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選》第三卷《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
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近幾年來,中國一直在克服“左”的錯誤,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來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經過五年半,現在已經見效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提出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香港和臺灣問題。
《鄧選》第三卷《中國是信守諾言的》(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還不是從香港問題開始的,是從臺灣問題開始的。一九八一年國慶前夕葉劍英委員長就臺灣問題發表的九條聲明〔19〕,雖然沒有概括為“一國兩制”,但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兩年前香港問題提出來了,我們就提出“一國兩制”。我們提出這個構想時,人們都覺得這是個新語言,是前人未曾說過的。
《鄧小平年譜》:
1984年6月22日、23日兩天上午,先后會見以唐翔千、唐驥千、倪少杰為首的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鐘士元、鄧蓮如、利國偉等。在二十二日的談話中,介紹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談判的有關情況,并就香港人關心的十三年過渡期的經濟繁榮問題發表意見。指出:......我們為什么敢于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就是因為我們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路子走對了,人民贊成,變不了。
《鄧選》第三卷《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六日):
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才制定“一國兩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許兩種制度存在。
鄧小平的這段話,意思是如果不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不能“允許兩種制度存在”。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光明日報,央廣網都刊載過文章,指出,是鄧小平首先提出的一國兩制。
2004年3月1日《光明日報》刊載題為《鄧小平理論永放光芒》認為,“一國兩制”是鄧小平首創的方針,是“震古爍今”:
鄧小平同志《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以及他關于“一國兩制”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震古爍今,意義深遠。
“一國兩制”是小平同志首創的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方針。
2017年6月29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轉載的《光明日報》題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與成功實踐》一文用了“驚世駭俗”: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政治構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2019年12月18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轉載了《學習時報》題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文章: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2022年8月9日光明網-理論頻道刊載了題為《【讀懂新飛躍④】“一國兩制”何以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章: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魄力,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更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樹立了一個成功范例。
2014年8月17日,央廣網轉載中國網題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文章,文章稱:
1982年1月10日,鄧小平在接見來華訪問的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基時說:“在實現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從上述資料看,“一國兩制”的方針是鄧小平首創的,而且是“驚世駭俗”、“震古爍今”。
尤其在《鄧選》第三卷《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六日),鄧小平說“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才制定‘一國兩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許兩種制度存在。”
鄧小平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不能“制定‘一國兩制’的政策”,就不能“允許兩種制度存在”。也就是說,新中國前三十年不可能制訂“一國兩制”,不可能允許兩種制度存在。
到底誰是“一國兩制”首創?新中國前三十年不可能制訂“一國兩制”嗎?
事實是什么樣的呢?
根據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
1946年12月9日,毛主席在王家坪會見西方記者,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
在回答中國共產黨對香港問題的態度時說:現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將來可按協商方法解決。
......
1955年5月28日下午,和譚震林、羅瑞卿、楊尚昆等在廣州小島招待所聽取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港澳問題的匯報。在匯報到香港政治局勢時,毛澤東說:
現在的形勢比抗美援朝時,不是好一點,而是好三點。英國對我們的政策是看見的,它要和我們做生意,美國也要來的,明年不來,后年也會來的。香港暫時還是不收回來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們還有好處,現在拿過來不見得有利。
......
1956年10月3日下午,在中南海頤年堂會見新聞記者曹聚仁,張治中、邵力子、徐冰、童小鵬參加。毛主席說:
臺灣只要同美國斷絕關系歸還祖國,其他一切都好辦。現在臺灣的連理枝是接在美國的,只要改接到大陸來,可派代表參加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臺灣一切照舊。臺灣何時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則要取得蔣先生的同意后才做,現在可以實行三民主義。可以同大陸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務來大陸破壞。最近他們派特務從香港運了幾十個定時炸彈來,企圖破壞八大和國慶節。我們也不派“紅色特務”去破壞他們。談好了可以定個協定公布。我們現在已不罵蔣介石了。大陸上的人民對蔣的仇恨也慢慢淡了。我們也不會拿從前蔣對我們的辦法對付他,因為沒有必要。目前臺灣為了對付美國和內部,可以反共,因為他們要生存。臺灣可以派些人來大陸看看,公開不好來可以秘密來。
......
