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人民公社有哪些優越性?
答:人民公社的建立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廣大群眾的要求,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實踐證明,它有無比的優越性和偉大的生命力,廣大社員給它總結了十大優越性:
1、能進一步鞏固集體所有制,培養集體主義思想。
2、能進一步發展工農業生產,實現工農業并舉的方針。
3、能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
4、便于進行大型的基本建設。
5、社大人多,資源豐富,便于發展多種經濟。
6、社大骨干強,而且集中,便于統一調配使用勞力,并能大量培養又紅又專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分子隊伍。
7、可以大量培養干部和多種技術人才。
8、可以大力進行文化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9、抗災力強,可以更快地提高生產和生活水平。
10、能進一步加強黨對社的領導。
以上的十大優越性,是從主要方面來講的,如果仔細地數起來,那就更多了。另外,這十大優越性,是在建社初期總結的,今后發展下去,人民公社將會顯示出更多更大的優越性來。
問:為什么說辦了公社,能進一步鞏固集體所有制,鍛煉培養集體主義覺悟?
答:公社是一個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全面結合的社會基層單位。它和原來的農業社,在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對于進一步鞏固集體所有制問題,XX公社社員在討論中認為,公社范圍內的耕畜、農具、礦山、工廠、魚塘、河壩、山林等等所有生產資料,都歸公社所有,原來的家庭副業,由公社統一經營。社員的住房,公社可以調配。這樣,進一步消除了私有制的殘余,人人為公,也就更加鞏固了集體所有制。
人民公社隨著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共產主義因素的逐步增加,就更有利于沖掉一切個人主義、本位主義等一切舊思想習慣,提高廣大人民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覺悟,樹立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所以社員入社后說,建立公社,徹底拔掉了自私的根子。有的社員把幾十年前埋在地下的銀元,慷慨地拿出來,作為投資交給公社。據商城縣公社統計,有4,721戶將股金 93,870 元交給了公社。
問:為什么說辦了公社,能進一步發展工農業生產,實現工農業并舉的方針?
答:因為公社是貫徹執行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最好組織形式。總路線要求實現工農業并舉、大中小型工業并舉,這在農業社是辦不到的。建立了“五一體、四結合”的人民公社就可以辦了。公社這個組織是最有利于體現工農業并舉,全民辦工業,全民辦鋼鐵,全民辦一切事的總路線精神的。XX公社在建社前,雖然資源條件好,但由于原來各個農業社的規模小,人力物力資金都比較分散,這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建社前,沒有一個工廠礦山,建社以后,領導骨干加強了,有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不到十天,就調了鄉社干部2,500余人,社員17,500人,辦起了鋼鐵、機械、化肥、水泥、煤炭等工礦4,530個。過去自己不能生產鐵,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生產了一千多噸。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變化。在農業生產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在公社辦了工業,工農業互相支援,互相促進,同時并舉,發展前途無限廣闊。
問:為什么說,辦了公社,能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
答:前面已經講了,原來小社,資金積累少,實現農業機械化,非常困難。到外面買機器,資金不足,自己建工廠,更無力量。建立人民公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XX公社原來的68個小社,三年內共積累資金106萬元,建立公社后,今年一年就可積累資金2,600萬元,增加20多倍。計劃在一年內就要基本上實現機械化。建立公社,有了力量,要實現農業機械化,不但可以到外地買機器,更主要的是自己辦了工業,自力更生,依靠自己來搞機械化。XX社建社不到兩個月,就實現了半機械化(滾珠軸承化),不到20天,自己就造了深耕犁、密植耬、圓盤耙等農具 6,997 件。
問:為什么說辦了公社,便于進行大型的基本建設?
答:人民公社勞力多,資金足,土地和各種資料一使用,就能大搞基本建設。如興修大型農田水利工程,辦工廠,開礦山等。舉例來說,XX公社的大隊,原來是一個農業社,1957年冬天,一冬沒能成一個水庫。1958年并入公社后,由公社統一籌劃安排,不到一個月就建成了一個蓄水三億公方的大水庫。有的人不了解公社的優越性,就覺得很奇怪。認為公社建立以前和以后,山還是這樣的山,水還是這樣的水,只是由幾十個農業社合并為一個人民公社,怎樣就出現了這樣移山倒海的力量?其實道理正在這里,因為社的性質變了。
問:辦了公社,社大人多,資源豐富,便于發展多種經濟,在XX公社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答:建立了人民公社,不但可以使工農業并舉,飛躍發展,同時,還可以從各方面著手發展多種經濟。XX公社建成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共新建大小牧場389個,其中羊場33個,養羊39,560只;豬場153個,養豬54,574頭;鴨場7個,養鴨163,292只;鵝場39個,養鵝7,846只;牛場23個,養牛1,105頭。到1958年底,社、大隊、中隊、分隊,要分別實現十萬頭、萬頭、千頭、百頭豬場。此外,經濟林普遍大發展,新建了兩千畝山地的苗圃一個,規劃了直徑八里長的一座大山,作為經濟林的發展基地,順利地發展多種經濟,真的是人民公社的一大優越性。
問:辦公社,社大骨干強,而且集中,便于統一調配使用勞力,培養又紅又專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分子隊伍,XX公社,在這方面的情況如何?
