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之后,黨所領導的中國人民革命,進入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一時期,黨內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以瞿秋白、李立三、羅章龍、王明、張國燾為代表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激烈的斗爭。主要是同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斗爭。斗爭的焦點是:中國革命是走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還是走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暴動道路。
這個時期,毛主席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和《矛盾論》等重要著作,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和建黨建軍等問題,批判了“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
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主席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把黨的路線轉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遵義會議,是我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蔣介石勾結美、日帝國主義,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反動的、最黑暗的反革命王朝。
“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依然是城市買辦階級和鄉村豪紳階級的統治,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以新軍閥代替舊軍閥,對工農階級的經濟的剝削和政治的壓迫比從前更加厲害。……全國工農平民以至資產階級,依然在反革命統治底下,沒有得到絲毫政治上經濟上的解放。”
在蔣介石的反革命屠刀下,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革命力量遭到極大的摧殘。黨的組織遭到極大的破壞,黨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陳延年、趙世炎、肖楚女、夏明翰、向警予等黨的優秀兒女英勇犧牲。
僅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八年上半年,就有三十三萬七千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黨的隊伍由原來的五萬七千多人減至一萬人。工會會員由三百萬人減至三萬人。工人斗爭暫時被鎮壓下去。農會被迫解散,農民斗爭,此起彼落,處于分散的狀態。全國革命形勢,處于暫時的低潮。
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為蔣介石的屠殺所嚇倒。“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蔣介石、汪精衛、陳獨秀這些反面教員,使我們懂得了:“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懂得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
為了挽救革命,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黨擊破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阻撓和破壞,率領在我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北伐軍隊三萬多人,舉行了南昌起義。領導這次起義的有周恩來、朱德、葉挺、賀龍、劉伯承等同志。
南昌起義正確的方面是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錯誤的方面是沒有到農村去發動和武裝農民群眾,建立根據地,而是城市中心,依賴外援。起義部隊撤離南昌,進至廣東潮州、汕頭時,遭受挫敗。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黨中央在漢口召開了緊急會議。毛主席出席了會議。在會上,毛主席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號召全黨從大革命失敗中汲取教訓,并英明地指出:黨應當獨立地領導中國革命,以武裝斗爭推動土地革命,奪取政權。
這次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撤銷了陳獨秀的領導職務;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和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號召農民舉行秋收起義。
這次會議,毛主席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毛主席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黨中央的緊急會議反對了政治上的右傾機會主義,使黨大進了一步。”
但是,沒有注意防止“左”傾情緒的滋長,以至后來被瞿秋白發展成為“左”傾盲動主義路線。
“八七”會議后,毛主席趕回湖南。八月十八日,毛主席在長沙市近郊召開了改組后的湖南省委會議,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討論和制定了秋收起義的計劃。
會議決定成立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毛主席擔任書記。八月下旬,毛主席在安源張家灣召開了軍事會議,部署了秋收起義,并將參加起義的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安源煤礦工人,平江、瀏陽、醴陵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組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九月九日,在毛主席領導下,震動全國的秋收起義爆發了。起義部隊曾一度攻占了醴陵、瀏陽等地。由于敵強我弱,后來,部隊受到挫折。毛主席當機立斷,于九月十九日把各路起義部隊集中于瀏陽文家市。
毛主席指出,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應將革命的重點由城市轉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積聚和發展革命力量。九月二十日,毛主席親自率領起義部隊,開始了向井岡山的偉大進軍。
九月二十九日,毛主席率領部隊來到永新縣三灣村,在這里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毛主席整頓了部隊,將原來三個團縮編為一個團。在部隊中首次建立黨的各級組織,確立了班有小組、“支部建在連上”、營團有黨委、在連以上各級設置黨代表的制度。這就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組織上奠定了新型的人民軍隊的基礎。
十月底,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登上了井岡山,開始了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陳毅等同志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來到井岡山和毛主席領導的部隊會師。五月四日,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主席任黨代表,朱德同志任軍長。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紅軍指戰員深入發動群眾,幫助地方恢復、整頓和建立黨的組織,深入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赤衛隊和工農革命政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粉碎了敵人多次圍攻,使井岡山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
到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井岡山根據地已發展為包括寧岡、遂川、酃縣、永新等縣一部或全部的一整塊地區,并成立了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形成了第一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毛主席親自領導的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斗爭,建立了第一支工農紅軍,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具有極其偉大的歷史意義。它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從此,毛主席親自點燃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逐步發展成燎原之勢,促進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張太雷等同志以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廣州工人糾察隊和葉劍英同志率領的第四軍教導團為主力,發動了廣州起義,占領了廣州城,建立了廣州公社。
這是黨領導下廣大革命群眾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白色恐怖的英雄一戰,是武裝奪取政權的一次嘗試。但由于當時黨的主要領導人沒有一條正確路線,在盲動主義的影響下,沒有組織正確的退卻,到農村去,開展土地革命斗爭,最后還是失敗了。
張太雷同志英勇犧牲。當時參加起義的蘇聯、朝鮮等國際主義戰士,有的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
在大革命失敗后半年到一年期間,方志敏同志在江西橫峰、弋陽等地領導了武裝起義,并將隊伍轉入山區,堅持游擊戰爭。彭湃同志在廣東海陸豐領導了武裝起義。張鼎丞、鄧子恢同志在閩西領導了起義。滕代遠、黃公略同志在湖南平江領導了起義。段德昌等同志在湘鄂西領導了起義。韋拔群、張云逸等同志在廣西左、右江領導了起義。劉志丹同志在陜西渭南、華陰地區領導了起義。此外,江蘇、山東、河北、河南、四川等地也先后爆發了武裝起義。
毛主席曾經指出:“革命失敗,得了慘痛的教訓,于是有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進入了創造紅軍的新時期。這個時期是我們黨徹底地認識軍隊的重要性的極端緊要的時期。”
所有這些起義,給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打擊,擴大了黨在群眾中的政治影響,為創造工農紅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