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北園公社,荷花盛開,稻谷蔥綠,菜花噴香,到處是一派生機蓬勃的興旺景象。十五年前,就在這個月的九日,毛主席親臨北園視察,發出了“還是辦人民公社好”的偉大指示。
春雷一聲震天響,人民公社放光芒。北園的廣大干部和群眾,熱烈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于一九五八年八月下旬,辦起了我省第一個人民公社——北園人民公社。
十五年來,這個公社的干部、群眾,沿著毛主席指引的社會主義金光大道,取得了一場場階級斗爭的勝利,奪得了一年年糧菜大豐收。如今,看看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想想經歷過的嚴峻斗爭,社員們無限感慨地說:“人民公社就是好,人民公社給俺帶來了大變化!”
(一)
十五年來,北園公社的變化是巨大的。在一次批判攻擊和誣蔑社會主義制度的大會上,北園公社黨委負責同志用活生生的事實,揭露和駁斥了階級敵人的無恥讕言。他說:這些叛徒、賣國賊,出于反革命的需要,睜著兩眼說瞎話,什么“國民經濟停滯不前”啦,什么農民“缺吃少穿”啦,全是一派讕言。
請看我們北園公社十五年來集體經濟的發展變化吧:公社剛成立時,公共積累只有二十七萬多元,現在達到六百多萬元;那時,柴油機、電動機只有十五臺,三百個馬力,現在柴油機、電動機、拖拉機達到一千三百多臺,一萬五千多個馬力;那時,社隊工業只有幾盤紅爐,現在小工廠發展到四十三處,能修理各種農業機械,還能制造小拖拉機和脫粒機等;那時,澆地還靠雙手擰,現在澆地是一按電把清水流。至于社員生活,現在家家戶戶都是電燈照明,碾米磨面實現了機械化,還蓋起了數以千計的磚瓦房,集體和社員的儲蓄金額達到一百多萬元。……
十五年來,北園人民公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經受了嚴峻的階級斗爭的考驗,不斷成長壯大。公社化不久,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惡毒地攻擊人民公社“辦早了”,“辦糟了”,妄圖把人民公社扼殺在搖籃中。在這場斗爭中,這個公社的干部和群眾,牢記毛主席關于“人民公社好”的教導,用親眼看到、親身感到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生動事實,擊退了右傾機會主義的猖狂進攻,保衛了人民公社的茁壯成長。
在三年暫時困難時期,大叛徒及其同伙,又刮起了“三自一包”的黑風妄圖拆散集體經濟,讓貧下中農重受二茬罪。在那黑風旋轉的日子里,一小撮階級敵人也乘機跳出來破壞集體經濟,有的地主分子竟篡奪了生產隊的領導權,公然叫嚷“把土地分到戶”。
面對這種情況,水屯大隊黨支部書記李樹誠一連幾個晚上睡不著覺。一天,他把毛主席視察北園時,曾受到毛主席接見的干部和社員召集在“幸福槐”下,分析出現的階級斗爭動向和“三自一包”的實質,回顧在“幸福槐”下聆聽毛主席指示的幸福情景。他們頓時心明眼亮,認識到“三自一包”是走回頭路,只有走毛主席指引的社會主義金光大道,依靠集體經濟,才能戰勝暫時的困難。
第二天,他們便召開了社員大會,揭露和批判了地主分子篡權復辟的罪惡陰謀,回擊了“三自一包”的黑風,堅持了社會主義道路。清河大隊黨支部書記程文祥、邊莊大隊黨支部的領導成員們,也都站在階級斗爭的第一線,帶領貧下中農反復學習毛主席關于“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教導,開展回憶對比,運用多種形式抵制了“三自一包”的黑風,打擊了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使人民公社在抗災斗爭中顯示了“一大二公”的優越性。
斗爭的勝利,并不意味著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斗爭的結束。去年,白鶴、楊莊、清河、萊市等許多大隊的糧菜獲得大豐收,總收入超過了歷史最好水平。就在干部和群眾喜慶豐收的時候,階級敵人又從陰溝里吹起邪風,說什么“米多了,多吃飯”,“收入多了,就得多分糧和錢”,煽動“分凈吃光”。
