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選》第二卷《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改造企業》(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
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開動機器,不要當懶漢,頭腦僵化。當然這個懶漢主要是過去制度形成的。
《人民日報》1955年1月30日第1版《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應加強對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領導》:
在我們的某些黨員干部中,對這一點還有一些很不正確的認識。他們說:“現有的貧農大多數是懶漢和二流子。”這種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
新中國前三十年真的產“懶漢”嗎?
1、革命帶來一個壞處,就是大家太積極太熱心了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
革命帶來很多好處,但也帶來一個壞處,就是大家太積極太熱心了,以致過于疲勞。現在要保證大家身體好,保證工人、農民、戰士、學生、干部都要身體好。當然,身體好并不一定學習好,學習要有一些辦法。
......
我給青年們講幾句話:一、祝賀他們身體好;二、祝賀他們學習好;三、祝賀他們工作好。我提議,學生的睡眠時間再增加一小時。現在是八小時,實際上只有六七小時,普遍感到睡不夠。因為知識青年容易神經衰弱,他們往往睡不著,醒不來。一定要規定九小時睡眠時間。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討論,強迫執行。青年們要睡好,教師也要睡足。
毛主席《在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58年8月30日):
有人說,平均主義出懶漢,過去二十二年,出了多少懶漢,我沒有看見幾個,這是什么原因?主要是政治掛帥,階級斗爭,有共同的目的,為多數人而辛苦。......現在發明一個東西,要給一百塊錢,倒是會出懶漢,爭吵,不積極。過去創造發明多的很,哪里是錢買來的呢?計件工資不是個好制度。我不相信,實行供給制,人就懶了,創造發明就少了,積極性就低了。因為幾十年的經驗,證明不是這樣的。
2、新中國將妓女改造成勞動模范
《人民日報》1956年7月27日第4版《新生的姊妹在前進》:
本報記者 周慧之
有些熟悉北京情況的讀者來信說:解放前公園、飯店以及天橋、花市等地小巷中,到處都有野妓和暗娼。頭二等班子集中地——前門外八大胡同更是烏煙瘴氣,呻吟在娼妓制度下的一大批婦女真是苦不堪言。解放后,政府將她們解救出來,現在她們的情況怎樣了呢?記者為此曾走訪了有關人員,她們詳細地介紹了北京市妓女改造的經過和現狀:
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封閉了市內237家妓院,使1,286名妓女重見天日。并專門成立一個教養院,幫助她們改造思想,醫治性病。經過半年多的教育訓練以后,到1950年7月止,便有近六百人出院同工人、農民、店員、攤販等結了婚,約四百人被父母兄弟領回家,六十多人參加醫務、戲劇等工作,留下無處可去的二百多人,由政府買了八十二臺織布機、成立一個新生織布工廠,組織她們學習織布。
妓院封閉后,公開的妓女沒有了,但蹓公園、串飯店的野妓還沒有停止活動。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在1952年冬季成立了生產教養所,又先后收容野妓一百五十多名,集中教養。后來又買了八十臺縫紉機組織了一個前進縫紉工廠,直到今年“五一”以前,這個工廠才結束。這批人中有三十多人到東北一個國營農場被服廠里當被服工人去了,四十多人參加了北京市各個縫紉生產合作社,其余都已結婚或回家去了。
舊北京遺留下的一千四百多個妓女,現在都已各得其所。有的是先進工人,有的是集體農民,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革命干部,她們大都成家立業、生男育女。現在,再向關心她們的讀者介紹一下幾位新生姊妹的具體情況。
一位先進生產者
北京市某染織廠的第一車間里,有一位青年女工行動敏捷地巡回在五臺布機中間,對于站在機旁參觀的客人,她好像沒有看見似的,連一聲招呼都沒有。這位女工是這個廠里的生產能手,是北京市的勞動模范,還是全國紡織工業中的先進生產者。現在她正在車間試行著從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上學來的先進經驗。
她工作起來很機靈,說話時卻像舊社會里的鄉下姑娘一樣,特別是談到她個人事跡時,更加無話可講。為了進一步了解她的情況,我訪問了這個廠的工會主席。工會主席也是一位很樸實的女青年,很爽快,直率、大方。工會主席對我說:“看見了吧!她的勞動態度就是這樣,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勞動紀律很好,兩三年以來不僅沒有一次缺勤,就連遲到早退也沒有過。去年棉布產質量全部提前超額完成國家計劃,并且保持均衡生產,因此被評為北京市的勞動模范,不久前又被選為全國紡織工業的先進生產者。你不是看見她在車間里很緊張嗎?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以后,她又多看了一臺布機啦!”“你莫看她不多說話,待人卻很真誠,幫助人更是熱情,因此大家都很喜愛她。”工會主席接著笑笑說:“這本來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不過根據我們這里的具體情況來看,的確也就不簡單了。”
什么是這兒的具體情況呢?廠里機器老,設備差,工人工齡短,技術低。這個廠原來是屬于北京市婦女生產教養院的,大部女工都是從妓院里解放出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創造了這樣的成績,確實也不太容易啊!
