和“刀”都同時看得透,那就算是把現象和本質統一地認識清楚了。
本質和現象的統一,就是內容
把一件事的本質和現象都一起看透了時,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已經完全明白那一件事的內容了。”
到這里,我們已講到這一次的本題上來了。這次的題目是內容和形式的問題。由上面的解釋,就可以知道內容是指什么。一件事的內容,是包含著這件事的本質和現象的全部的。有的人僅僅看見一些現象,就以為懂得一件事情的內容,實在是很大的錯誤。旅行家對于地方的印象記,就是單單看見表面現象的好例,要從印象記里知道一 地方的真正的內容,大都是不可能的事。我們常常說:某人看事情看得深刻一點,所謂看得深刻,意思就是不單只看見現象,更能滲透到本質里。愈看得深,就是愈更完全地認識了內容。
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
內容的意思已經弄明白了。接著我們就想到形式。無論找一件什么事情來,我們都可以看出它總有一定的形式,雞蛋是橢圓的,桌子是方形的。泥土煤炭不成一定的形狀,而不成一定的形狀,正是泥土煤炭的形式。有許多事情乍看起來不容易看出它的形式,其實也有一定的形式。例如我們前面說的忽而親善忽而野蠻的侵略者的行為,表面上變來變去,似乎沒有一定的形式,其實細細地研究起來,就可以看出,現在的侵略者的行為無論怎樣變,總離不了一個獨占的形式。在從前,經濟的恐慌還沒有到今日這樣危迫,戰爭的危機還沒有到這樣緊急的時候,一個侵略者和別個侵略者中間還可以稍稍馬虎一點,把自己所侵占的地方上的門戶略略開放, 讓大家分點油頭。現在可不行了。世界上供人侵略的土地已經非常貧乏,一國獨占還嫌有點不足,哪能分潤與人呢?于是乎侵略者對于被侵略國家,無論用露骨的武力侵占也好,或者用親善的方法哄騙也好,總是想法子要一人獨占。如果說從前的侵略行為采取分潤的形式,那么現在的形式,明明是獨占的形式了。
再譬如說,對我有惡意的人,他們有時正面來攻擊我,有時用笑臉遮藏了他的惡意。乍看起來也好像沒有一定的形式的。細細的研究起來卻不然。這許多對我有惡意的人,他們各人所取的形式不一定是相同。有的人對我惡意很深,他的攻擊完全是勢不兩立的形式,露骨對敵的時候自然不免要拚個你死我活,就是用笑臉敷衍的時候也在勾心斗角地要打倒對方。這是勢不兩立的形式。但有的人也許還不到這程度,他對我的惡意不過是由于嫉妒, 于是他的對敵只限于攻訐詆毀,這樣的形式可以說是不佩服的形式,卻不是勢不兩立。
再把荒誕的神話來做比喻罷。像《西游記》上那種完全虛構的故事,似乎說不上什么形式了吧?孫悟空的72變,算什么形式呢?但認真研究起來,仍然找得到的。孫悟空的故事可以分為大鬧天宮時代和他跟唐僧取經的時代,這兩個時代的變化,形式就不相同。乍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變,其實在鬧天宮的時候,他的變化處處與天上的神對敵,始終是取著魔王的反叛形式,而在跟唐僧的時代,卻反而與惡魔對敵,完全是在皈依佛教的信徒形式之內變化了。
無論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到這里大致已說得很明白了。現在再說形式和內容有什么關系。
形式和內容是不能分開的,形式由內容決定
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常常要被人誤解。最重要的誤解,就是把形式比做瓶子,而把內容比做瓶子里所裝的酒。這個比喻的錯誤,就是把內容和形式看做可以隨便分開的兩件東西,兩者中間沒有深刻的關系。 沒有酒,瓶子還是瓶子,沒有瓶子,酒還是酒。把酒裝進瓶子去, 僅僅是裝滿了瓶子。對于瓶子本身,也沒有什么影響。用哲學的術語來說,酒和瓶的關系只是外在的關系。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卻決不是這樣隔膜的。形式是內容本身生來所具備著的一定的形式, 決不像瓶子那樣從外面裝上去的東西。桌子的方形,在裝造桌子時候就同時造成,不是先制成了桌子,然后再裝上方形。侵略者的獨占的形式或分潤的形式,也和侵略者的全部行為分不開。如果沒有侵略的行為,什么獨占分潤之類的事情也根本不會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說,形式和內容是不能隨便分開的,這種關系,用哲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內在的關系,與瓶和酒的外在的關系不同。這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形式和內容不但不能分開,形式是什么樣,還得由內容來決定,酒是不能決定瓶子的,葡萄酒不一定要用圓玻璃瓶來裝,五加皮也不一定要裝在瓦壇子里。但內容卻不是這樣。一件事物的形式,常常要由內容來決定。在內容里,又以本質為基礎(這在前次講話里說過了)。所以,說得更完全一點,形式是由本質來決定的。對于懷惡意的人用詆毀的形式攻擊我,這是因為他在本質上嫉妒我。另一個人對我取勢不兩立的形式,是因為他在本質上對我有極大仇恨。 侵略者取絕對獨占的形式來行動,是因為經濟與戰爭的危機在今日已緊迫到極點,使侵略者的野性在本質上達到了幾乎瘋狂的程度了。總之,一件事物的本質,是決定它的形式的基礎,本質是什么情狀,它就表現出什么樣的一種形式。同樣要知道一件事物變化發展的形式,只要把握到它的本質(當然也不能忘記了現象),就不難推測而知。
