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近日,文章是筆者在閱讀列寧同志著作《怎么辦》時的讀書筆記,該文章有序的對原著內容進行了合理歸納與摘錄,在文章結尾也附上了筆者的個人思考與個人看法,在此依照本人意愿向廣大同志公開,希望對各位同志對原著的學習有所幫助。]
第一部分:教條主義和批判自由
A:什么是“批判自由”?
a.伯恩施坦主義的內容:
[ 社會民主黨應當從主張社會革命的政黨,變成主張社會改良的民主政黨。伯恩施坦提出了一大套頗為嚴整的“新”論據和“新”理由,來為這個政治要求辯護。他否認有可能科學地論證社會主義和根據唯物主義歷史觀證明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他否認大眾日益貧困、日益無產階級化以及資本主義矛盾日益尖銳化的事實;他宣稱“最終目的”這個概念本身就不能成立,并絕對否定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他否認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在原則上的對立;他否認階級斗爭理論,認為這個理論好像不適用于按照多數人意志進行管理的嚴格意義上的民主的社會,等等。]
[ 只要不是故意閉起眼睛,就不會看不到,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新的“批評”派無非是機會主義的一個新的變種。假使判斷人們的時候,不是看他們給自己穿上的漂亮禮服,不是看他們給自己取的動聽的名字,而是看他們的行為怎樣,看他們在實際上宣傳的是什么,那就可以明白:“批評自由”就是機會主義派在社會民主黨內的自由,就是把社會民主黨變為主張改良的民主政黨的自由,就是把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因素灌輸到社會主義運動中來的自由。].
b." 批評自由 " 的資產階級本質:
[ 可見,要求從革命的社會民主主義堅決轉向資產階級的社會改良主義,就免不了會同樣堅決地轉向用資產階級觀點來批評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基本思想。]
[ 只要不是故意閉起眼睛,就不會看不到,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新的“批評”派無非是機會主義的一個新的變種。假使判斷人們的時候,不是看他們給自己穿上的漂亮禮服,不是看他們給自己取的動聽的名字,而是看他們的行為怎樣,看他們在實際上宣傳的是什么,那就可以明白:“批評自由”就是機會主義派在社會民主黨內的自由,就是把社會民主黨變為主張改良的民主政黨的自由,就是把資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因素灌輸到社會主義運動中來的自由。]
B:俄國的批判派
a.他們來自于在自發的工人運動與先進輿論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時,與馬克思主義者聯合的資產階級民主派。
[ 在我們要考察的這一方面,俄國的基本特點,就是在自發的工人運動一開始產生和先進輿論一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時,就有各種顯然不同的分子在共同的旗幟下聯合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陳腐的社會政治世界觀)。]
[…誰都知道,馬克思主義所以在我國的書刊上盛行了一個短暫的時期,是因為極端分子同十分溫和的分子結成了聯盟。實質上,這些溫和分子是資產階級民主派,而這個結論(由他們往后的“批評”發展明顯地證實了)早在“聯盟”還完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意識到了。]
b.曾經與他們聯合的理由和必要性。