話題轉到從教養院來的同志的身上去了,工會主席指著光榮榜上的五張照片對我說:“你看,那是我們廠里的五位勞動模范,除去一個男的,其余四個都是從教養院出來的。年輕,熱情,接受新鮮事物快,這是她們的主要特點。”工會主席越說越有勁,越談越高興,她數著指頭說:
“我們一車間八十多名女工中有六十三名是從妓院里解放出來的,現在這六十三人中已有二十多個被評為廠里的先進生產者。并有十幾個青年團員,七個中共黨員。”幾年前還是畏懼勞動、不懂生產的人,現在一下都變成了工人、勞動模范,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啊!”
工會主席的悲慘身世
前面所說的這位工會主席,今年才二十三歲,但和其他所有從妓院解放出來的姊妹一樣,有著很長一段痛苦的經歷和悲慘的身世。她的老家在上海的鄉下,父親是一個很老實的農民。她五歲時,家庭被日軍炮火破壞,便隨著父母逃難到蘇州鄉下,到九歲時,家里因無力償還債款,把她頂給地主家當使女。
十四歲那年,地主又把她帶到北京賣給鑫雅閣老板——有名的母老虎,從此生活就更加悲慘,沒有一點自由,吃飯時看老板的臉色,挨打受罵更是家常便飯,有一次被母老虎痛打一頓,睡了幾天才能起身,她就這樣在妓院中度過了漫長的兩年,直到解放后才脫離苦海。
1950年春季,她到清河制呢廠學習織布,她第一次看到這樣大的工廠,這么多的工人,大家那么的互相幫助、互相關懷,這使她感到無限溫暖,便下決心做一個勞動人民。不久便到織布廠做工,參加了工會,以后一面生產,一面做工會工作,1953年參加青年團,1954年參加了共產黨,并當選為北京市勞動模范,1955年3月脫離生產,擔任廠里的工會主席。在這一階段中,她的文化程度也從一字不識提高到初中水平。北京市社會主義改造高潮中,這個廠又和十四個私營小廠進行合并,現在這個廠共有四個車間、三百多名工人,工會主席的任務當然也就更加繁重,但她并沒表示畏縮,她已做出計劃,要把工會工作做得更好。
意外的喜事
北京市東四六條的一個院落里,一位中年婦女每天勤謹地操持著家務,這又是另外一個新生的姊妹。她在煙花巷里流落了十三年,今年懷了孩子,真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喜事。她今年三十一歲,十四歲那年被不務正業的父親賣到妓院里,十六歲到北京后,老板就教她抽大煙,吃白面,不久煙毒都有了癮,同時又染上花柳病。二十一歲那年曾生過一個小孩,小孩生下后身上就潰爛,不到三個月便死了。她煙毒病害日甚一日,到解放時已經形容枯槁,病毒很深。到教養院以后,首先戒了煙,接著就治病。幾年來光是油質盤尼西林就打了一百多針,又連續吃了半年多的中藥,終于在去年把病治好了,并結了婚,但是關于再生孩子的事情誰都不曾想到過。
今年春天,忽然傳出了她懷孕的消息,前進縫紉工廠的女工們都不相信地說:嘿!她能生孩子,真是天知道。但是,她的肚子卻一天天真的大起來了,大家可高興極啦,都說:要不是共產黨,世界上早已沒有這個她了,還談什么生孩子呀!大家對她百般照顧,稍微重一點的活就不讓她干。現在她已經懷孕七個多月,正在家里準備小孩衣服。
和治病一樣,她的思想改造也是經歷了很多難關的。她當初也討厭妓院生活,希望有人能把她接出去,但是出去一次就被串賣一次,先后共被人串賣了五、六次。受盡百般欺騙和凌辱之后,她不再相信任何人,自己也習慣于假臉迎人了。久而久之,思想被麻痹,意志被腐蝕,對于那種散漫、墮落的生活,反而戀戀不舍。因之在第一次離開教養院以后不久,便又偷偷混起野妓來了,直到經過第二次教養,才改造過來。她現在不僅是一個健康的婦女,而且是一個很好的家庭主婦,家務管理得有條有理。她回家不到兩個月已學會洗衣、做飯和怎樣過日子,她家有三個人在外工作,平時家里人少就吃得簡單些,星期日全家聚會,便做幾樣好菜讓大家吃得舒服些。家里還有她丈夫的前妻留下的一個九歲小孩,每天上學都要經過大馬路,她每天都親自接送。并且還親自動手替這個孩子做了襯衫、褲子和鞋子。家里人對她也不歧視,家庭過得很融和。
這些新生的姊妹,就是這樣愉快地在新生活中不斷前進!
3、改造二流子
《人民日報》1950年9月24日第7版《互助模范黃永德 領導貧苦農民走上富裕生活的道路,改造二流子勤勞生產成為新人》
《人民日報》1960年3月30日第8版《廢物不廢》
就拿我所在的公社情況來說吧:自從成立了人民公社以后,真是沒有閑人了。二流子早就被消滅,老大爺照料牲口,老大娘在托兒所看小孩,托兒所的小孩也利用游戲時間在地里挖野菜補充副食。敬老院的老人們也都不愿閑著,要種種菜,養養雞,為社會生產增加一分財富。
《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2日第3版《高級社突出地顯示出了優越性 山西農村一年來發生很大變化 一萬七千多個高級社已經基本上鞏固下來》:
晉南專區1月到9月內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減少68%,偷盜現象減少二分之一,許多原來的二流子懶漢也在農業社督促教育下,轉變為正直的勞動農民。
《人民日報》1955年2月8日第2版《農村市場的變化》:
如河南陜縣薛店鄉農民說,統購統銷帶來了“七多、四快、三少”;七多是:牲口多,農具多,水車澆地多,用肥料多,生產社多,信用社多,新房子多。四快是:化學肥料銷售快、建筑材料銷售快、腳車車軸銷售快、棉布銷售快。三少是:高利貸少,買賣土地少,二流子懶漢少。
