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選》第二卷《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在這方面由于多年閉關自守,沒有經驗,我們確實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鄧選》第三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
建國以后,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
《鄧選》第三卷《我們的宏偉目標和根本政策》(一九八四年十月六日):
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
《鄧選》第三卷《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是對外開放的,不過那時只能是對蘇聯東歐開放。以后關起門來,成就也有一些,總的說來沒有多大發展。當然這有內外許多因素,包括我們的錯誤。
接上期
考證的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的資料均來自于《人民日報》報道。
關鍵詞:
1958年,新中國就已經與世界上94個國家與地區有貿易往來,包括英國、加拿大、西德、丹麥等國家。(當年聯合國有83個會員國)
1964年,世界上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中國建立起經濟貿易聯系。(當年聯合國有115個會員國)
1973年,新中國已經與70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貿易協定或者貿易議定書。(當年聯合國有135個會員國)
1973年10月份,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我國有著貿易往來。(當年聯合國有135個會員國)
美國最遲在1973年就已經同新中國進行貿易往來。
我們先看兩組數據:
1、歷屆出口商品交易會參加國家與地區數量
從數據表中可以看到,早在1958年,新中國就已經與世界上94個國家與地區有貿易往來,包括英國、加拿大、西德、丹麥等國家。
最遲在1973年已經與美國有了貿易往來。
1971年,90多個國家與地區參加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
1973年,新中國已經與70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貿易協定或者貿易議定書。澳大利亞給予新中國最惠國待遇。
1973年,117個國家與地區參加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包括美國。美國最遲在1973年就已經同新中國進行貿易往來。
上述的數據是參加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的參會國家以及地區。
2、表中還有與新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與地區(不一定參加廣交會)數量:
1958年,新中國與世界94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聯合國有83個會員國),包括加拿大、西德、錫蘭、丹麥、英國
1964年,世界上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中國建立起經濟貿易聯系。這就是美帝國主義對我國實行“禁運”政策的結果(是不是很有喜感?——筆者注)。1973年4月份,同我國發展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有一百四十多個(有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界朋友是來自亞、非、拉發展中國家)。1973年10月份,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我國有著貿易往來。今年我國分別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二十五個國家舉辦了經濟貿易展覽會或參加了國際博覽會;同時有六個國家在我國舉辦了工業技術或專業產品展覽會。
3、參加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國家或者地區占聯合國會員國數量比(Y軸是比例,X軸是屆次。每年兩屆,39屆、40屆為1976年):
有幾屆沒有數據,故未列入。
新中國前三十年是否閉關自守不開放,還是由讀者自己判斷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