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選》第三卷《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因為實踐證明現在的政策是正確的,是行之有效的。人民生活確實好起來了,國家興旺發達起來了,國際信譽高起來了,這是最大的事情
《鄧選》第三卷《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總的說來,除了個別例外,全國人民的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新中國前三十年生活“苦”,改開后的生活好,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
事實到底是什么?“共識”的背后有哪些秘密?
本文對1982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做了整理,以1978年底為改開分界線,分析一下這個“共識”。
(接上期)
三、物價指數
從上表可以看到:
1、1965年到1978年的13年間,零售物價指數物價指數呈下降趨勢,從1966年的134.2下降到1976年的132.3;再漲到1978年的135.9;然后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從1978年的138.6暴漲到150.4。如下圖(紅色為1979年、1980年、1981年):
1965年-1976年的零售物價指數的下降,也可以從相關新聞報道中得到驗證,1974年11月17日人民日報第4版,《兩個世界兩重天——參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外國來賓談觀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人民生活的必需消費品銷售價格,基本上保持穩定,房租、水電和交通費用也沒有什么變動,一些日用工業品的銷售價格還逐步下降,而關系到廣大人民健康的藥品,則多次降價,目前平均價格比一九五〇年已下降了八成。
2、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從1966年的137.3微漲到1976年的139.9,再漲到1978年的144.7,然后僅僅用了3年時間從1978年的147.4暴漲到162.5。如下圖(紅色為1979年、1980年、1981年):
1979年-1981年三年的物價大幅度上漲,從《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一九八〇年一月十六日)也可以得到驗證:
比如去年我們疏忽了一點,出了一股濫發獎金風,獎金一項發了約五十億。其中大部分是發得對的,也有相當部分發得不對,不是小數。有些生產、利潤都沒有完成計劃的單位也發了獎。有些商品亂漲價,也與一些企業追求多得獎金有關。
濫發獎金潮還造成了初步的“兩極分化”,由于有的廠礦多發獎金造成物價上漲,但是有很多單位(比如事業、科研單位以及農民)的工資沒有上漲,從而造成了這部分群體收入的實際下降。這也可以從《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一九八〇年一月十六日)得到驗證:
另一方面,好多行業得不到獎金,特別是教育、科學研究機構、政府機關和軍隊,這就造成不合理的苦樂不均,造成新的社會問題。這股濫發獎金風,“改善”了少數人的生活,但是增加了全國人民很多的困難。如果從全民所有制商業零售牌價分類指數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對比,更是一目了然(紅色為降價)。
1965-1978年,大多數牌價指數都是下降的,而1979-1981年,僅有一項指數是下降的,其余均為上漲。我們看看物價指數的年均增長率(紅色為降價):
注:未查到人均收入指數增長指標。如有讀者由此數據,敬請提供。在此致謝。下述內容有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工資總額增長率指標,沒有全民收入指標,對比可能不夠全面。
四、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平均每年增長速度(一)
1、財政收支。從表中可以看到,財政收入在1979-1981三年間是下降趨勢(紅色為1979-1981年增長率,是負增長,綠色為1953-1981年平均增長率)。
2、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指數增長率(紅色為1979-1981年,綠色為1953-1981年平均增長率)
從此圖可以看到,改開后,國家大幅度提高了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從此圖可以判斷,積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必然會出現財政赤字,這在筆者之前的文章中有專門闡述:
3、物價指數增長率(紅色為1979-1981年,綠色為1953-1981年平均增長率)
此圖中也可以看到,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高于其他時期。
4、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工資總額增長率(紅色為1979-1981年,綠色為1953-1981年平均增長率)
5、根據上述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與工資總額增長率,制作二者增長率對比圖(藍色為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增長率,棕色為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工資總額增長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