《人民日報》1955年4月24日第2版《引導農民認識目前農村中的新氣象》:
(十)農村風俗改變了:過去小偷、二流子、賭錢的多,現在小偷、二流子大大減少了,賭錢的沒有了。
4、每一秒鐘都為創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
《中國共產黨簡史》(2021版):
全國城鄉迅速形成參加和支援國家工業化建設的熱烈氛圍。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對工業化的無限憧憬,激發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從未有過的勞動熱情。“每一秒鐘都為創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這種充滿時代精神的號召,生動反映了工業化目標所激發的建設熱情。新中國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工業建設戰線喜報頻傳。1953年12月,鞍山鋼鐵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舉行開工生產典禮。包頭、武漢的大型鋼鐵企業先后開始施工。限額以上的較大項目,平均每天都有一個開工或竣工。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一個個建立起來,一大批工礦企業在內地興辦。舊中國重工業過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觀。五年間工業生產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新中國迅速從廢墟上站起,為我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基礎,為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
從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是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艱辛探索的十年,雖然經歷曲折,仍然取得了無可否認的巨大成就。工業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防尖端技術的發展以及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發展的許多工作,都是在那個年代開始布局的。
工業建設,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了三倍。在鋼鐵工業方面,除了我國最大的鞍山鋼鐵基地進一步建設以外,武漢、包頭兩大內地鋼鐵基地主要是在這十年中建設起來的。在機械工業方面,分別形成了冶金、采礦、電站、石化等工業設備制造以及飛機、汽車、工程機械制造等十幾個基本行業,并且能夠獨立設計和制造一部分現代化大型設備。1964年,我國主要機器設備的自給率已達90%以上。
特別突出的是,石油工業發展成為這個時期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設完成了大慶油田,隨后又開發了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國內需要的石油已經全部自給使我們能夠自豪地宣布:中國人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交通運輸業長足發展。從1958年到1965年,全國新增鐵路營業里程9000多公里。鷹廈、包蘭、蘭青、蘭新、川黔、黔桂等線建成通車。全國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了鐵路,福建、寧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火車。公路、水運、航空等事業也有較大發展。
農田水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大型樞紐骨干工程和各類水庫,在當時和以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技術發展成績顯著。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有力打破了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基礎科學研究方面,1965年我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彈爆炸成功教育衛生事業成就可觀。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學校畢業生近140萬人,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約211萬人,分別為1950年至1956年的4.9倍和2.4倍。醫療衛生機構大幅增加,全國城鄉衛生醫療網基本形成。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亂、血吸蟲病、瘧疾、鼠疫等疾病,或被滅絕,或得到有效防治。毛澤東曾寫下“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的詩句,表達對消滅血吸蟲病這一奇跡的贊嘆。
