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學習與批判》1976年第9期,作者是上海市革委會郊區組工業組,王信榮,王魁元;上海市革委會工交組生產組俞樹泰,王曙光。
我們幾個人,接觸社隊工業都不久。這里記下的,是我們在對郊區社隊工業做調查中的一些感受。
一條寬廣的路
奉賢縣奉城公社有個協新大隊,它坐落在東海之濱,地處偏僻,交通一向很不方便但我們這次去,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里有一條寬廣而筆直的農機路,從奉團公路分支出來,向南延伸直通協新大隊。路兩邊的白榆雖然還很幼小,但都長得蒼勁、挺拔。
同這林帶平行的,是一根根等距離的水泥電桿。入夜,路燈盞盞,比那天上的繁星還美得多呢!這是一條寬廣的路——它不僅行走各種農機,而且是全大隊的交通干道,社員們到政治夜校去上課,到三個電視放映點看電視,都豪邁地走在這條路上。
然而,我們完全沒有料到,這樣一條路,竟然完全是協新大隊利用自己的力量修筑起來的。
“那得多少投資呀?”我們問。
“我們是同地下渠道結合起來施工的。”大隊黨支部副書記老杜說:“農業要機械化,沒有路實在不行呀!可如果農村不發展社隊工業,別說有了農機買不起,就是筑條路也只能在夢里想呀!我們這回把筑路和造渠并在一起,算得是儉省的了,也還投資了六、七萬元呢!”
協新大隊過去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不用說是拖拉機了,連跑自行車也不行。最近幾年,協新大隊發展了隊辦工業,每年可以為大隊提供九萬元的積累。這樣,許多過去辦不到的事情便辦到了。現在不僅渠道全部“地下化”,有農業機械大小幾百件,而且還辦了不少集體福利事業和文化設施。
協新大隊的變化是上海郊區農村的一個縮影。最近幾年中,郊區各公社、大隊從社隊工業所提供的積累中,拿出來用于農業機械化和農田基本建設的投資,平均每年達七千五百多萬元,等于每個大隊每年投資二萬六千多元。這樣的建設規模,在社隊工業發展之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望著這條寬廣的路,我們不由得感慨地想到,社隊工業這項工作本身,不就正是在鋪設一條通往共產主義的寬廣道路嗎?
但目前有許多人,對社隊工業所開創的這條寬廣道路還缺乏理解,一些同志對于辦社隊工業,往往不去熱情支持,而是存在著無窮的憂慮,數不清的清規和戒律。
有的擔心全民所有制企業支援了集體所有制經濟,會犯所謂“倒退”和“利潤轉移”的錯誤;有的怕辦了社隊工業會沖擊農業,違反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有的怕麻煩,生怕辦了社隊工業會增加負擔。
從郊區有關部門來看,即使是在搞這項工作的同志,包括我們自己也往往不是很自覺地認識到它的偉大意義的。
究竟應當如何認識,讓我們來擺一些數字吧。截至一九七五年底,全郊區的社隊工業已發展到四千九百七十六個,三十七萬九千五百多人,年產值十億零六千六百萬元,占全市郊區人民公社總產值的百分之四十四。同時,在一九七五年中,社辦工業的積累平均每個公社達六十四萬元,隊辦工業的積累平均每個大隊達四萬五千多元。
這就使得郊區人民公社三級經濟的比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改變了過去那種“三級所有,兩級幾乎沒有”的狀況。現在,公社大隊兩級的總收入,在人民公社三級經濟總收入中,占百分之五十三點四,而社隊兩級的總收入中,工業就占了百分之八十二;公社大隊兩級的積累,占三級總積累的百分之七十五點八,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社隊工業提供的。
不僅如此,社隊工業的發展,促進和加快了農業機械化的步伐;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這種局面的發展,縮小了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別,促進著工業同農業的結合。
兩條腿走路好
前一個時期,對于郊區社隊工業的發展,有過各種各樣的爭論,其中的一點是關于社隊工業到底應當怎樣發展。有這么一種看法,要發展社隊工業,只能由上而下有計劃地安排,不然,就會鬧出許多亂子來。我們原先也是這么想的。可是,這次到寶山縣羅南公社去一看,覺得情況并非如此。
羅南公社最近幾年社隊工業發展很快。一九七五年同一九七〇年相比,社辦廠從四個增加到八個,年產值從八萬九千元增加到二百三十六萬元;隊辦工業項目從十七個增加到九十二個,年產值從八十一萬元增加到三百三十四萬元。
