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一部還原歷史的“知青史料”厚卷

李朱全 · 2024-12-08 · 來源: 知青問題研究|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原編者按:《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于2017年12月正式出版,2018年1月17日海南省政協舉行首發贈書儀式。本文摘自該書主編李朱全2018年2月1日在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編輯委員會)主辦、南方出版社和海口知青聯誼會協辦的該書發行贈書儀式暨作者座談會上的發言。

0.jpg

  我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和《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編委會的委托,以主編的身份作一個專題發言,向大家重點介紹該書的成書過程,并主要談談該書的史料價值及社會影響、作用。也就是說,這部還原歷史的“知青史料”厚卷是如何成書的?它有什么史料價值和社會影響?我們如何更好地宣傳、發揮它的作用?

2.jpg

一、大協作結出豐碩成果

  150多個單位、1500多人,直接參與1個重要歷史選題的史料征集。

  在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征集出版30年的過程中,一個選題有如此多的協作單位、如此多的“三親”史料撰稿人直接參與,這是絕無僅有的。

  知青在海南史料”征集、出版,由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牽頭組織,原海南省農墾總局(現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所屬近百個農場、省林業廳及其所屬十幾個林區林場、18個市縣政協為主要組稿單位;廣東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及廣州、汕頭、潮州、揭陽、湛江和海口六市政協,香港、海口、廣州(粵海)、汕頭、潮州、揭陽、湛江6個知青聯誼會,即兩省六市8個省、地級政協組織和6個知青聯,全程參與協作組稿。通過這一百多個單位聯系曾經上山下鄉到海南島的數千知青撰稿,經篩選后送到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會的原稿1400多篇左右,經多次集中審編,從中選出約700篇“三親”史料收錄進《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1-10》中。直接參與的知青作者、知情者、見證人、撰稿(整理)人、文史工作者、編審人員超過1500人。

3.jpg

  知青在海南史料”征集、出版過程,得到有關領導、專家學者、社會各界的熱心關注與大力支持,數以千計的知青上山下鄉親歷者、見證者、知情者提供了大量史料,組織者、參與者、支持者,為發動、組織、指導開展史料征集、組稿、審稿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說,《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1-10》這部知青史料厚卷,是集體創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二、九年規劃、四年成書

  知青在海南史料”,從2008年3月提出規劃選題、2014年3月正式啟動征集史料,到2017年12月第一次出版《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1-10卷》,歷時9年。可謂是9年規劃、4年成書。

4.jpg

  2008年4月17日,第五屆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的《2008-2012年海南文史資料征集出版規劃》,首次提出“知青在海南史料”選題。2013年4月8日,第六屆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2013-2017年海南文史資料征集出版規劃》,確定“知青在海南”為本屆省政協征集出版重要選題。是年11月19日,由海南省政協副主席史貽云召集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和省農墾總局協調會,原則通過《<知青在海南>史料征編出版實施方案》,協商組成征集編輯工作機構。

  2014年3月4日召開《知青在海南》編委會第一次會議,標志史料征集工作正式啟動。是年10月至12月,先后在廣州、汕頭、潮州、揭陽、湛江、海口和香港“六市一區(港區)”召開海南省政協《知青在海南》史料征集座談會;2015年10月12日至15日,分東、西兩個片區在陵水、昌江召開全省市縣政協“知青在海南”史料征集座談會。這兩次會議標志史料征集工作由廣泛發動階段轉入重點征集、組稿階段。

  2016年全面指導撰稿,并分批組織審稿。2017年2月至5月,海南省政協組成編審組,先后赴廣東省廣州、汕頭、潮州、揭陽、湛江五市和海南省海口、三亞等市縣及省林業廳、部分林場,分別召開《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編審座談會,與知青作者及撰稿(整理)人等面對面交流意見。至此,知青史料文稿征集、撰編、審稿基本完成。是年7月,南方出版社展開審編、出版、發行工作,《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于2017年12月如期出版,共10卷。其中,第1卷為概覽,第2-8卷分別為海南農墾(兵團)知青、林區林場知青、市縣(插隊)知青回憶文稿,第9卷為海南知青典型事跡,第10卷為知青英魂追憶,共收錄史料文稿700多篇、400多萬字。

