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選》第二卷《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經過三十一年的努力,我們的全部工交企業單位已經發展到近四十萬個,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比解放初期增長近二十倍,培養了大批熟練工人和上千萬專業人才,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全國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同一些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比它們大,建設的速度也比它們快。
《鄧選》第二卷《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
建國后我們的經濟建設是有偉大成績的,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我國工農業從解放以來直到去年的每年平均增長速度,在世界上是比較高的。但是由于底子太薄,現在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很貧窮的國家之一。
《鄧選》第三卷《拿事實來說話》(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貧窮,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現在看來這個路子是對的。
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
1955年10月11日下午,中共七屆六中全會閉幕,毛澤東作結論。他說:我們這次會議,是一場很大的辯論......要鞏固工農聯盟,我們就得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使農民群眾共同富裕起來,窮的要富裕,所有農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過現在的富裕農民。
10月29日下午,在中南海懷仁堂邀集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座談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毛澤東在會上作長篇講話,開宗明義提出: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前途如何?或者說趨勢如何?他說: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農民這個階級還是有的,但他們也變了,不再是個體私有制的農民,而變成合作社集體所有制的農民了。這種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曉得明天的事。那種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情況,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應該逐步結束。
鄧小平的《拿事實來說話》這篇文章將新中國前三十年集體化的“共同富裕”——“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定性為“共同落后,共同貧窮”。
本篇文章將“共同落后”、“共同貧窮”與改開后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數據做一個對比。對比時間分為三個時間段:毛主席時代,1977-1978,鄧小平時代1979-1997(鄧小平去世)。
一、中國與G7人均GDP對比
筆者根據“快易數據”網站的世界銀行數據,整理了人均GDP對比。
1、中國與美國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美國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66年,中國人均GDP占美國人均GDP比例為2.51%,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66年。
1975年,中國人均GDP占美國人均GDP比例為2.28%,改開后,直到1996年,這個比例才超過(2.37%)。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美國人均GDP比例為1.92%,改開后,直到1995年,這個比例才超過(2.12%)。
作圖更直觀: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2、中國與日本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日本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日本人均GDP比例為3.11%,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3、中國與德國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德國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72年,中國人均GDP占德國人均GDP比例為3.44%,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72年。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德國人均GDP比例為2.49%,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才超過1976年(2.90%)。
?。?984、1985兩年也超過了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4、中國與英國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英國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英國人均GDP比例為3.99%,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5、中國與法國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法國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72年,中國人均GDP占法國人均GDP比例為3.39%,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72年。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法國人均GDP比例為2.39%,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6年,這個比例才超過1976年(2.64%)。
?。?984、1985兩年也超過了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6、中國與意大利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意大利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意大利人均GDP比例為4.09%,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7、中國與加拿大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加拿大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60年,中國人均GDP占加拿大人均GDP比例為3.93%,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60年。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加拿大人均GDP比例為1.87%,改開后,直到1994年,這個比例才超過1976年(2.37%)。
?。?984、1985兩年也超過了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通過中國人均GDP占G7各國人均GDP比例對比,可以看到鄧小平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期的最高占比,從未超過“共同富裕”的毛主席時代的數據。
二、中國與印度、泰國、馬來西亞人均GDP對比
1、中國與印度人均GDP對比
1966年,中國人均GDP占印度人均GDP比例為116.85%,改開后,直到1993年,這個比例才超過1966年。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印度人均GDP比例為102.48%,改開后,直到1991年,這個比例才超過1976年(109.9%)。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2、中國與泰國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泰國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泰國人均GDP比例為40.74%,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中泰之間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到鄧小平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期的最高占比,從未超過“共同富裕”的毛主席時代的數據。
3、中國與馬來西亞人均GDP對比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所謂的“共同落后”時期的中國人均GDP占馬來西亞人均GDP比例,要高于鄧小平時期。
1976年,中國人均GDP占馬來西亞人均GDP比例為17.8%,改開后,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這個比例也沒有超過1976年。
作圖如下:
紅色為毛主席時代,紫色為1977-1978,藍色為改開后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橙色線為1976年數據。
中馬之間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到鄧小平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期的最高占比,從未超過“共同富裕”的毛主席時代的數據。
三、改開前、后,“共同富裕”與“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同人群的收入、財富對比
深度閱讀:
《鄧選》學習 84 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現了嗎?