這些大隊黨支部發覺這個問題后,組織社員反復學習了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深入批判騙子攻擊社會主義制度的罪行和謬論,揭露和打擊了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使大家進一步提高了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覺悟。他們正確處理消費和積累的關系,逐步擴大了公共積累。今年,這些大隊又自力更生地打了深機井,添置了水泵、電動機、拖拉機、三輪運輸汽車,還蓋起了六十多間新溫室,發展和壯大了集體經濟。
(二)
人們還清楚地記得,過去的北園雖然自然條件不錯,但由于小農經濟的束縛,水利不能充分挖掘,澇洼得不到徹底改造,多年來一些地方還是春天鹽堿白茫茫,夏天落雨成汪洋,一畝稻谷打幾斗,兩畦瓜菜收半筐。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自然面貌,北園人民公社的黨組織帶領群眾,依靠集體經濟的巨大力量,首先在毛主席視察過的地方,打響根治北大洼的戰斗,在全社拉開了重新安排河山的序幕。公社統一規劃田間溝渠、道路,組織一千多名勞力,在田間安營扎寨,抗風雪,戰嚴寒,大挖溝渠排洪工程,大搞深翻整平土地。經過幾個冬春的奮戰,把一千五百多畝蘆草叢生的“耳朵眼子地”、“菱角地”,改造成高產穩產田,去年稻麥兩作,平均畝產達到了一千二百多斤。
改造北大洼取得的勝利,進一步鼓舞了廣大干部和群眾戰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新城、東沙、洋涓、大魏、王爐、北閘子等大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因地制宜投入大興水利的斗爭。
東沙大隊的一千二百畝土地,原來是逢旱冒堿,落雨成災,好年景每畝地頂多收百八十斤糧食。公社化后,大隊黨支部帶領群眾投入改造自然的斗爭。到了一九六八年,他們又乘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東風,決心在太平河南岸,建立一處提水站,把全大隊的鹽堿地改成水稻田。
經過兩年來的大干,他們的計劃實現了,把全大隊一千一百七十畝土地改成了水稻田,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多年的缺糧隊一躍成為每年向國家貢獻十萬多斤糧食的余糧隊。去年,糧食畝產量跨過了“長江”。今年的小麥,又獲得平均畝產四百斤的好收成。
生產條件較差的黃河以北的一些大隊,同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去年,在批修整風運動的推動下,公社黨委幫助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架起了兩千多米的跨黃(河)高壓線,并在黃河北岸堤下搞起了虹吸工程和沉沙池,使這些大隊的水澆面積由兩千畝增加到五千畝。同時,將一千八百畝飛沙地改成了水稻田。貧下中農多年來盼著“電跨黃河水過壩”的愿望變成了現實。
十五年來,北園公社的廣大干部和群眾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靠人民公社的巨大力量,把全社兩萬八千多畝澇洼地,改成了水稻田,還使三萬多畝糧田、菜田變成高產穩產田,全社出現了糧豐菜茂的嶄新局面。
說到蔬菜的發展,更是令人欣喜。過去,這里的蔬菜生產是兩大季,二十多個品種,絕大部分是粗菜,每畝產量只有七、八千斤。公社化后,特別是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戰斗洗禮,干部和群眾的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覺悟有了新的提高,把種足種好蔬菜,看作是鞏固工農聯盟、建設社會主義的實際行動。
全社二十四個蔬菜生產大隊的社員,出大力,流大汗,盡心盡力種好菜田,使菜的品種不斷增加,菜的產量大幅度增長。菜市大隊為了擴大蔬菜面積,社員們不畏嚴寒,頂風冒雪,用大锨翻,用篩子篩,硬是把一百五十畝七高八低的亂葬崗地,整成了平展展的高產菜田。
今年,楊莊、水屯、白鶴、邊生等四個大隊的社員,為了確保城市人民的蔬菜供應,在“三伏”盛夏季節,大戰北大洼,車推、人抬、肩膀擔,大干四個多月,把三百五十多畝低洼地墊成了高標準的菜田。如今,踏進北園公社,看看那一方方、一塊塊的萬畝菜田,恰似一幅淡抹濃涂的圖畫。據不完全統計,全公社蔬菜的品種已擴大到四十多個,畝產平均達到了一萬二千多斤,并且做到了均衡上市,保障了供應。