三、封面展現的知青歷史印記

  《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的封面設計,其創意出自知青,經南方出版社精心設計完成。

5.jpg

  泛黃的封面主體色調,寄意知青歷史雖已遠去、但卻留下了歷經滄桑永不褪色的歷史印記。書名“知青在海南”5個大字,選自毛澤東神力蒼勁、雄風偉岸的偉人手體。隱現在草帽上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8個字,是1955年毛澤東向全國知青發出的上山下鄉號召,字體也選自毛澤東手體。它即體現了最具有知青歷史核心元素的象征意義,又昭示了知青歷史元年這一起始之年。

  新中國知青上山下鄉歷史,以1955年9月毛澤東“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一具有廣泛持久號召力的按語為發端,國家在倡導、個別試點至1961年的基礎上,從1962年至1968年“文革”爆發前,有計劃地組織城鎮知青上山下鄉;“文革”中的上山下鄉,以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發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再教育”的號召為標志;1976年10月“文革”結束后,按照毛澤東生前于1976年2月12日作出的“知識青年問題,擬宜專題研究,給以解決”的批示,黨和政府開始調整政策、逐步縮小和結束知青上山下鄉,隨后著力解決知青返城、就業等歷史遺留問題。1982-1983年,國務院和各地知青辦先后撤并,知青工作由勞動部門負責。至此,延續近30年的知青上山下鄉宣告結束,伴隨新中國的坎坷,走過了興衰跌宕的曲折歷程,成為中國社會發展史上史無前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史形態特殊的一段社會歷史,影響廣泛而深遠。據國務院原知青辦統計,1962-1979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城鎮知青上山下鄉1776.48萬人(“文革”中僅在1967-1973年,上山下鄉知青達805.29萬人),其中,廣東省97.32萬人,包括海南13萬5千人(其中,農墾兵團10萬人左右、地方知青點3萬余人)。

6.jpg

  中國知青上山下鄉歷史雖然早已結束,但真實、全面地反映這一段歷史,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歷史擔當。或許,我們現在未必評價中國知青上山下鄉歷史;然而,我們現在必須搶救中國知青上山下鄉歷史!因為“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史料不能隔代相求,人存史存、人亡史亡。知青上山下鄉畢竟是一個當代重大歷史事件,也是一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史料題材。

  海南省政協征集出版的《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從史料內容到封面設計含義,都體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這一重大歷史選題的時代特征。

四、史料價值及社會影響、作用

  《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這部文史資料圖書共有10卷、420萬字,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讀完的。因此,建議知青作者和廣大讀者先用一些時間,細細地讀第1卷的“前言、概述和后記”這3篇文章,特別是“前言”,它是全書的靈魂與主線,它為我們更好地讀這部“知青史料”厚卷打開了窗戶。

7.jpg

  1、我們為什么要花這么長的時間、這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征集、編輯、出版這部書?

  給大家講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一位歷史專業在讀博士的疑惑“知青與南下干部是什么關系?”

  2016年8月中旬,我連續兩周到海南省檔案局(館)查閱、摘錄海南區知青上山下鄉檔案資料。16日下午,在省檔案館4樓閱覽大廳,一位也來查閱檔案的男生問我:“你們現在查知青上山下鄉資料,知青與南下干部是什么關系”?我對他的提問覺得有些詫異。我說:南下干部和知青是兩回事。坐在他旁邊查檔案資料的一位曾在黎母山林場的女知青說:“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交談中了解到,這位青年學生姓周,生于1987年,湖南人,父母是南航部隊軍人,他在海南長大,西北大學歷史系畢業、現正在讀博士三年級,這次是為了寫博士論文來查資料。我對周說:從你剛才提的“南下干部與知青下鄉”這個問題看,征集出版知青下鄉歷史資料的緊迫性與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年輕一代,即使是歷史專業的博士,對這段歷史也是知之甚少。周說,在學校,老師也沒有提示他們讀這些歷史。講的都是比較遠的歷史,離我們比較近的歷史基本上不怎么講。我給他講了在汕頭聽到的一個關于“知青”與“災星”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雖然人物不同、經歷與學歷不同,所提問題不同,但本質都是一樣:對知青上山下鄉歷史不了解、不關注。而有關知青上山下鄉的真實史料更是征集、出版、發行、宣傳不夠。這件事證明,海南省政協征集、出版知青史料,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影響,以及為我們的后代提供知青歷史資料的目的。

