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論與現實各說各話的時候,理論就走入了終點。
近些年來,特別是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人們更清楚地看到,經濟學早已走入數理邏輯的煩瑣哲學中不能自拔——它邏輯上完美,現實中卻無用,理論和現實成為兩張皮。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盡乎憤怒地指責過去幾十年流行的宏觀經濟理論:“說輕點,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說重點,就是誤人誤國!”
經濟學中有太多從概念到概念,形式完美邏輯自恰的理論。因為它們太“無用”,以至引發了大學里經濟學系學生的公開抗議,近些年廣為世人關注的“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即導源于此。
面對至今余波未平的金融危機,以往在大眾媒體上光鮮亮相,口若懸河的諸多經濟學明星突然變得啞口無言,或者像街頭老太太一樣喋喋不休地抱怨華爾街的自私與貪婪。
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為經濟學家沒有預測到經濟危機的到來深感失望,堅信市場具有自我修正能力長期執掌美聯儲的格林斯潘陷入了“震驚不敢置信”的狀態,財富被注入市場的大量貨幣無情稀釋的群眾憤而走上街頭……
然而問題依舊!
學界期待新的經濟學——這種經濟學當從現實中來,并回歸現實,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文字游戲。
本書,著名經濟學家余云輝教授的《美國需要什么樣的中國——美國“魔鬼三角陣”下的中國》(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年出版),在某種意義上可謂這樣一本久違了的經濟學著作。
余云輝博士,1986 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擁有15 年的證券從業經歷,曾擔任海通證券投資銀行部高級項目經理、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交易總部總經理兼戰略合作與并購部總經理、德邦證券常務副總裁、總裁等職務。在風起云涌的金融市場上摸爬滾打的經歷,鍛煉了他對現實敏銳的洞察力,成為本書不竭的智慧源泉。
也因此,在全球資本和政治的博弈中,作者注意到:美國不僅擅長于運用政治文化、工業軍事這樣的軟、硬實力,它更擅長于運用“巧實力”,即:借助美元地位以及全球金融與商品市場的定價權進行巧取豪奪,“巧實力”創造了美國70% 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這種鮮為人知的力量包括——
(1)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貨幣體系的塑造能力和控制能力;
(2)美元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的主導權以及對其他國家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控制能力;(3)石油、糧食以及其他各類大宗商品的全球定價能力、全球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操縱能力;
(4)通過美元霸權、利率定價權、匯率定價權,以及金融與商品市場定價能力,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輸出通貨膨脹和轉移國內經濟危機的能力;
(5)不受外國資本控制,由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金融企業所組成的遍布全球的金融機構體系。
美國的“巧實力”“軟實力”和“硬實力”三者有機組合,構成了一個個戰略圍剿的目標指向明確的“力量三角形”。這是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打擊戰略對手屢試不爽的“魔鬼三角陣”。
通過大量事實,余云輝博士警告國人:“美國針對中國的圍剿戰略早完成了‘美國魔鬼三角陣’的布局,并走過了文化侵蝕階段、政治滲透階段,目前已進入了經濟控制、財富掠奪、經濟制裁階段。可以預見,中國遭遇美國的軍事打擊已經為期不遠。”
針鋒相對,他提出了六大對策——
對策一:以增進國家安全為基本目標,重塑世界新秩序。
對策二:堅持正確的工業化道路和國防現代化道路,增強國際競爭的硬實力。
對策三:旗幟鮮明地發展國家資本,鼓勵和扶持民營資本,節制甚至限制海外資本。
對策四:以符合規律的經濟政策和組織模式,發展農業、發展農村、發展農民,夯實中國發展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
對策五:構筑堅實的“經濟金融攔鯊網”,積極防御美國“巧實力”的巧取豪奪與攻擊圍剿,維護國家產業安全和金融安全。
對策六:建設強大的國家“軟實力”,抗衡美國的“軟實力”圍剿。
關于每一項對策,余云輝博士都從全球大視野,高屋建瓴地展開論述,相信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更深切體會作者博大而深邃的思想。
不過作者并沒有只是從現實論及現實,陷入膚淺的經驗主義泥潭。余云輝博士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有組織的市場經濟制度”等一系列發人深思的理論,它定會引發學界、政界、商界廣泛的討論。
為何這樣說?
當格林斯潘夢想中的市場自我修正能力極有限時,組織就變得必須了;當資本的力量不斷侵蝕社會公正和社會公德的時候,不需要種種社會整體力量(包括國家資本)來節制資本嗎?我們需要市場,但市場的邊界究竟在哪里,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經濟與政治,經濟與道德(義與利)的關系——似乎經濟學正在回歸它東西方的原點,即政治學、倫理學與經濟學不分家的狀態。
總之,本書在許多方面都是開創性的,還有太多引人深思,可圈可點之處。讀者當自有公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