[ 只有那些不信賴自己的人,才會害怕即使是同不可靠的分子結成的暫時聯盟,而不結成這樣的聯盟,無論哪一個政黨都是不能存在的。而同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的聯合,是俄國社會民主黨初次實行的某種真正的政治聯盟。由于結成了這個聯盟,我們才極為迅速地戰勝了民粹主義并且使馬克思主義思想(雖然是在庸俗化的形式下)廣泛傳播開來。同時,結成這個聯盟并不是完全沒有任何“條件”的。證據就是1895年被書報檢查機關燒掉的馬克思主義文集《俄國經濟發展問題的資料》。假使同合法馬克思主義者在書刊方面的協議可以比作政治聯盟,那么這本書也就可以比作政治協定了。]
c.聯盟破裂的原因極其表現形式
i.原因:
[ …這就完全等于資產階級民主派否認社會主義運動的獨立自主權,從而也就否認它的生存權;這在實踐上就是想把剛剛開始的工人運動變成自由派的尾巴。]
ii.表現:
[但是這種聯盟的必要條件,就是社會黨人完全有可能向工人階級揭示工人階級利益同資產階級利益的敵對性?,F在大多數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紛紛倒向的伯恩施坦主義和“批評”派,卻要剝奪這種可能性,腐蝕社會主義的意識,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宣傳社會矛盾緩和論,硬說社會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是荒謬的思想,把工人運動和階級斗爭縮小為狹隘的工聯主義運動,縮小為爭取細小的、漸進的改良的“現實主義”斗爭。]
d.與“經濟主義”的關系
●“經濟主義”的基本政治傾向:
□讓工人去做經濟斗爭 (開展工聯主義的工作與斗爭)
□ 讓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去同自由派結合起來作政治 "斗爭" (合法的批評)
e.如何與他們對抗
[ …那么凡是在實際上而不是僅僅在口頭上愿意反對機會主義的人,應當擔負起什么樣的任務呢?第一,應當設法恢復在合法馬克思主義時代剛剛開始,而現在又落到不合法的活動家肩上的理論工作;如果沒有這樣的工作,運動就不能順利發展。第二,必須積極地同嚴重腐蝕人們意識的合法的“批評”作斗爭。第三,應當積極反對實際運動中的混亂和動搖,要揭穿并且駁斥一切自覺或不自覺地降低我們的綱領和我們的策略的行為。]
C:恩格斯論理論斗爭的的意義
a. 來自《工人事業》的批評以及對該批評的反駁
i.批評:“教條主義、學理主義”、“黨的僵化 (由于強制束縛思想而必然受到的懲罰)”
ii.反駁:
[ 我們面前有兩個書刊出版聲明:一個是《俄國社會民主黨人聯合會的定期機關刊物〈工人事業〉的綱領》(《工人事業》第1期單張),另一個是《關于恢復“勞動解放社”出版物的聲明。兩個聲明都標明是在1899年發表的,當時“馬克思主義的危機”早已顯現出來了。而我們看到的又是些什么呢?在第一個聲明中,你們絲毫沒有指出這個現象,也沒有確切說明新的機關刊物對這個問題打算采取的立場。關于理論工作及其在目前的迫切任務問題,無論在這個綱領中,或在1901年“聯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對這個綱領的補充條文中(《兩個代表大會》第15-18頁),都只字未提。…… 由此可見,所謂反對思想僵化等等的響亮詞句,只不過是用來掩飾人們對理論思想發展的冷淡和無能。]
b. 批判自由的核心問題:
[ … 臭名遠揚的批評自由,并不是用一種理論來代替另一種理論,而是自由地拋棄任何完整的和周密的理論,是折中主義和無原則性。]
c. 馬克思對于理論中原則的態度:
[ …凡是稍微了解俄國運動的實際情況的人,都不能不看到,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理論水平有了某種程度的降低。有不少理論修養很差甚至毫無理論修養的人,由于看見運動有實際意義和實際成效而加入了運動。由此可見,《工人事業》得意揚揚地提出馬克思的一句名言——“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是多么不合時宜。在理論混亂的時代來重復這句話,就如同在看到人家送葬時高喊“但愿你們拉也拉不完!" 一樣。而且上面馬克思的這句話,是從他評論哥達綱領的信里摘引來的,馬克思在信里嚴厲地斥責了人們在說明原則時的折中主義態度。馬克思寫信給黨的領袖們說,如果需要聯合,那么為了達到運動的具體目標,可以締結協定,但是決不能拿原則來做交易,決不要作理論上的“讓步”。馬克思的意思就是這樣,而我們這里卻有人假借馬克思的名義來竭力貶低理論的意義!]