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大量涌現,如小說《青春之歌》《創業史》,電影和舞臺劇《紅色娘子軍》《霓虹燈下的哨兵》,歌劇《江姐》等。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更是這一時期的經典。
……
正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我們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
值得自豪的是,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在社會主義建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在精神力量上也獲得了巨大豐收。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于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涌現出大量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寫了無數改天換地的壯麗詩篇,形成了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時代精神。
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為了早日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決心,用三年多的時間,建設起了我國最大的石油基地--大慶油田,鑄就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
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兩彈一星”研制成功,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他們把熱血灑在戈壁灘,把青春和生命奉獻給新中國國防建設事業,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永久鐫刻在中國大地上,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不竭的動力源泉。
像這樣讓后人景仰的英模和精神還有許多。這是新中國建設困難重重、艱苦奮斗的年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精神昂揚的年代。為了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翻身做了主人的中國人民與時間賽跑,用生命和鮮血描繪了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圖畫,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前進。
《中國共產黨簡史》(2021版)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解讀一下結束語:
“中華民族有史以來”,這個修飾語,意思是空前的,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超越毛主席,也就是歷史第一人。
“最為廣泛而深刻……”,“最”這個修飾語,意思還是第一,無人超越。最為廣泛,就是最全面,真正的代表了人民群眾;最為深刻,意思是地覆天翻。中心思想也是歷史第一人。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一切”這個修飾語,意思是所有的、全部的,也就是說,所有的發展、進步概莫能外都離不開他。
“物質基礎”,意思就是物質積累,沒有了這個積累,一切都無從談起,“改革開放”也無法進行下去。
5、新中國前三十年成就
新中國在短短30年不到時間里,成為世界第五大工業國。詳見微信公眾號“井岡山觀心1927”文章:
《鄧選》學習 (二十七)改開前后發展速度對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