本文摘取深度閱讀文章中的數據:
1、中國1820年-2022年各人群收入占比
中國最富的1%人群、10%人群收入占比,以及最底層50%人群收入占比(藍色為最富1%人群,綠色為最富10%人群,紅色為最底層50%人群)。
圖中可以看到,2022年,最富有的1%人群(黃綠色)收入占比15.7%,最富有的10%人群(紅色)收入占比43.4%,最底層的50%人群(藍色)收入占比為13.7%。也就是說,1%最富有人群的收入總計超過了最底層50%的人群收入總計。
更直觀的說法,2022年,最富的1400萬人的收入之和超過了最底層7億人的收入之和。
最富有的1.4億人的收入之和是最底層7億人收入之和的3.17倍。
從圖中可以看到,自有數據統計的1822年以來,1950年-1978年的收入差距最小,也就是貧富差距最小。在1822-1949年,也就是解放前,總是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開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2、中國1995年-2022年各人群財富占比
中國最富的1%人群、10%人群收入占比,以及最底層50%人群收入占比(藍色為最富1%人群,綠色為最富10%人群,紅色為最底層50%人群)。
從圖中可以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部分人確實先富起來了,黃綠色的最富有1%人群、最富有的1%人群財富占比逐年增加,1995年,最富有的1%人群財富占比為16.5%,最富有的10%人群財富占比為41.3%,最底層50%人群財富占比為15.9%。到2022年,最富有的1%人群財富占比為32.6%,最富有的10%人群財富占比為68.8%,最底層50%人群財富占比為6.2%。
可以看到,一部分人確實先富起來了,而且是以極快的速度富起來的。
也就是說,2022年最富有的1%人群的財富之和是最底層的7億人財富之和的5.26倍,最富有的10%人群的財富之和是最底層的7億人財富之和的11.1倍。
3、中國與G7國家最富有人群收入占比
3.1、最富有10%人群收入占比
從上圖可以看到,到2022年,最富有10%人群收入占比,中國(43.4%)僅次于美國(48.3%)、日本(44.2%),名列第三。
3.2、最富有1%人群收入占比
從上圖可以看到,到2022年,最富有1%人群收入占比,中國(15.7%)僅次于美國(20.9%),超越日本,屈居第二。基本上完成了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帝國主義國家)的超越。
4、中國與G7國家最富有人群財富占比
4.1、最富有10%人群財富占比
從上圖可以看到,到2022年,最富有10%人群財富占比,中國(68.8%)僅次于美國(70.7%),名列亞軍。
4.2、最富有1%人群財富占比
從上圖可以看到,到2022年,最富有1%人群財富占比,中國(32.6%)僅次于美國(34.9%),名列第二。
《鄧選》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
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四、新中國前三十年先進還是落后?
筆者稍加整理了一些國際先進的技術,“拿事實來說話”,以饗讀者。
原子彈、氫彈,在當年僅有的5個國家可以掌握,新中國是其中之一。
核潛艇,在當年僅有的5個國家可以掌握,新中國是其中之一。
返回式衛星,中國是第三個擁有的國家,僅隨美、蘇之后。
飛機制造,當年僅有的幾個國家可以掌握,新中國是其中之一。
萬噸輪,當年僅有的幾個國家可以制造,新中國是其中之一。
發電站,新中國是當時少數可以自主建立電站的國家。
主要機器設備,“1964年,我國主要機器設備的自給率已達90%以上(2021版《中國共產黨簡史》)”
工業體系,新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建立起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在當時屈指可數,即使現在也是屈指可數。
▲ 圖片來源:@孔慶東微博
1974年7?29?新華社報道:河北省邯鄲市漢光機械???設計、試制成功硒靜電復印機。硒靜電復印機利?靜電感應和光電導原理錄字和錄像,是?種新技術。?前,這種機器在國際上只有少數?個國家能夠?產。
1973年9?3?中國第?臺天?測時測緯?的光電等?儀研制成功。經過將近兩年的觀測使?證明,它的性能良好,達到了國際先進?平。
1974年5?20?《???報》報道:昆明機床?和?春光機研究所等單位的職?,聯合試制成功了?臺具有先進?平的?精度光電圓刻線機。
1969年9?29日,新華社報道,我國第一臺12.5萬千?雙?內冷汽輪發電機組最近勝利建成并運轉發電。這是我國自?設計、自?制造和安裝的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平的?型汽輪發電機組。