  前言的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地交代了:用來教育我們的后代。這句話是胡耀邦同志說的。我們原話編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中國歷史上起過巨大作用,要在中國歷史上,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寫上一筆,用來教育我們的后代”。這句話是非常有份量的!是非常權威的!胡耀邦同志是新中國首批知青下鄉上山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8.jpg

  2、這部書有什么史料價值及社會影響、作用?

  前言第3自然段用4句話來概括:690位知青作者講述的故事,為記載海南知青上山下鄉史實開墾了一塊知青素材園地,為還原海南知青上山下鄉歷史提供了一部知青史料厚卷,為研究海南知青上山下鄉歷史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知青精神遺產,為教育我們的后代獻上了一輯鮮活靈動的知青題材讀本。

  3、如何認識“知青、知青歷史、知青運動”?

  前言用4個“特殊”做了闡述。

  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歷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是三個既相互交織又有特定內容的歷史概念。

  知青上山下鄉歷史有一個發端、發展、演變、調整、結束的過程,它是共和國發展歷程中的一段特殊歷史;知識青年是同代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作出的是一種特殊貢獻,他們形成的是一種特殊精神,他們承載的是一份特殊擔當。

9.jpg

  特殊歷史

  中國知青上山下鄉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段重要而特殊的歷史,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割斷的一段特殊歷史。其特殊之處在于:一是知青上山下鄉歷史的發生、發展和千百萬知青的前途、命運,始終與毛澤東主席的最高指示、偉大號召息息相關。從1955年9月至1976年2月,毛澤東曾先后四次對知青上山下鄉作出重要批示。特別是毛澤東發出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號召,成為知青上山下鄉的長期指導思想和激勵千百萬城鎮知青上山下鄉的精神動力。因此,1955年或將作為中國知青上山下鄉歷史的元年,長達30年左右的知青歷史,將作為一段特殊歷史,永遠載入史冊。二是知青上山下鄉的歷史,與新中國建立初期面臨城鎮人員嚴重失業壓力、“文革”內亂造成的以“老三屆”為主的中學畢業生就業危機,這兩次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重要歷史關頭息息相關。三是1700多萬名上山下鄉知青,與中國成千上萬的家庭及其上下三代人息息相關,對當時和后來的中國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四是知青上山下鄉的對象,其主體是清一色的中小學畢業生和未畢業生(包括從城鎮和農村考入城鎮中學)的學生。五是知青上山下鄉的歷史,其歷程是幾乎一代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燃燒來書寫的特殊歷史。

10.jpg

  特殊貢獻

  上山下鄉知青作為這一代人的特殊群體,他們為新中國做出特殊的貢獻。為國家和民族分憂解難奉獻了青春,一些知青甚至奉獻了生命。他們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困難的非常時期別無選擇地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如,在全國農墾系統的廣大知青和官兵、科技工作者一起,為鑄就新中國三座豐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鑄就的“棉花”銀色豐碑,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鑄就的“谷物”金色豐碑,廣州生產建設兵團鑄就的“橡膠”綠色豐碑)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在海南的知青,則更是為特殊時期、落后階段的海南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當時,海南是老少邊窮地區,廣大知青,特別是廣州、長沙、武漢、北京、西安、杭州等大城市的青年能夠義無反顧地赴海南上山下鄉。在海南農村,有農場連隊的地方,就有路通,就有文明的傳播。很多農村小學的教師都是由當時的知青擔任的。他們還給落后、閉塞、缺醫少藥的農村帶來了文化娛樂、醫藥衛生服務。

