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是決定因素。無產階級事業的興衰成敗,取決于黨員干部的先進性,而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取決于其用無產階級世界觀的自我改造和改造工作,就是興公滅私,興無滅資。
封建等級社會,干部就是官,官就是一種權力,就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就是凌駕于老百姓之上的,他們不是為老百姓服務,而是為地主階級服務。即便是所謂的為民請命的“清官”,本質上還是為地主階級少數統治者服務的。甚至把“清官”說成是人民群眾的“救星”,抹殺階級本質,這是原則性錯誤。
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干部,共產黨的干部是群眾中的先進分子,他們所受的教育一般都比群眾所受的多些。共產黨的干部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
共產黨的干部是群眾的一份子,來源于群眾,也是為了群眾工作,因此,干部教育改造根本上還是改造教育群眾,服務群眾這個根本的。
干部教育改造就是一個長期地,艱難地工作,是關乎無產階級事業的根本所在。
延安時期,講關于文藝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時,毛主席談到了一個干部教育的問題。“除了直接為群眾所需要的提高以外,還有一種間接為群眾所需要的提高,這就是干部所需要的提高。干部是群眾中的先進分子,他們所受的教育一般都比群眾所受的多些;比較高級的文學藝術,對于他們是完全必要的,忽視這一點是錯誤的。為干部,也完全是為群眾,因為只有經過干部才能去教育群眾、指導群眾。如果違背了這個目的,如果我們給予干部的并不能幫助干部去教育群眾、指導群眾,那末,我們的提高工作就是無的放矢,就是離開了為人民大眾的根本原則。”
無產階級的文藝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也是教育改造人民群眾,使其具備無產階級世界觀。而首先就是一個用文藝教育改造干部的問題,教育干部更加地了解實際,了解中國,了解歷史,了解無產階級世界觀等,教育干部,也就是教育群眾。
革命時期,干部同士兵,同工農生活在一起,戰斗在一起,艱苦奮斗,還能聯系群眾,聯系實際,沒有做官的架子,大多數共產黨的干部就是人民群眾的一份子,還是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人。
革命勝利了,一些干部官僚主義盛行,封建社會革命就是為了做官,做官就是高居人上,不勞動者,就是不勞而食,逐漸開始腐化蛻變,變得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官不能民,脫離群眾,脫離實際。
毛主席針對這種情況指出:"廣大干部下放勞動,這對干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在職干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
干部參加勞動是改造干部的另一條重要道路,也是根本道路。實現干部思想革命化,在在勞動中,干部不分部長,處長,還是一般干部,都是普通勞動者,都在一起學習、勞動和生活,都把努力聯系群眾,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作為頭等重要的任務。干部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既當革命的動力,又做革命的對象;既當"官",又做老百姓;既是管理者,又是生產者,徹底改變了過去長期蹲機關,高高在上,做官當老爺的現象。這是防止干部官僚化,形成官僚主義者階級和形式主義的根本實踐。
沿著干部參加勞動這條路走下去,永遠走下去;只有走這條路,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出修正主義,使廣大干部永葆革命的青春,把革命進行到底。
共產黨的干部,長期在領導崗位上,"官"越做越大,貪圖安逸的思想也就越來越濃,不參加勞動,成為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從當"官"到為民,思想感情起化,階級感情才能起變化,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
干部下放勞動,不但今天很多人依舊用這點攻擊毛主席,即便是當時很多干部依舊不理解,表示反對,甚至陰奉陽違。有些干部雖然也在農村搞過"四清",同貧下中農實行過"三同",但是,很多還是以"官"的姿態出現的,出發點是為了"教育別人"而不是用無產階級世界觀改造自己。因此,對于一些干部來說,"三同"是"同床異夢",思想感情還是同群眾格格不入的。只有聯系群眾,了解群眾,做群眾的忠實代言人,才能真正地改造干部的世界觀。
那場無產階級的文化革命根本目的也是改造人的靈魂,世界觀,尤其是黨員干部的改造,防止其形成特權階層,出現修正主義。
共產黨的干部,只要世界觀中是為人民服務的,能在參加勞動中認識到無產階級的使命和責任,就能接受也能做到把自己鍛煉成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亦工亦農、亦文亦武的一代共產主義新人。
從當"官"到為民,干部思想感情上起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過去,只能當"官",不能為民;只能指揮群眾,不能受群眾監督?,F在當了普通勞動者,在工農群眾面前,老老實實當小學生,聽從他們的指揮,服從紀律,毫不特殊。只有這樣才能不忘階級斗爭,自我改造,才能促使干部自己時刻同"為當官而革命"的骯臟靈魂作斗爭,同資產階級的一套舊作風作斗爭。在不斷的斗爭中,逐漸地把官氣斗掉,成為人民的公仆!
毛主席關于干部教育改造問題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具有戰略遠見,歷史照進現實,我們更能明白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干部怎么樣才能錘煉出來。毛主席關于干部參加勞動的偉大實踐,不僅是老干部永葆革命青春的根本途徑,對于青年干部的思想革命化,也指明了方向。干部只有永遠同群眾在一起,經常參加生產勞動,在同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上,才能為人民服務,才能真正永葆革命意志,防止修正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
學習毛澤東思想越久,越深入,就越有更多體會——最根本的一條是緊跟毛主席就是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