曹聚仁出門時,張治中提醒說:今天主席提到蔣時稱“蔣先生”,請注意。
筆者注:這是在現有公開發表資料中,首次提出“臺灣一切照舊。臺灣何時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則要取得蔣先生的同意后才做,現在可以實行三民主義。”
這是一國兩制設想的首次提出。
如果非要用“驚世駭俗”、“震古爍今”來形容“一國兩制”,這才是真正的“驚世駭俗”、“震古爍今”。
根據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記載:
(1958年10月13日)毛澤東會見了定居香港的新加坡《南洋商報》撰稿人曹聚仁。作陪的有周恩來、李濟深、張治中、程潛、章士釗。
毛澤東告訴他:“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同他合作。我們贊成蔣介石保住金、馬的方針,如蔣撤退金、馬,大勢已去,人心動搖,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國搞在一起,臺、澎、金、馬都可由蔣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讓通航,不要來大陸搞特務活動。臺、澎、金、馬要整個回來”。毛澤東說:“我們的方針是孤立美國。他只有走路一條,不走只有被動。要告訴臺灣,我們在華沙根本不談臺灣問題,只談要美國人走路。蔣不要怕我們同美國人一起整他。”“他們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章士釗插話說:“這樣,美援會斷絕。”毛澤東說:“我們全部供應。他的軍隊可以保存,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反共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飛機、派特務來搗亂。他不來白色特務,我也不去紅色特務。”曹聚仁問:“臺灣有人問生活方式怎樣?”毛澤東說:“照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
毛澤東這次談話,是對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基本方針的重要補充。后來被周恩來概括成為“一綱四目”,于一九六三年初通過張治中致陳誠的信轉達給臺灣當局。“一綱”是:“只要臺灣歸回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總裁(指蔣介石——引者注)與兄意見妥善處理”。“四目”包括:“臺灣歸回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一于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由總裁與兄全權處理;所有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臺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并尊重總裁與兄意見協商決定,然后進行;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之事”。
這是毛主席第二次提出一國兩制設想,并由周總理總結為“一綱四目”。
另據東方直心老師所著《毛澤東大傳》:
1958年10月13日上午,在中南海頤年堂會見曹聚仁,周恩來、李濟深、程潛、張治中、章士釗、童小鵬在座。毛主席說:
只要不同美國搞在一起,臺、澎、金、馬都可由蔣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讓通航,不要來大陸搞特務。臺、澎、金、馬要整個回來,金、馬部隊不要起義,沒有吃的時候,我們就不打炮,讓它備足糧彈。但以后還有可能打一點,只不讓它損失太大,不打,蔣介石也是不好辦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臺灣的小枝在同美國的大枝連,總要被壓斷的,將來要變成殖民地或被托管的。當曹聚仁說臺灣有人問生活方式怎么樣時,毛澤東說: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魚都有地區性的,毛兒蓋的魚到別的地方就不行。但是美國不要他時,蔣可以來大陸,來了就是大貢獻,就是美國的失敗。
蔣不要怕我們同美國人一起整他。大陸這么大,臺、澎、金、馬只是一大點點幾小點點,讓他們在那里搞他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天天吹反共,我們也天天吹收復,商量好。他們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那一套。一不要整風,二不要反右,不同美國搞在一起,就是偉大勝利。當章士釗說如果這樣美國對臺灣的援助會斷絕時,毛澤東說:我們全部供應,那有幾個大錢?他的軍隊可以保存,我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要等到美國踢開他們的時候,才有可能同我們結合。
......