11.jpg

  特殊精神

  在長達30年左右的知青上山下鄉歷史中,廣大知青用心血與汗水共同鑄就、塑造、形成的獨特的知青精神、知青品格和知青文化,影響深遠。

  知青們歷經了坎坷與磨煉,塑造了“自強、自立、自信與自重的品格”,在困難面前有了一種“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毅力,在改革大潮中有一種“胸懷全局、勵精圖治、開拓進取”的精神。特別是知青們為國分憂、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根植于他們對祖國、對民族、對農村、對農民的深情和熱愛,根植于對廣大農村、農場、林場和邊疆生活的切身感受,根植于對國情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

  上山下鄉知青經過艱苦的磨煉,成為既不同于前輩又有別于后人的一個特殊的群體。“知青”二字已不再是原來字面上的含義,而是那一段歷史賦予他們的一種獨具特質的“資歷”。歷史為證,他們是為國分憂、無私奉獻的年輕一代,不愧為時代的強者。

12.jpg

  特殊擔當

  知青書寫知青歷史,承載著特殊的使命擔當。知青歷史從發端到結束,都是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的。知青生活經歷對于知青的人生品格和價值觀的形成與提升,有很多正面的影響和意義。知青上山下鄉并不是發生在個別家庭,而是發生在幾乎每個家庭。作為海南的一段歷史,知青上山下鄉是繞不開的重要史實。由曾經上山下鄉在海南的知青,真實、全面地反映海南知青上山下鄉這段歷史,是要完成他們一個永載青史的使命擔當,是要履行他們一種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這四個特殊,得到知青們和知青工作者的認可。2016年5月至6月,我和省政協幾位文史干部先后到18個市縣召開知青史料組稿、撰稿座談會。6月8日上午到屯昌的廣青、晨星兩個農場考察,下午在屯昌縣政協座談。參加座談的人員中,有一位80多歲的退休老干部王錫輝,他當年曾經擔任屯昌縣知青辦主任。座談結束時,王老先生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十幾二十年前,曾經有人問他:如何看待知青上山下鄉歷史?他當時回答不了,現在也講不清楚,希望我能夠給他講一講。我就給他講了這四個特殊。他聽后,對我豎起大姆指,動情地說:“這回可以講清楚了”。王錫輝署名的一篇稿《屯昌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述略》,收錄進《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第1卷第183頁)。

13.jpg

  4、這部書的定位是什么?

  我們概括為4個“性”。《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作為一部由地方政協文史資料專門機構征集出版的、集中反映知青歷史的大型專題文史資料圖書,體現了它的史料性、思想性、全面性、權威性。

  史料性是指“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史料回憶文稿,它既是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主要特性,又是文史資料的生命力所在。它具有第一手歷史資料的可信真實性,具有存史資政價值及社會功能的可靠準確性,具有鮮為人知、內容豐富、細節感人、片段完整的可讀故事性;它要求從標題、內容、語言到體例、結構、風格,都要堅持史料性第一。本書作者均為有故事的人、愿講故事的人、能寫故事的人,內容均以第一人稱據實撰寫,文稿均具史實故事和史料價值。把他們親身經歷的故事向讀者娓娓道來。

  思想性表現在:本書通過一個個真實可信、生動可讀、思想可取的知青故事,從各個不同階段、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不同側面、不同視角、不同感受地展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段特殊歷史所形成的知青精神與知青文化。書中作者在當年那種政治生活迷茫困擾、物質生活艱辛困苦、精神生活單調困乏的知青歲月里,能夠先覺先行、千方百計地讀書,能夠不畏艱辛、苦中尋樂地堅持下來,能夠抓住機遇、脫穎而出。很多文稿都留下了這種知青精神與知青文化的思想印記。