形式也有相對的獨立作用,形式能幫助內容發展,形式也能限制內容發展,甚至于加以束縛
形式不能離開內容,并且受內容的決定,這不是表示形式完全是被動的東西,完全是附屬在內容上,一點獨立性也沒有了嗎? 是的,瓶子可以完全離開了酒,自己絕對獨立起來,而形式對于內容,卻決不能夠做到這一步。但是,如果說完全是被動的東西,完全受內容的決定,而自己卻一點也不能夠反過來對內容給以影響,那也是錯誤的。它只是不能完全離開內容,不能絕對自己獨立起來罷了。相對的獨立的作用,它還是有的。適當的形式,能夠把內容很適當地表現出來,能夠幫助內容適當地發展下去。一個嫉妒者用譏諷攻訐的形式對付他的對手,就很適于發揮他的酸素作用。他如果不用這一種形式,而改用比較緩和的容忍的形式時,他的嫉妒的力量就不能發揮,如果采取勢不兩立的形式,又成為過火。所以,單單譏諷、攻訐的形式,對于嫉妒的發揮是很有幫助的。由這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形式對于內容的反作用或反影響,這也是形式的相對獨立作用。
但形式的反作用還不僅只是這一點。
內容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前次講話已說過,本質和現象都會變化,所以內容也不斷地變化。但形式卻是比內容更固定的東西。內容在變化,形式不一定也會跟著變化。桌子一天天腐朽下去,而方形卻可以保持很長的時間。嫉妒者忽而鬼臉忽而笑臉,他的行為始終離不了譏諷攻訐。形式既然是固定著的,所以內容變來變去,總跳不出這一個形式的范圍以外。這樣一來,形式對于內容,顯然能夠有一定的限制的力量,它把內容限制在自己的范圍之內了。
在前面我們不是說過,形式和內容是統一的嗎?現在我們卻要說這統一之中同時也有矛盾了。內容是要不斷地變化,發展的, 而形式卻要限制著它,這不是矛盾嗎?這矛盾的存在,使得內容和形式不能永久調和在一處,到了一定的時候,它倆就要發生沖突。譬如說,嫉妒者的醋意,就是會變化的,它能夠一天一天的加深,深到可以變成仇視的心情。到了這一種程度,他一定覺得, 單單的向對方取譏諷攻訐的形式,是不夠了。如果他一定要使自己的行為維持著這種形式,他必然會覺得極不自由,他覺得他的發展增高了的敵意,是被舊的形式束縛著了,這時的形式,就成了內容的桎梏,不把它打破,內容就永遠無法發展。在這種情形之下,形式的反作用是最極明顯了。
本質的發展,是內容和形式沖突起來。內容和形式沖突的結果,是要打破舊形式
內容要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才和形式發生這樣激烈的沖突呢?這問題,在前面已經答復了一部分了。內容決定形式,是以本質為基礎,在本質維持著一定狀態的期間,內容的變化,可以不至于和形式有過分的沖突。如果本質將由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的時候,那么,形式和內容激烈地敵對起來了。這時,新階段上的本質要求建立新的形式,但舊的形式卻束縛著它,妨害它的實現,只有打破了這舊形式,才能達到目的。嫉妒者的本質轉變為敵視心情的時候,不能與單單譏諷、攻訐的形式相容,原因就在這里。
一件事物的本質何以會由一階段轉變到另一階段呢?用我們以前講過的矛盾統一律來解答,是很容易的,因為本質這東西,也是一個矛盾的統一。事物漸漸發展下去,它的本質的矛盾也愈更愈更地增大,于是變成另一種更高的本質。在嫉妒的心情中,多少總包含著一點仇視的萌芽的,這是嫉妒本質的矛盾,這矛盾,就是使嫉妒轉變成仇視的根本動因。
內容的矛盾的發展,使本質從一個階段轉變成另一階段。本質轉變的結果就使內容和形式敵對地沖突起來,使形式成為內容的桎梏,于是不能不打破舊形式,建立新形式。
這樣,要攻破一種舊形式,決不能單單從形式上來著手。而應該促進它的內容的矛盾,在舊的內容里種植新的萌芽,使它生長發達起來,然后就可以破壞舊的形式,要想建立新形式也不是憑空地可以做到的,新形式的建立,是要有新的內容做基礎。
利用舊形式,克服舊形式,是在藝術上很重要的問題。例如新國家蘇聯要請梅蘭芳去公演,公演后又指出中國戲的許多優美的地方,這可以看出他們對舊藝術形式的重視。然而重視舊形式,并不就是要對著形式屈服,而是要從里面找到一些積極的東西,用來促成新藝術形式之建立,例如蘇聯說中國戲怎樣好,并不是指全部而言,他們也曾說里面有許多封建的、落后的和現實生活遠離的東西是怎樣要不得,而那《打漁殺家》之類的寫實的作品,則應該加以發展。因為這些地方是很好的萌芽,可以發展成將來的新藝術。
為人做事,也有它的內容和形式,怎樣應用這種內容和形式的關系,都可以照上面所說的類推,這里篇幅不夠,不能多講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