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關于“人民公社好”偉大號召十五周年的前夕,我們走訪了全國知識青年老標兵邢燕子和勞動模范“鐵姑娘”張秀敏的家鄉——寶坻縣大中莊人民公社。
這天,雨后放晴,陽光燦爛。進入大中莊公社境內,只見一片片春播的玉米,稈粗葉茂,沒過人頂,甩出了紅纓纓;一塊塊雜交高粱油綠苗壯,正在爭相吐穗;一壟壟麥收后播種的晚莊稼,齊刷刷得煞是喜人。
大中莊公社位于寶坻縣東部的一個洼淀里。北部和東部由薊運河環抱,南靠箭桿河。因為與南面的黃莊洼隔河相對,所以人們習慣地把它稱為北大洼。大中莊公社正坐落在洼底。
舊社會,廣大貧下中農受盡地主階級的盤剝,土匪惡霸的搶劫,加之河堤失修,每年汛期一到,堤壩決口,洪水泛濫,使大中莊注變成一片汪洋,這里曾經有過三十年沒斷水,三十年沒收糧,三十年碌碡沒翻身的歷史。廣大貧下中農背井離鄉,逃荒要飯賣兒賣女,一片凄涼。
如今,看著這里經緯分明的大小渠道,一座座水閘,一處處涵洞,渠旁路邊的行行楊柳!油黑碧綠的滿洼莊稼,真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個巨大的變化,是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發揮人民公社優越性的結果。
解放后,黨和毛主席十分關懷大洼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撥給了大量的資金和物料,發動群眾加固了薊運河堤,開挖了潮白河,修了密云水庫,杜絕了洪水的威脅,使大中莊洼人民的生產、生活有了保障。廣大貧下中農積極響應毛主席關于“組織起來”的號召,從一九五三年起,建立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逐步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合作化推動了大中莊洼的社會主義建設。從一九五七年起,大中莊洼的廣大貧下中農依靠集體的力量,戰天斗地,興修水利,改洼治堿,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在生產建設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何在更大范圍內改變生產條件以及更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勞動力,這對當時只有幾十戶或者一百多戶的生產合作社來說,是不能解決的。
廣大貧下中農是多么渴望由小社并大社,依靠更大的集體力量,更有力地戰勝低洼鹽堿,改變貧窮面貌啊!一九五八年,偉大領袖毛主席發現在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在大躍進的戰鼓聲中建立起的人民公社,當即給以積極支持,贊揚“人民公社好”!
大中莊注的廣大貧下中農熱烈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歡欣鼓舞地建立起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建立,就充分反映出了它的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比的優越性。大中莊公社廣大社員群眾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集中領導,全面規劃,艱苦奮斗,興修水利,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很多原來高級社辦不到的事辦到了,不敢做的事做成了。
大中莊公社的十八個大隊,公社化前就想從西向東挖一條六里長的大渠,插入薊運河,以便排泄洼內瀝水。但是,因為高級社人少力量小,一直沒有挖成。公社化后,公社黨委領導成員帶領十八個大隊的干部,實地勘察,共同制定了渠道的走向、深度,然后,這十八個大隊團結協作,共同戰斗,動土五萬多方,很快完成了任務,做到了當年施工當年受益。
大中莊公社誕生一年后的一九五九年,全社糧食總產量達到五百六十九萬多斤,比解放初期的一九四九年提高了近兩倍。這個公社的小于莊大隊,在人民公社大規模水利建設的鼓舞下,一九五九年,大部分男勞力外出修水庫,剩下了婦女和半勞力,她們起了“半邊天”作用。張秀敏帶領“鐵姑娘”突擊隊,向堿地開戰,向荒地要糧,她們憑著一顆紅心兩只手,每天挖渠治水,終于把五十六畝生荒地改造成良田,奪得了農業大豐收。一九六〇年,結束了吃糧靠國家的歷史,第一次向國家交售了余糧。
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人民公社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遭到了國內外階級敵人的詆毀和破壞,妄圖把人民公社這一新生事物扼殺在搖籃中,他們說人民公社“搞早了”“搞糟了”。廣大貧下下中農說:“這是我們多年的愿望實現了”“人民公社好得很”。