答:建立公社后,干部集中了,因而力量也就加強了。原來的小社,只有幾個干部,現在超英公社共有干部611人,而且縣、區、鄉、隊,各級干部都有,這就大大加強了對公社的領導,加強了第一線,加強了基層,加強了新興工業部門的領導,上層緊縮了,基層充實了。
由于工農業生產、技術革命、文化革命的飛躍發展,需要大批的又紅又專的積極分子隊伍。公社比過去的農業社更有條件培養這樣的隊伍。XX公社,計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就要培養出5,000人的骨干隊伍。
在這個工作上,主要抓三點:
1、大辦紅專大學,積極進行培養。現在超英公社已有3,599人參加紅專大學學習;
2、把現有的干部,大批放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烘爐中去鍛煉考驗;
3、干部都搞試驗田。現在611名鄉社干部中,有581名干部搞了試驗田……。以上的經驗和辦法,還很不成熟,很不完備,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更好地摸索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并向各地的公社來學習。
問:為什么說,辦了公社,就可以大量地培養干部和各種技術人才?
答:建立了公社,工農業生產大發展,特別是大辦工業,大搞技術革命,需要大批干部和技術人才。這樣,就促進了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工農業生產、技術革命、文化革命的發展,又為公社培養了大批的有多種專長的技術人員。在原來農業社的時候,大家的主要力量只集中在農業上,大辦工業和大搞技術革命力量不足,因此,有的農業社千方百計地買來一部抽水機,卻無人能開動,有人會開了,出了毛病又不會修理。現在建立了公社,大家苦鉆苦干,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已培養出有一定技術水平的機械、動力、化肥、農、林、牧,各樣技術人員351人。
問:為什么說辦了公社,就可以促使文化交通事業的發展?
答:這個道理,前面大致已經講到了一些。過去農民種地是:“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作俺咋作”,現在就不行了。因為過去是幾百斤,現在是五萬斤、十萬斤。不懂得氮磷鉀,不懂得土壤、氣候等等知識,就不能鞏固五萬斤、十萬斤的成績,并向前發展。再說,公社不只是搞農業,還要辦工業,還要發展多種經濟。這就促進了大家向文化科學大進軍的要求。另外,在生產發展的情況下,大家的生活內容,也要求豐富多彩。XX公社建成后,這種情況看得很明顯。公社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不到一個月,在中小學教育基本普及的基礎上又辦了一所綜合大學,分6個院,27 個系、151班。此外,還辦了黨校、團校、婦女干校各一所,圖書館28個,俱樂部12個,文化站18個。今后文化事業的發展,公社在規劃中都作了具體規定。
社辦工業的迅速發展,也給交通運輸事業帶來了巨大的任務。超英公社在1958年下半年,計劃完成十萬噸鐵、兩萬噸鋼、三十萬噸礦石、四十萬噸煤、二十萬斤木炭的生產任務,再加上農業肥料的運輸任務,那么總運輸量將達150萬噸,等于1957年運輸量的300倍,為完成這一巨大的運輸任務,必須修建幾百華里的公路,如果可能的話,還計劃修建一段幾十華里長的土鐵路,在山區和丘陵地帶,一辦工業,交通運輸的繁重任務,就馬上會出現在眼前。
問:為什么說辦了公社,可以進一步加強了黨對社的領導?
答:公社建成后,就可以大大加強黨對公社的領導,原因是:
1、由原來的分散單位機構,轉變為一個大的組織,更便于執行黨的集體領導,個人分工負責的領導原則,統一了部署,統一了意志;
2、過去由于單位分散,層次很多,往往黨的指示精神不易下達。例如XX公社成立前,共有68個聯社,下面設有分社、大隊、小隊、作業組等五個層次,這樣就很不便于領導。現在的公社,“五一體、四結合”,層次也大大減少了,過去的現象也就不存在了;
3、黨能在大社范圍內,調配德才兼備的基層領導干部,去加強某些基層領導力量,這就消除了原來領導力量不平衡的現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