  全面性主要指三個方面:一是知青上山下鄉時期(歷史跨度)的全面性。海南最早安置的一批知青是1955年冬至1956年春,從廣州等地赴海南的青年志愿墾荒隊隊員,最后一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1979年。從1955年至1978年上山下鄉在海南的知青作者,都有文稿錄入本書;二是知青安置方向的全面性;三是知青來源地和文稿內容的全面性。

14.jpg

  因為《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是官修歷史資料,所以,這里著重向大家介紹它的“權威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全國政協系列選題文史資料圖書的一部分。海南建省以來,海南省政協已征集、出版《海南文史》第1-26輯,本書為第27輯,是海南建省以來出版發行規模最大的、具有叢書規模與性質的一套海南文史資料圖書。海南文史資料圖書作為全國政協系列選題文史資料圖書的一部分,不僅公開出版發行,而且收藏于中國政協文史館、31個省市自治區和15個副省級政協,以及全國幾十個重點大學圖書館。

  二是有特殊的體例規定、標準和要求。它所錄用的文稿屬于“史料學”范疇,它以重要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為主線,以特定選題的“三親”史料回憶文稿為內容。

  三是屬于官方修史。它與民間或個人著書不同。它是第一部由官方主修的大型“海南知青史料”圖書,經過道道審核關。第一關,由省農墾總局及所屬各農場、省林業廳所屬各林區林場、18個市縣政協及廣東、海南、香港等“六市一區”知青聯誼會等一百多個組稿單位和部分知青作者個人提供并經過初步審閱的稿件;第二關,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牽頭,組織審稿力量,分批對全部來稿(約1300多篇)進行初審、并篩選出擬錄用稿件;第三關,對擬錄用稿件進行二審、三審,并與部分作者面對面討論、研究、交流審稿意見;第四關,擬定稿交由南方出版社審核、編輯成書稿并報送外審;第五關,省委宣傳部組織專家審讀并提出審讀意見,這一關很關鍵,它決定全書能否出版的命運;第六關,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定批準正式公開出版發行。這一關,直至2017年12月8日才批下來。短短一個月,即2018年1月8日,南方出版社就將《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第一批書500套送達省政協文史委,確保了省政協首發贈書儀式于2018年1月17日在海口如期舉行。多么不容易!

15.jpg

  5、文史資料圖書的社會功能是什么?

  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從1959年創立之初,就確定了“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八字社會功能。我們期待《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這部書能夠充分發揮這樣的社會作用與影響,這也是我們努力付出的最好回報和全部意義所在。

五、歷史的親歷者與記錄者

  重要歷史的親歷者能夠成為記錄者是幸運的。690位知青作者,代表著上山下鄉在海南的13萬5千名知青的心聲。我們從1300多篇稿中選擇了690篇(約占60%)。

  這部知青史料厚卷,都寫了什么?都講述了什么樣的故事?對作者來講,都是刻骨銘心的印記;對讀者來講,都是真實感人的故事。可以說,它是一部親原體的、全景式的《海南島知青故事》。

  在13萬5千名在海南的知青中,690位作者都是有故事、愿講故事、能寫故事的人。既有輕松愉快的故事、也有沉重傷感的故事,既有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有偏激荒唐反思借鑒的故事,既有令人激昂振奮的故事、也有教人感慨萬千的故事,既有講述數年、數十年、甚至長達二十余年知青經歷的故事,也有回憶知青歲月中一、二件往事片段的故事。

16.jpg

  電影《芳華》,描寫的是馮小剛和當年的文藝兵甜酸苦辣的故事,他們的甜(快樂)更多一些。而當年的知青,甜(快樂)并不多,更多的是酸痛苦辣。但他們終究沒有被那樣的環境所壓垮,而是忍耐堅持。當年的歷練,讓他們刻骨銘心。他們對社會、對命運雖有怨但無恨,無論處境如何,他們一生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堅守做人做事的底線。