1969年10?3日,新華社報道,我國自?設計、自?制造的第一臺5000??液?傳動內燃機?在?島四?機??輛??勝利誕生。這臺內燃機?采?了許多先進技術,具有我國獨特的?格。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機?制造?業已經進?了先進?列。???液?傳動內燃機?,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生產。
1969年12?22日,新華社報道,?連第二電機自?設計、試制成功5個機座號、20種規格的新型起重電動機。這種電動機不但結構簡單,?藝先進,?且體積??產品縮?了28.1%,重量減輕了28.5%,節省矽鋼?28%,節省銅18.6%。電機性能完全達到了先進?平。
1969年12?22日,新華社報道,我國具有先進?平的?型鋼絲繩驅動?帶運輸機,在彩屯煤礦建成。
1969年4?21?,當?新華社報道,上海?具?最近試制成功了具有世界先進?平的?輪滾?熱軋機,使加?滾?的鍛造效率提?了12倍,并且節約銅材20%。
1969年4?23?,中國第一臺具有先進?平的韶?型?功率半導體?線電?機?,由湖南株洲??機??輛?試制成功。
1969年4?23?,當?新華社訊:具有世界先進?平的?精度?切削冷軋絲桿,最近在上海第五機床?試軋成功。
1969年6?22?,新華社報道,我國最?的兩臺農業??泵試制成功。由我國??設計的兩臺巨型?泵,已經試制成功,并于不久前安裝、翻?。這是我國?前最?的兩臺農業??泵,它的葉輪直徑達3?,重100噸左右,僅1個葉?就有1噸多重。每臺每秒出?16?24???,揚程3?。?泵轉?葉?的?度可以根據需要??調節,整個?泵?動控制程度,達到了國際先進?平。
1968年6?17?,《???報》報道,杭州機床???設計試制成功在儀器、儀表、?具制造等??占有相當重要地位的精密臥軸矩臺平?磨床,并已正式?產。精密臥軸矩臺平?磨床,是?來加??精度、?光潔度的機件的。經有關部?鑒定,杭州機床?試制成功的這種磨床加?機件的精密程度,達到了國際先進?平。
1968年7?29?,上海機床?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達到世界先進?平的?型平?磨床。
1968年9?1?,《???報》報道,最近,蘇州市化?機械?試制成功了超過國際先進?平的螺旋板式熱交換器。螺旋板式熱交換器是一種新型?效的熱交換器,適?于化?、?油、醫藥、?品、染料、制糖等多種?業部?,?前在外國已?泛應?。
1968年9?3?,新華社報道,常州內燃機??、?連?礦?輛?、?家莊動?機械?等單位的??職?,在有關科研設計單位的??協助和?持下,僅?一年零?個?左右的時間,??研究設計并試制成功了我國第一批靜壓傳動內燃機?,使我國?礦內燃機?的?產技術,跨?了世界先進?平的?列。
1968年11?29?,新華社報道,我國??設計、??制造的第一臺具有世界先進?平的深井?油鉆機,最近在油?試鉆成功。這臺鉆機是由蘭州?油化?機器?研制的,達到了世界先進?平。
1966年1?24?《???報》報道:北京光學儀器?試制成功最?稱量為20克的?精度天平。它的誤差在百萬分之?克左右,精密度達到了國際先進?平。這種超等級的?精度天平,當時世界上只有少數?個國家能夠制造。
1966年6?2?新華社報道:國產第?臺能夠整體搬遷的?油鉆機在蘭州?油化?機器?誕?。這臺鉆機起重量是75噸,能鉆深1800?到2200?。它是我國??和?程技術?員??設計、并且完全使?國產材料制造成的。它的綜合技術指標已經達到同類產品的先進?平。
1966年12?4?新華社報道:我國有關冶?企業職?,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平的我國第?個廢?制酸?,利?冶煉有??屬時的濃度低、含塵?的含硫廢??產出了優質硫酸。
1965年4?30?我國第?座維尼綸??建成投產。維尼綸是合成纖維的?個品種,學名叫聚?烯醇纖維,在制?和?業其他??有?泛?途。這?項?程是由化學?業部第―設計院、紡織?業部設計院等部?采?國際先進?藝??設計的,所需1300多臺設備,由北京、上海、沈陽、?州等地90多家??協?制造。維尼綸?的建成,使我們從只能提供棉、?、絲、?、?漿等天然纖維,到開始能夠?礦物原料?產合成纖維,實現了紡織?業原料來源的???躍,為發展我國新興的合成纖維?業開辟了新領域。
1965年5?14?新華社報道,我國第?臺?精度變頻電源在上海制造成功。?精度變頻電源是―種精密儀器,?來測定精密電機和電表的性能。經過有關專家鑒定,我國制造的第?臺這種儀器,達到了國際先進?平。這臺儀器是由上??萍?學??班畢業的5名??出?的?學?設計制造的。
1965年9?15?新華社報道,北京鋼絲?最近試制成功了?種精密產品——鐵鉻鋁電阻元件,這種元件原來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制造。