它在全郊區還算不上是一個富公社,但考察一下它的社隊工業發展的歷史,在市郊各公社中倒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羅南公社工業組的趙晉香同志就曾熱情地給我們作了這樣的介紹——
這幾年社隊工業有較快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們貫徹執行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堅持依靠群眾辦工業。為此,除了由市、縣有關部門自上而下地安排一些產品項目以外,我們還調動了各方面辦工業的積極性。一是根據本公社內商業、財政等部門的同志聯系面廣的特點,把他們充分發動起來;二是發揮一九五八年一批下放干部的作用,他們既了解農村,又熟悉工業,辦工業的辦法比較多;三是每年春節期間召開回鄉工人座談會,向他們宣傳發展社隊工業的意義,請他們考慮廠里是否有擴散、下放的產品。這樣一來呀,辦工業的門路就廣了,什么鞋幫廠、馬鐵翻砂、鍍鋅、噴漆、拋光等等,就都搞起來了。我們統計了一下,全公社的社隊企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這樣搞起來的。
從羅南公社看全局,郊區社隊工業所以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也正是由于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實行了兩條腿走路的結果。據調查,全郊區四千九百多個社隊工廠,屬于自上而下安排的一共不到二百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于搞群眾運動面辦起來的。
在郊區十個縣中,上海縣的社隊工業由市縣兩級有計劃安排的較多,但從一九七三年的情況來看,這個縣由縣工業局統一安排的項目也只有二十四個,而自下而上辦起來的卻有一百零七個。一九七四年,這個縣新建了六十七個社隊工廠,其中有五十六個是自下而上辦起來的。上海郊區的社隊工業,如果不是貫徹執行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而是單靠上面安排的話,那么,即使再過十年、二十年,也絕不會有今天這樣的規模。
在依靠群眾辦工業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這種或那種資本主義傾向。但我們必須看到,農村中的資本主義傾向是原來就已存在著的,并不是由于發展了社隊工業才開始有的,更不是因為依靠了群眾辦工業才帶來的。相反地,在自上而下地安排社隊工業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出現資本主義傾向。
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還存在著商品交換和貨幣制度,存在著資產階級法權,存在著產生資本主義的土壤,在發展社隊工業中所存在著的資本主義傾向,正是這種階級斗爭的反映。我們必須打擊資本主義傾向,但決不能由于倒臟水,而把澡盆中的孩子也一起潑掉,把限制資產階級法權變為限制社隊工業,把批判資本主義傾向變為批判群眾辦工業的積極性。
正如害蟲往往喜歡寄生在芽上一樣,在社隊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受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出現資本主義的傾向和活動。我們的任務就在于,去掉害蟲,保護嫩芽,而絕不是把嫩芽連同害蟲都一起除掉。
一種形而上學的顧慮
我們原來以為,在發展社隊工業的問題上,農村干部的積極性是沒問題的。這次下去一了解,發現有的縣社干部對發展社隊工業也存在著很多思想顧慮。
原因呢?據說是怕發展社隊工業會影響農業生產。有的大隊接洽到了某個工業生產的項目,報請縣、社領導機關審批的時候,縣、社領導上對凡是已經有一個“廠”或“組”的,往往是一概不再批準。
因此,不少大隊至今只有一個糧食飼料加工廠或農機修配組,而這兩個項目一般都是提供不出多少積累來的。還有的硬性規定了一些“一刀切"的杠杠,諸如“投放在社隊工業方面的勞動力,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等等,并且以此作為檢查公社、大隊發展社隊工業的方向是否對頭的標準。