  在他們的回憶里,講述肚餓、腦(知識)餓、心(情感)餓的“三餓”故事,讓人讀得五味雜陳。為修建豬欄養豬吃肉,竟然錯挖有主墳墓拿走青石板。這樣的荒唐事,農場知青中有、插隊知青中有、羅牛山干校知青也有。

  在他們的回憶里,講述最多的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追求理想、傳播文明,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它是最能體現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的故事,也是最能打動人、感染人、啟迪人的故事。

六、同代人特殊群體的共同名字——“知青”

  前言“特殊貢獻”中的一段話:在1700多萬上山下鄉的知青中,雖有少部分接受過正規高等教育或獲得機遇的知青成長為國家各條戰線上的領導骨干和業務骨干,而大批失去機會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絕大多數知青,卻只僅有殘缺不全的或低水平的中、小學教育水平。他們面臨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機遇,在日益激烈的市場和人力資源競爭中,在長期承受著諸多方面困難和壓力的情形下,頑強地自尊地抗爭著、工作著、生活著,成為同代人中犧牲最大、奉獻最大的特殊群體。

17.jpg

  頑強地自尊地抗爭著、工作著、生活著;用一生堅守著共同的精神家園。這些話是刻骨銘心的,只有經過的人才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總是令人既感慨萬千、又理性堅守(如果說過去是感性盲目的,而如今卻是理性堅定的)。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同甘共苦、甜酸苦辣的經歷,不要忘記這個特殊群體的共同名字叫“知青”,7%的知青理應關心、幫助、扶持93%的知青,因為我們都是同行者、同齡人。

 

  我們是知青歷史的親歷者、記錄者,是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

18.jpg

(作者李朱全,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主編。本文摘自作者2018年2月1日在海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知青在海南史料選輯》編輯委員會)主辦、南方出版社和海口知青聯誼會協辦的該書發行贈書儀式暨作者座談會上的發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秦星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寧波這起事件,荒誕到讓人不敢相信!
  2. 孔慶東:賈平凹的病相
  3. 說幾句司馬大叔的事兒
  4. 點評現代京劇樣板戲
  5. 鶴崗市公安局局長會場指揮10余警察抓捕副局長
  6. 肖志夫:美國防部大舉投資石墨項目以防中國“掐脖子”
  7. 元龍:深層原因揭秘!為什么胖東來被媒體集體封殺?(全文)
  8. 元龍:胖東來事件暴露出,民營企業也分三六九等!(精簡版)
  9. 美好生活與福利正義
  10. 尹帥軍:困難時期,請勿折騰老百姓
  1. 這些新聞放一起看,難道沒人覺得荒誕嗎?
  2. 徐向前有意見!對什么有意見?
  3. 寧波這起事件,荒誕到讓人不敢相信!
  4. 萊陽這件事,已經不是“荒唐”的問題了!
  5. 誰敢說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
  6. 劍云撥霧:中央出修正主義蔡鍔起義論鉤沉(1)
  7. 劉桂娟被罵該不該?!
  8. 她,可能是精明的獵人
  9. 孔慶東:賈平凹的病相
  10.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2024年我國的失業率究竟到了何種程度?
  1. 魏巍:論毛澤東晚年
  2. 小平的自述原文摘錄(值得仔細品讀)
  3. 我為什么不再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4. 他果然被罷免了全國人大代表!
  5. 祁建平:當代中國的官僚資產階級
  6. 這撥人,沒救了
  7. 從佩奇案看如今官場性交易者
  8. 分清偉人與設計師的五個策略
  9. 1996年,新一代“買辦”,閃亮登場!
  10. 揭露這幾十年的五個忽悠真相
  1. 彭光謙:毛岸英入朝參戰時,為什么取名“劉永福”?550
  2. 900億的“洋務運動”,淪為笑話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周力:俄羅斯扛起反對新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大旗
  5. 秦明|人民不死,楊子榮永生!--沉痛悼念童祥苓老師
  6. 寧波這起事件,荒誕到讓人不敢相信!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 在线看的免费三级网站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 |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