1970年1?13?,新華社報道:我國一種?級潤滑油——遠洋船?汽缸油制造成功。經過我國遠洋輪船的試?證明,這種油品的各項主要質量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平。
1970年7?19?,新華社報道:天津第一機床?制造成功具有先進?平的鏈輪刨?機床,填補了我國機床?業的?一個空?。鏈輪刨?機床是?產紡織機械重要零件的一種先進機床,?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產。
1970年7?19?,新華社報道:?西桂平縣紡織?制成了具有世界先進?平的?梭鋼帶織布機,為進一步發展我國紡織?業作出了新貢獻。?梭鋼帶織布機具有轉速快、?產效率?、操作簡易、?產安全、造價低、耗電少、體積輕巧等優點。
1970年7?22?,當?新華社報道:河南安陽鋼鐵?試制成功了固體環氧樹脂棒料焊劑。經國家科研部?鑒定,?這種焊劑焊接的鋼結構,每平?毫?的抗拉強度達到10.18公?,達到了世界先進?平。
1970年8?14?,新華社報道:中國式棉紗“一步法”染?機在上海研制成功。棉紗“一步法”染?機是上海?織染紗四?職?繼一步法印染新?藝后的?一創舉,采???獨創的新?藝,只要經過一道?序,就達到了原來16道?序的?藝要求。節省了?量的??、物?、財?和時間,織出的布耐穿牢度?。染?機的發明使中國的印染技術登上世界染紗技術?峰。
1970年8?16?,新華社報道:沈陽變壓器?試制成功具有世界先進?平的11萬伏鋁線塑料電流互感器。這臺新產品的試制成功,填補了我國電?器材?產的一項空?,為發展電??業作出了新貢獻。
1970年10?31?,新華社報道:南京市江南光學儀器?試制成功一塊400厘??體??板,為光學?業填補了一項空?,現在已?這種?體??板印制成功?體彩?像。
1970年12?12?,新華社報道:我國第一座采??介質?磨?選新?藝的選礦?,在北京鐵礦勝利建成,投??產。這一新?藝的試驗成功,實現了多年來??礦???“選礦不??”的愿望,標志著我國選礦技術跨?了先進?列。
1976年6?16?新華社訊:重慶醫學院第?附屬醫院神經科搶救3名因患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停??動呼吸分別達175天、100天、90天的患者成功。
1976年2?8?新華社訊:中國第?臺激光?術?,由上海醫療器械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6年2?12?新華社報道:上海第六??醫院?次實?游離肌?移植取得成功,標志著中國斷肢再植技術達到?個新?平。
1976年2?14?新華社訊:解放軍第22醫院醫療隊在西藏?原的唐古拉?頂上,為戰?張進昌成功地進?了?次肝破裂修補?術。
1976年3?7?新華社訊:中國第?個???泡肺在天津市和平醫院研制成功。
1969年5?5?,新華社報道,一種具有獨特療效的國產抗菌素——“慶?霉素”,試制成功。這種抗菌素,由中國科學院華東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微?物研究室、上海第四制藥?、四川制藥?、四川抗菌素?業研究所、福州軍區總醫院和四川醫學院等36個單位聯合制成,?前已正式投??產。“慶?霉素”的誕?,填補了我國抗菌素?業的一個空?。
1956年4?14?,《???報》報道,世界科學上最新成就之?—硫化鎘光敏半導體,由國營上海精密醫療器械?技術員周?新、?道榮試制成功。
1956年7?10?,《???報》報道,?種復雜的?臟?術—右?室切開和擴張?術,已由上海第?醫學院梁其海教授及王??、葉椿秀、?定坤等醫師施?成功,這在我國還是第?次。
1952年10?,中國第?臺200毫安醫?X線機研制成功。這項產品被列為國家重要新產品之?。1958年,100、200、300和400毫安醫?X線機?分別在北京、上海研制成功。?此,國產的中?型醫?X線機的產品系列已初步形成。
1965年我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1966年12?23?新華社訊:我國在世界上第次???的?法合成了——種具有?物活?的蛋?質—結晶胰島素。這是我國科研?作者經過6年零9個?的艱苦?作,在理論科學研究??取得的?項重?成就。這?杰出的科學實驗,標志著?類在認識?命、揭開?命奧秘的偉?歷程中?邁進了??步,??合成蛋?質的時代已經開始,為?命起源的唯物辯證學說取得了?項有?的新論據。
1971年9?26?新華社報道:我國測定胰島素晶體結構研究?作獲重要成果。報道說,我國科學?作者成功地?X光衍射法完成了分辨率為2.5埃的豬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測定?作。這是繼我國?先在世界上??合成蛋?質——結晶?胰島素以后,在蛋?質研究?作中取得的??個重要成果。經鑒定,這項研究結果達到了世界先進?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