(三)
十五年來,北園公社千變萬化,最大的還是人的精神面貌的變化。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鍛煉,這個公社的干部、群眾更加努力學習毛主席著作,認真改造主觀世界,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覺悟不斷提高,熱愛集體的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在北園公社水屯大隊,人們熱情稱贊著貧農社員劉萬斗幫助大隊黨支部狠抓階級斗爭,改變后進隊面貌的事跡。水屯大隊第五生產隊,糧菜產量上得不快,許多人認為主要是技術力量薄弱,生產措施不力。于是,黨支部便幫助這個生產隊加強了技術力量,在物質上也給予了照顧。誰知這個生產隊仍然落在后頭。
問題在哪里呢?正當大隊黨支部領導成員們進行分析研究的時候,這個生產隊的貧農社員劉萬斗翻來覆去地思考著隊里階級斗爭的動向。他看出五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領導班子有問題,就毅然決然地到大隊黨支部反映了這個生產隊的階級斗爭情況。大隊黨支部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證明劉萬斗反映的情況屬實,便幫助這個生產隊,以階級斗爭為綱,發動群眾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揭開了階級斗爭的蓋子,打擊了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教育了干部和群眾。從此,這個生產隊加強了團結,齊心合力發展集體經濟,去年糧食畝產過千斤,蔬菜畝產過萬斤,跨進了先進行列。
見歪風邪氣就管,碰上階級敵人的破壞就斗。一天大魏大隊貧農社員吳世英看到一個地主分子給一群學生分糖吃。吳大娘心里想,心毒手狠的地主老財,為什么忽然慷慨起來了?這里面一定有文章。果然,地主分子把糖分光后,就讓學生們給他往家搬集體的土坯。
這時,吳大娘看在眼里,氣在心里,當場教育學生們抓住地主分子,揭露了他腐蝕青少年,破壞集體經濟的罪行。去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幾個青年社員挖灣泥,慢騰騰地干得沒勁,吳大娘一眼看出這是嫌臟怕累的思想在作怪。她二話沒說,把褲腿一挽,就下到灣底,晃開膀子,把一锨锨灣泥甩到船上。她邊挖邊對青年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激發了他們的階級覺悟,使他們丟掉了嫌臟怕累的思想,工效提高了兩倍多。
像劉萬斗和吳世英這樣熱愛集體的好社員,在北園公社還可以舉出很多。楊莊大隊的軍屬大娘石貴蘭,是隊里的養豬飼養員。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一頭母豬下了八個豬崽,有兩個豬崽凍得直打哆嗦。這時,石大娘毫不猶豫,立即把豬崽揣到了懷里。母豬奶水不足,她就用自己的小米面熬成粥,一勺一勺地往豬崽嘴里喂。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八頭小豬崽長得肥胖喜人。
清河大隊老貧農程德祥,今年八十多歲了,干部勸他不要再參加勞動,他一拍胸脯生氣地說:“咋,人老了就得光享清福嗎?這可不是咱貧下中農的來頭。允許青年人為人民公社添斤,也得允許我這老頭子添兩!”隊干部只好安排他在村頭看管一些糞土。
從此,程德祥大爺工作一天到晚閑不住。一會兒,他翻曬糞土;一會兒,他又把糞土中的破紙、臟布揀出來。天天整理,天天揀,到了月底就把揀的這些東西賣給廢品收購站,然后再把收入的錢,交給隊會計。月月如此,年年這樣。……
正是因為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有了這樣成千上萬一心一意熱愛公社的人,人民公社才堅如磐石,金光四射!
濟南市革委會報道組
《大眾日報》記者
(載一九七三年八月九日《大眾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