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學習與批判》1975年第6期,作者是宮效聞。
政治經濟學是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重要基礎。學一點政治經濟學,搞清楚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方面的問題,對我們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很有幫助。
在我們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里,已經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但是,階級依然存在,還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消滅。這種狀況是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的。
毛主席指出:“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
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都是由商品制度決定的,而商品制度的存在,又是由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存在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這兩種公有制在一個長時期內同時并存,歸根到底,又是由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所決定的。
只要存在商品制度,就必然存在資產階級。就是老一代的地主資產階級都死光了,新資產階級分子還會一批又一批地產生。列寧曾經說過:“現代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都同經濟學問題有最直接的關系”,“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各種最緊要的問題,都是同經濟問題密切聯系著的,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社會的生產關系中。”(《列寧全集》第4卷,第33、36頁)
在社會主義社會,最重要的問題是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始終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
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指示,分析了產生修正主義的社會基礎和階級根源,講了最重要的經濟學問題。把經濟學問題搞懂了,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也就搞清楚了。搞清楚了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那就會大大加深我們對“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解。
毛主席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因此,要多看點馬列主義的書。”
毛主席的這個指示,既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實行商品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又分析了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能夠存在和得以再產生的經濟根源,還提出了無產階級正確對待商品制度的路線和政策。
要深入理解毛主席的指示,關鍵就是要懂得商品制度,懂得商品,懂得任何一件商品必然存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恩格斯在分析商品的矛盾的時侯指出:“在產品的價值形式中,已經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生產形式、資本家和雇傭工人的對立、產業后備軍和危機的萌芽。”
正是由于商品內在矛盾的發展,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誕生。社會主義社會的產品,仍然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相統一的商品。在一定的條件下,商品內在矛盾的發展,也會導致資本主義制度的復辟。
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的,要受有計劃發展規律的調節和支配,而不完全由價值規律調節。因此,商品制度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已經得到了限制,與簡單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條件下的狀況不同。
但是,就商品的內在矛盾來說,就商品生產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價值規律的作用來說,它總是要求擺脫無產階級專政的限制,自發地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
在商品制度下,通行的是“一種形式的一定量的勞動可以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的原則,即等價交換的原則。這個原則體現的是資產階級法權。商品生產者就是利用這種形式上平等事實上不平等的資產階級法權,攫取大量的商品和貨幣,爬到資產階級的地位上去的。
在社會主義社會,這種資產階級法權是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重要的經濟基礎。那些想利用資產階級法權發展資本主義的人,也會千方百計地去攫取大量的商品和貨幣,成為新的資產階級分子。
凡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都無不竭力主張鞏固、擴大和強化資產階級法權。鼓吹“四大自由”、價值規律“萬能”,時而鼓吹要“取消”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忽“左”忽右,目的都是為了妄圖聽任價值規律去調節商品生產,取消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從而進一步顛覆無產階級專政。
我們有些干部,過去為什么會跟著修正主義路線走,搞什么物質刺激,利潤掛帥?這同不懂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懂得商品有關。
利潤是價值的轉化形態,利潤掛帥就是價值規律“萬能”的變種。物質刺激實質上就是商品刺激、貨幣刺激,它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人們之間的金錢關系。列寧指出:“沒有領會和不能說明什么是共產主義、什么是商品經濟的人,是不會有共產主義的。”無論是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學一點政治經濟學,把商品制度弄懂弄通,至關緊要。
在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后,怎么還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呢?這不是偶然的現象。“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極少數新資產階級分子正是利用和擴大在分配和交換方面存在的資產階級法權,占有越來越多的商品和貨幣。他們取得了對物的支配權力,也就取得了對人的支配權力。蘇聯蛻變為社會帝國主義的過程就是這樣。
在那里,一小撮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在取得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支配權力以后,迫使廣大工農重新淪為雇傭勞動者。在我們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里,盡管同蘇聯的情況有著根本的區別,但也仍然還有一個領導權的問題。
毛主席指出:“恐怕是相當大的一個多數的工廠里頭,領導權不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在工人群眾手里。”這種情況,應當引起我們極大的重視。
無產階級專政的建立,并不是階級斗爭的結束,而是在新的條件和形式下的繼續。資產階級法權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各個方面,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就是要從各方面限制資產階級法權,逐步造成資產階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的條件。
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只有在一切領域、在革命發展的一切階段,始終堅持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無產階級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這個重要的理論武器,學會識別形形色色的修正主義思湖。
毛主席教導我們:“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政治經濟學也應當這樣。當前廣大群眾和干部為了弄通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正在選讀一些革命導師的政治經濟學著作,這值得大力提倡。
多少年來,在一些經濟工作者中間,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部門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有著不小的市場。他們把政治經濟學單純歸結為研究生產、研究生產力的技術科學。盡管滿腦子生產數字(這并非不需要),但對生產關系、階級關系卻表現出驚人的“心中無數”。這種狀況是很危險的。
列寧早就指出:“政治經濟學決不是研究‘生產’,而是研究人們在生產上的社會關系,生產的社會制度”(《列寧全集》第3卷,第42頁)。“研究政治經濟學不能隨隨便便”(《列寧全集》第4卷,第36頁)。
我們必須遵循列寧的教導,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同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部門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劃清界限,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理論武器,為堅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而戰斗終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