1960年5月22日,下午,毛澤東在杭州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主要討論四國首腦會議流產后的時局問題和中蘇關系問題。擴大會議還討論和制定了關于臺灣問題和對臺工作的總方針。毛澤東說:
“臺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的手里,不能落在美國人手里。對蔣介石我們可以等待。解放臺灣的任務不一定要我們這一代完成,可以留給下一代去做。現在要蔣介石過來也有困難,問題總要有這個想法,逐步地創造條件,一旦時機成熟,就好辦了。”
后來,周恩來請有關人士轉告陳誠說,臺灣回歸祖國后,可以行使自治權,除外交以外,軍隊、人事均可由臺灣朋友自己來管。周恩來還表示,臺灣當局只要一天住臺灣,不使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大陸就不改變目前對臺灣的關系。
根據《毛澤東年譜》:
(1961年6月13日)晚上,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劉少奇、周恩來等在座。毛澤東說:上一次總統來的時候,我曾經說過,因為聯合國里有蔣介石的代表,所以我們不進聯合國,這是同臺灣問題有關系的。只要蔣介石的代表還在聯合國,我們就不進聯合國。我們已經等了十一年了,再等十一年或者更久也沒有關系。我們不忙于進聯合國。蘇加諾說:關于中國進入聯合國的問題,目前外界有兩種主張,一種主張是中國大陸同臺灣成為整體,作為一個國家進入聯合國;另一種主張認為中國可以先進入聯合國,然后在聯合國里同朋友們一道進行斗爭,使得在聯合國中只有中國,把蔣介石的代表驅逐出聯合國,臺灣歸還中國。毛澤東說:只能一步走。如果臺灣歸還中國,中國就可以進聯合國。如果臺灣不作為一個國家,沒有中央政府,它歸還中國,那末臺灣的社會制度問題也可以留待以后談。我們容許臺灣保持原來的社會制度,等臺灣人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蘇加諾問:能不能像烏克蘭同蘇聯那樣在聯合國有兩個代表?毛澤東說:不行,中國在聯合國只能有一個代表。
這是毛主席第三次提出一國兩制設想。
《毛澤東年譜》:
(1963年)8月9日,下午,在中南海頤年堂會見索馬里總理舍馬克及隨行人員,周恩來、陳毅、李先念等在座。毛澤東說:至于香港,英國沒有多少軍事力量,我們要占領是可以的。但過去有條約關系,小部分是割讓的,大部分是租借的,租期是九十九年,還有三十四年才滿期。這是特殊情況,我們暫時不準備動它。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們現在就控制它,對世界貿易、對我們同世界的貿易關系都不利。我們不動它并不是永遠不動它。英國現在安心,將來會不安心的。1964年6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一一八廳會見意大利參議員維托雷利和駐香港商務專員圣覃尼羅,盧緒章等在座。
毛澤東說:你們提出在中國辦個意大利展覽會的建議很好,經濟來往的正常化可以為兩國的外交關系的建立打下基礎。當維托雷利問到將來蔣介石能不能像過去那樣,作為一個黨的頭目回來時,毛澤東說:如果他愿意,可以。他可以留在臺灣,
我們也不去。他可以當省長,但不是國,是省,不能和其他國家有外交關系。
保留香港的制度,有利于保持同世界各國做生意,根據《毛澤東大傳》:
1970年8月11日下午,在杭州會見南也門總統委員會主席魯巴伊和外交部部長比茲,周恩來、黃永勝、粟裕在座。魯巴伊詳細介紹南也門一九六七年獨立前后的國內形勢和南也門同蘇聯在軍事、經濟方面的關系。毛澤東說:誰想到南也門像亞丁這樣的地方能把英國人趕走呢?我們還沒有把英國人從香港趕走呢,你們先走了一步。我們是借香港做生意,同世界各國做生意,暫時不去驚動它。
根據《毛澤東年譜》:
(1974年)5月25日下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會見希思,周恩來、王洪文、鄧小平、喬冠華在座。當希思談到可能英國在技術和技能方面能向中國提供所需的幫助時,毛澤東說:
你們幫助我們,我們高興。你們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香港是割讓的,九龍是租借的,還有二十四年。到時候怎么辦,我們再商量吧。是他們(指在座的年輕人——編者注)的事情了。
事實到底是什么,還是留給人民群眾判斷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