是不是什么地方農業上保持的勞動力比例越高,哪個地方就越先進呢?不一定。這應當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這里可以舉一個事實:上海縣、嘉定縣、奉賢縣是全郊區社隊工業發展最快的三個縣,而全郊區糧食畝產最先翻《綱要》的,恰恰也就是這三個縣。嘉定縣的徐行公社,是全郊區唯一的糧食畝產超雙千斤的公社,它同時也是社隊工業發展水平最高的公社之一。嘉定縣的馬陸公社和奉賢縣的青村公社,社隊工業的積累已經連續好幾年在二百萬元以上,很早就以“百萬富翁”著稱,而農業生產呢,在全郊區也都是名列前茅的。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社隊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技術和資金,使那里的機械化水平提高了,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了;同時,由于農業機械化解放出了大批的勞動力,從而創造了向著農業生產的深度進軍的條件。
相反,我們在這次調查中看到,凡是社隊工業發展不快的地方,同社隊工業發展得快的地方相比,農業生產的步子不見得跨得更大些,糧棉產量不見得更高些,倒是有些地方還及不上上述的那些單位呢。
用形而上學觀點看問題,只看局部,不看整體,這是很害人的。拿勞動力來說,當然是首先要確保農業第一線的需要。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農村勞動力的自然增長率原來就不低,加上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勢必將陸續解放出一批又一批的勞動力。
比如,一臺插秧機至少解放出二十多個勞動力,一架機動噴霧器頂替了三十多個勞動力,可見農業上的勞動力是大有潛力可挖的。即使在人少田多的地方,除了三個大忙季節之外的九個月中,農業上的勞動力也還是有余的。社隊工業一般實行的是農閑務工、農忙務農的制度,因此,抽出一定比例的勞動力從事社隊工業,非但不會影響農業生產,倒反而是直接或間接地支援了農業,促進了農業。
社隊工業促進農業生產的一個直接方面,就是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大量的化肥、農藥。我們在南匯縣大團公社一個社辦廠看到的事實非常動人。這個廠是專門生產土化肥、土農藥的,全廠只有二十一名職工。
自從一九七〇年建廠以來,在公社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六年如一日,堅定不移地為農業生產服務,先后試制、生產了“五四〇六”、“九二〇”、“慶豐霉素”、“井岡霉素”、“七二一六”、“七〇二”等十多個新品種的化肥和農藥。同時,他們還經常帶肥帶藥下隊,積極組織推廣使用。
一九七五年,全公社已有百分之四十的糧田和棉田,使用了“九二〇”和“五四〇六”,其中棉花的當家肥,百分之七十都是使用“五四〇六”,等于一百噸的有機質肥料。過去,大團公社是個老“缺肥戶”,由于辦了這個廠,現在變成了“余肥戶”,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五年兩年,共余商品肥二百六十多噸。使用這些土化肥和土農藥,既增加了糧棉產量,又降低了農業成本。去年,大揚大隊六百多畝棉田全部使用“五四〇六”作當家肥,僅這一項就節約了七千二百多元的開支。
此外,全郊區已有的十六個社辦水泥廠,一九七五年共生產了三萬九千多噸水泥,有力地支援了農田基本建設。川沙縣各大隊鋪設的地下灌溉渠道,有三百多公里的水泥管道,都是由社隊工業生產出來的。
當然,由于現在還存在著商品制度,在發展社隊工業中難免會出現利潤掛帥的傾向。有的社隊工業為了追求利潤,擠掉了為農服務的項目或產品,熱衷于搞利潤高的產品,把農機廠變成了“工機廠”,化肥廠變成了“化工廠”,農藥廠變成了“醫藥廠”,等等。也有的地方,不顧本社本大隊的具體情況,把強勞動力集中在社隊工業,農業第一線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
對于這種重工輕農、利潤掛帥的傾向,我們必須進行批判教育。但是,我們絕不能因為看到了某些社隊工業中存在著錯誤傾向,就把社隊工業同資本主義等同起來,去搞那種因噎廢食的做法。
所謂原材料緊張的問題
社隊工業要進一步發展,原材料的問題一直是比較突出的。這次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使我們感到,對社隊工業的原材料緊張,必須進行分析。如果光靠計劃調撥,原材料確實是緊張的,但如果能廣泛發動群眾,掃倉庫,清垃圾,充分利用廢舊物資和下腳料,這種緊張的狀況是可以向不緊張的方向轉化的。