d.理論的重要性和三種特殊情況:
i.重要性:[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
ii.三種特殊情況:
[第一,我們的黨還剛剛在形成,剛剛在確定自己的面貌,同革命思想中有使運動離開正確道路危險的其他派別進行的清算還遠沒有結束。相反,正是在最近時期,非社會民主黨的革命派別顯得活躍起來了(這是阿克雪里羅得早就對“經濟派”說過的)。在這種條件下,初看起來似乎并“不重要的”錯誤也可能引起極其可悲的后果;只有目光短淺的人,才會以為進行派別爭論和嚴格區別各派色彩,是一種不適時的或者多余的事情。這種或那種“色彩”的加強,可能決定俄國社會民主黨許多許多年的前途。]
[ 第二,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就其本質來說是國際性的運動。這不僅意味著我們應當反對民族沙文主義。這還意味著在年輕的國家里開始的運動,只有在運用別國的經驗的條件下才能順利發展。但是,要運用別國的經驗,簡單了解這種經驗或簡單抄襲別國最近的決議是不夠的。為此必須善于用批判的態度來看待這種經驗,并且獨立地加以檢驗。只要想一想現代工人運動已經有了多么巨大的成長和擴展,就會懂得,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需要有多么雄厚的理論力量和多么豐富的政治經驗(以及革命經驗)。]
[第三,俄國社會民主黨擔負的民族任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社會黨都不曾有過的。我們在下面還要談到把全體人民從專制制度壓迫下解放出來這個任務所賦予我們的種種政治責任和組織責任。現在我們只想指出一點,就是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
e.斗爭的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理論斗爭。
[…恩格斯認為,社會民主黨的偉大斗爭并不是有兩種形式(政治的和經濟的),像在我國通常認為的那樣,而是有三種形式,同這兩種斗爭并列的還有理論的斗爭。]
[必須承認,德國工人以罕見的理解力利用了自己地位的有利之處,自從有工人運動以來,斗爭是第一次在其所有三方面——理論方面、政治方面和經濟實踐方面(反抗資本家)互相配合,互相聯系,有計劃地進行著。德國工人運動所以強大有力和不可戰勝,也正是由于這種可以說是向心的攻擊。
一方面由于德國工人具有這種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英國工人運動具有島國的特點,而法國工人運動又受到暴力的鎮壓,所以現在德國工人是處于無產階級斗爭的前列。事件究竟能讓他們把這種光榮地位占據多久,這是不能預言的。但是,可以相信,只要他們還占據這個地位,他們就能很好地執行這個地位賦予他們的種種責任。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斗爭和鼓動的各個方面都加倍努力。特別是領袖們有責任愈來愈透徹地理解種種理論問題,愈來愈多地擺脫那些屬于舊世界觀的傳統詞句的影響,而時刻牢記: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看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必須以高度的熱情把由此獲得的日益明確的意識傳布到工人群眾中去,必須日益加強團結黨組織和工會組織…… ] (列寧在此處引用恩格斯的《德國農民戰爭》)
思考
●對于任何形式的改良主義,必須堅決地予以回擊。為此,必須開展革命的理論工作、對"合法的批評"的反擊以及揭穿并駁斥給組織綱領和行動策略扯后腿的種種行為。
•列寧在這一章中強調了理論工作的重要性。對于這個工作,應該至少有兩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是關于"什么"的理論?其次,怎樣的理論才能算是 "先進" 的?
○個人看法:
?理論的內容:既然理論工作是為了整個革命運動而服務的,那么這個理論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有 "經濟斗爭的理論"、"政治斗爭的理論"以及"革命行動的理論" (即有關建立組織、開展群眾工作、如何進行 "科學地決策" 以及 "科學地實踐"等諸多方面的理論)。
?先進性:一個先進的理論應該不僅能夠準確反映與解釋已經發生的事,還要能夠根據 "現在" 的情況去推測 "未來" 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并提前作好規劃與部署。
第一部分,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