剛剛興起的大中莊公社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也遭到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和破壞。他們說搞水利建設“得不償失”,強迫群眾填平溝渠。但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大中莊人民公社經受了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斗爭的嚴峻考驗,經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特別是經過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風運動,大中莊人民公社更加迅速成長壯大。
廣大社員群眾批判了騙子的種種謬論,揭露了他們妄圖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行,在毛主席關于“農業學大寨”號召的指引下,在公社黨委統一規劃、統一安排下,決心把這個鹽堿易澇的大中莊洼建成旱澇保收的米糧川,以巨大的建設成就回擊騙子的攻擊。
公社黨委領導成員同貧下中農一起,走遍了全洼的每一個角落。實地勘察,制定規劃,吹響了向大洼開戰的號角,展開了“河網園田化”的水利建設大會戰。
在戰斗中,不論是公社組織的兩千名協作大軍,還是戰斗在隊辦工地上的“地方兵團”,都是遇難不畏,無堅不摧。一九六六年深秋,在會戰東部沿河五千畝河網園田的戰斗中,一天夜里,天氣驟變,雨雪交加,用葦席搭的臨時工棚大部分漏了水,但這并沒有動搖人們的意志。
“鐵姑娘”隊的隊員們,聚集在馬燈下,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光輝著作《愚公移山》,她們向黨表示: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任務不完成,絕不下戰場。風雨聲中,另一個工棚里歌聲嘹亮:“邢燕子,好榜樣,學習王國藩學習鐵姑娘……”,這是燕子隊的姑娘們用自己的隊歌,鞭策自己和困難作斗爭。
廣大社員群眾戰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使公社黨委的同志更深刻地看到了人民公社無窮無盡的力量,看到了群眾中蘊藏的極大社會主義積極性,堅定了他們帶領群眾挖河治水,改變大中莊公社落后面貌的決心。
經過八年來的連續奮戰,加上公社化初期興辦的水利工程,幾年來的修復清淤和地面工程,全社付出了二百六十多萬個勞動日,開挖了干渠、支渠、斗渠、毛渠等大小渠道三千一百七十六條,總長達三千三百三十二華里,建成大小閘斗門五百四十二座,臨時的和固定的小型揚水站十一座,倒虹吸七個。這些工程共動土石方四百三十萬立方米,這些土石方可筑成一米高一米寬的長堤八千六百里,等于從北京到廣州的往返路程。
這些工程與縣辦的兩個揚水站、四個進水閘,連成一個能蓄、能排、能灌的水利網。這個水利網已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一九六九年,這里降雨量很大,僅七、八、九三個月就達五百四十四毫米,如在過去,這里早已變成一片汪洋了。
可這一年,充分發揮了水利設施的作用,及時排除了積水,奪得了農業大豐收,全社糧食總產量達到一千一百九十九萬多斤,比建立公社后第一年的一九五九年提高一倍多。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僅經受住了嚴重澇災的考驗,而且也戰勝了嚴重旱災的威脅。去年這個公社遇到嚴重干旱,直到七月份還沒下過一場透雨。但是大中莊洼的廣大群眾靠人民公社的集體力量,靠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靠幾年來修建的水利設施,采取春旱冬抗等各種措施,大打抗旱除災的人民戰爭,終于奪得了好收成,糧食總產量仍達一千五百多萬斤。
隨著水利工程的逐年完善,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對國家的貢獻越來越大。從建立公社革委會的一九六八年到去年的五年間,共為國家提供商品糧二千一百多萬斤,等于文化大革命前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三年間全社糧食的總產量。
今年夏季,這里奪得前所未有的好收成。邢燕子所在的司家莊大隊小麥一季過了“黃河”,這個僅有四百多口人的小村,夏季向國家交售了十八萬斤小麥,超過全年征購任務的一倍。今年秋季作物長勢也很好。
公社化前,這個公社沒有電,現在隊隊通了電,全社有高壓線路五十四里,變壓器三十三臺;
公社化前全社只有幾臺鍋駝機,現在已有電動機、柴油機一百八十二臺,水泵九十五臺,拖拉機七臺,各種副食加工粉碎機械一百四十臺;
公社有了農機修配站,獸醫站,全社隊隊有了副業生產;
全社有沙石路十四里,鄉間公路七十四里,隊隊相通;
有醫院一座,隊隊有了赤腳醫生,衛生條件大大改善;
公社化前,全社只有十八所初級小學和三所完全小學,現在已有小學二十九所,聯辦初級中學六所,高級中學一所,做到了小學不出隊,初中不離片,高中不離社。
“人民公社好”,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人民公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蒸蒸日上。我們滿懷勝利的信心,瞻望未來,熱烈地歡呼:“人民公社萬歲!”
鮑迪文
(載一九七三年八月七日《天津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