一天,我們來到嘉定縣南翔公社四聯化工廠。廠黨支部書記浦世農同志領著我們到處參觀。在一堆晶瑩潔白的東西面前,我們歇住了腳。浦世農同志告訴我們,這是氯化鉀,它是從磺胺污水中提取出來的。
磺胺污水是上海第二制藥廠、大眾制藥廠的下腳,過去全部流入黃浦江,使水質受到了污染。現在,南翔公社四聯化工廠把這批磺胺污水運來,大搞綜合利用,從中提取了大量的氯化鉀和貴重的磺胺。余下的污水,經他們自己制造的聚氯乙烯微孔吸濾管一過濾,基本上變成了清水,沒有什么危害。
浦世農同志一邊介紹一邊又把我們帶到了塑料車間。車間里堆放著雜七雜八的廢塑料,什么塑料娃娃的頭啦,塑料拖鞋的搭攀啦,電線上的塑料套管啦,應有盡有。這些廢塑料加進各種顏料,經擠塑機一滾一壓,就成了各種顏色的大塊塑料膜。然后再用機器一切一割,就變成了一粒粒的再生塑料。幾年來,他們回收的各種廢塑料達一萬三千多噸。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它所廢棄的下腳,將會越來越多,這些下腳都是發展社隊工業的極好原料。我們在崇明縣住了幾天,尤其覺得在社隊工業原材料問題上的悲觀論點是不對頭的。
崇明縣堡鎮公社三大隊有個木制棋子工廠,每年生產各類棋子八十多萬副,需要八百噸木頭。可是,他們從沒有耗費國家一根好木料,全是利用上海紡織器材廠、紗管廠生產紗管時剔除的副次料和切剩的邊角余料制成的。
還有,這個公社十一大隊的小工廠,生產著幾十種樂器零件。生產這些零件,需要用紅木、梔木、烏木、黃楊木、紫油木等高級木料。這些原料非常緊張,他們就從上海管樂器廠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邊角余料中去尋找,解決了生產上的需要。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黃楊木邊料,原來是以每斤四分錢的售價賣出去當柴燒的,現在被利用來作為生產樂器零件的寶貴原料了。此外,這個縣的馬橋公社有個大隊辦了個銼刀廠,生產各種刀,有大工業用的,有軍用的,也有民用的。原料呢?全是廢舊公司從市區回收的廢舊銼刀。馬橋公社還有三個大隊彈簧廠,專門生產各種型號的彈簧,其原料也是用從廢舊電纜中拆出來的鐵絲加工而成的。
在調查中,我們粗粗估計了一下,利用大工業的下腳作原料的社隊工業,在全郊區至少不下五百個。還有許多地方,利用當地的資源,辦了不少就地取材的工業。
現在的問題是,必須深入批判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揮舞“整頓”的大棒,重搞“條條專政”,把農、輕、重的次序顛倒為重、輕、農,只要大工業,不要中小工業。在這條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影響下,產生了某些對社隊工業實行“關門主義”或“不冷不熱”的傾向,甚至明明有大量的邊角廢料,寧愿積壓在倉庫里而不愿或不敢供給社隊工業。
數以億計的廢舊機電設備,寧可當廢鋼鐵回爐,也不肯提供給農村發展社隊工業,以致有些專門負責修復電動機的社隊工廠不得不停工轉產。如果能扭轉這種傾向,社隊工業的原材料問題是大有希望的。
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上海橡膠品二廠生產馬達上用的橡膠帶,切下來的邊角余料,現在都當燃料燒掉,而縫紉機上用的那根牛皮機帶卻非常緊張,如果把橡膠制品二廠的邊角廢料利用起來,加點尼龍進去,就可以制成同樣效果的縫紉機機帶。這不是也可以發展一個社辦工廠或幾個隊辦工廠嗎?
類似的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的。我們相信,隨著反擊右傾翻案風斗爭的深入,這些潛力必將充分挖掘出來。郊區社隊工業的發展必將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我們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調查,看到了社隊工業所展示的前途,進一步堅定了大辦社隊工業的決心和信心。當然,我們的工作上存在著很多缺點,許多問題認識得還不深刻,有的觀點也可能存在著片面性。但是,我們還是鼓足勇氣將自己在調查中的所見所聞和個人的看法談出來,希望得到同志們的批評和幫助。
我們深信,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上海郊區的社隊工業必將獲得新的進一步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同志們,讓我們大家都來做社隊工業的促進派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