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現象:兩個帝國先后或解體或衰落:一個蘇聯沒了,一個美國衰落了,而我們中國還在持續發展,這不僅是因為我們所具備的先進理論和世界觀,它還有一大批政治成熟,能力優秀的干部。我們黨的干部來自實踐,而不來自學院:一次是長征,另一次是下鄉。長征給我們留下了一大批干部,像毛澤東、鄧小平那一代領導集體,下鄉給我們又推出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領導集體。今天我們的教育也要為中國的未來作人才布局。如果有了一大批成熟的治國理政的人才,其他事情就好辦。今天我們一些孩子從游戲機、娛樂圈或追星族里成長出來的,這是令人擔心的事。
目前我們面臨許多問題,其實這些都是十九大以來黨的報告提出并在下一歷史階段著手要解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歷史要看大勢。斯大林說:鋸樹還得留點鋸沫子。不能說為了避免留下鋸沫子就不鋸樹了,鋸樹就是時代的主要任務;清理鋸末則是下一時期的主要任務。主要任務也就是時代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可有的人就是本末倒置:只看鋸沫子,不看黨已完成了的歷史任務。這些人也不想想這是為什么:昨天他們恐蘇,蘇聯沒有;今天他們又恐美,美國已至風燭殘年,而我們還在大步前進。
如果能夠掌握中國革命規律,中國建設規律,中國發展的規律,你就是樂觀的。只要是規律,它就會一天天展示出現,人的感情要和歷史的步調一致,不能跟個人情緒一致,在歷史的大道理中,掌握真理的人會一天天好起來的。你如果不在大道理上,心情就會越來越糟,最多只是強作鎮定。大家注意蔣介石文章里特別多的字是“忍”,為什么?倒行逆施,越搞越難。贏了一點,失去十分。
讀書是為了知“道”,“道”就是歷史大規律。掌握規律的人叫“有學問”的人,不掌握規律的讀書人叫“書呆子”。1939年1月28日,毛澤東 在八路軍延安總兵站檢查工作會議總結時發表講話,在講到學習問題時說:“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09頁。]
學習毛澤東,做一個有真學問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