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紅旗》1975年第12期,作者是齊彥。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干部路線和干部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對待犯錯誤干部的唯一正確的方針。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時候,重溫毛主席的教導,以提高執行這一方針的自覺性,是很必要的。
在《整頓黨的作風》這篇光輝著作中,毛主席對“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作了全面的深刻的論述。毛主席指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一個人發了鬧闌尾炎,醫生把闌尾割了,這個人就救出來了。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于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是老老實實,真正愿意醫治,愿意改正,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為一個好同志。”
毛主席的教導,體現了我們黨的高度原則性和嚴肅性,也體現了黨對干部的關懷、愛護和負責精神。“懲前毖后,治病教人”的方針,貫穿著一個基本精神,就是對犯錯誤的干部以教育為主,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
我們黨幾十年的經驗證明,干部犯錯誤,大多數是能夠在黨的正確路線領導和教育下加以改正的,堅持不改、屢教不改的是極少數。犯錯誤必然給革命事業造成損失,這是壞事,但是,只要認識了,改正了,接受了經驗教訓,就能夠變得更聰明一些,把工作做得更好些,使壞事變成好事。
正因為這樣,我們黨對于犯錯誤的同志,不是歧視他們,嫌棄他們,而是堅持進行教育和再教育,既開展嚴肅的批評,又進行熱情的幫助,做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他們一道繼續為革命工作。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重申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并且指示我們:只要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而又堅持不改和屢教不改的,就要允許他們改過,鼓勵他們將功贖罪。由于我們黨貫徹執行了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針,教育和挽救了犯錯誤的干部,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了一小撮階級敵人。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于各類干部都是適用的。無論是老干部還是新干部,犯了錯誤,都要在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基礎上,認真執行這個方針。
只要是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就要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引導他們改正錯誤,接受教訓,沿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繼續前進。革命的老干部,是我們黨的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那些犯過錯誤的老干部,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和落實政策的工作,今后還需要進一步做好,以便充分發揮革命老干部的作用。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各級領導班子實行了老、中、青三結合的原則,各條戰線都選拔出一大批新干部擔任領導工作,這使我們的干部隊伍增加了新的血液,新的力量。我們各級黨組織要遵照毛主席關于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指示,對他們認真進行培養、教育,使他們更好地經受鍛煉,茁壯成長。
我們許多革命的老干部,都是經受成功和失敗、正確和錯誤這正反兩方面經驗的鍛煉,才逐步成長和成熟起來的。新干部的成長,當然也是這樣。在復雜的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中,在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的侵蝕和影響下,有的新干部也難免要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應該懷著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嚴格要求他們,熱情幫助他們,允許他們改正錯誤,不要一犯錯誤就“一棍子打死”。
那種輕視對新干部的培養、教育,對新干部的缺點、錯誤抱冷眼旁觀甚至幸災樂禍的態度,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表現,是不利于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
執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首先要對犯錯誤的同志有一個團結的愿望。如果在主觀上沒有團結的愿望,一批評勢必無限上綱,一斗爭勢必把事情搞亂。這就要求我們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犯錯誤的同志進行辯證的、具體的分析,不但看他們的一時一事,而且看他們的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看他們在革命斗爭中的一貫表現,給以恰當的評價。
應當看到,犯錯誤的同志,包括犯了嚴重錯誤的同志,只要不是敵我矛盾,就總是既有缺點、錯誤和消極因素的一面,又有優點、成績和積極因素的一面,有的還曾為革命做出過貢獻。只要他們改正了錯誤,以后還可以做好工作。這樣全面地看問題,避免否定一切的片面性,才會滿腔熱情地幫助犯錯誤的同志,在對他們的錯誤進行批評或斗爭的時候才能做到實事求是,恰如其分。
另一方面,對于犯錯誤的同志來說,則應當虛心接受黨的教育和群眾的批評,嚴于解剖自己,下決心同錯誤的東西徹底決裂,認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如果諱疾忌醫,拒絕同志的批評和幫助,就會在錯誤的泥坑里越陷越深,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
為了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必須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幫助犯錯誤的同志弄清思想,接受經驗教訓。弄清思想是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的前提。
我們講的團結,不是無原則的團結,而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則基礎上的團結。這種革命的團結,只有通過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才能實現。那種無原則的一團和氣,取消思想斗爭,回避矛盾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乎是講團結,是愛護同志,其實是危害團結,是害了同志。
毛主席在《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指出:“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斗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于戰斗的武器。”“自由主義取消思想斗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結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使黨和革命團體的某些組織和某些個人在政治上腐化起來。”
有自由主義思想的同志,不去批修正主義,不去批資本主義,不向錯誤思想和錯誤傾向開展斗爭。用這種思想對待犯錯誤的同志,就會一味遷就,甚至包庇縱容,使犯錯誤的同志沿著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
“懲前”才能“毖后”,“治病”才能“救人”。不進行“懲前”和“治病”的工作,就不能達到“毖后”和“救人”的效果。沒有積極的思想斗爭,就不可能達到在新的基礎上實現新的團結。
許多同志犯錯誤,主要是受了修正主義路線和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資產階級世界觀沒有很好改造。幫助犯錯誤的同志弄清思想,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幫助他們分清路線是非,提高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覺悟,增強抵制資產階級、修正主義侵蝕的能力。
這就必須深入批判修正主義路線,使犯錯誤的同志真正認識修正主義路線的反動性與危害性,真正與之劃清界限,作堅決的斗爭,黨內斗爭是社會階級斗爭在黨內的反映。
為了幫助犯錯誤的同志認識和改正錯誤,不僅要分析他們的錯誤所造成的危害,而且要分析犯錯誤的環境,錯誤的社會階級根源、思想根源和歷史根源,使他們能從階級斗爭這個根本問題上接受教訓,提高覺悟。這是轉變人的世界觀的工作,必須采取擺事實,講道理,耐心說服的方法。
我們應當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威力,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能夠戰勝各種錯誤思想,把絕大多數犯有錯誤的同志教育過來。同時,應當相信絕大多數犯錯誤的同志是能夠接受教育,回到正確路線上來的。只要犯錯誤的同志愿意改正錯誤,并且認真實行改正,就要信任他們,團結他們一道繼續工作。
強調思想教育,當然并不排除組織處理和組織上的整頓。清除混入黨內的叛徒、特務,對極少數嚴重違反紀律的黨員和干部,實行必要的組織處理,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加強黨組織戰斗力所需要的。
但是,對人的處理應采取慎重態度,貫徹思想批判從嚴,組織處理從寬的方針。草率從事,是不符合黨的干部路線和干部政策的。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事業,需要全黨和全國人民充分發揮革命積極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為社會主義服務。認真執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把犯錯誤的同志,包括犯嚴重錯誤的同志,教育過來,繼續革命,這是加強黨的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重要一環。我們要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教導,不斷總結經驗,把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