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區別往往在于認識水平的差異。認識水平高的人能夠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質,規律,形成理論認識,指導具體社會實踐,進而取得成績。認識水平低的人,看半天也還是被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迷惑,在現象的泥沼中打轉轉,最終看不清實踐本質,抓不住規律,做事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往往在實踐中跌跤。
《教父》中的唐·柯里昂用自己的人生,印證了那句經典臺詞: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中國革命的發展中,毛主席用他生動的一生向我們實踐了一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且將這種能力以《毛選》的形式向全世界無產階級公開傳播。
毛主席之所以能做到這樣,就是在于他抓住且實踐著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不僅在于其能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更重要在于其能拿這種規律性認識和對世界的理論解釋去能動地改造世界。他不像一些“洋大人”或者“理論家”領導者,將正確的理論,只是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這樣做,再好的理論也沒一點意義,用來指導實踐,改造世界,只會壞事兒。
“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必須回到實踐去。”
能做到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人就已經是極品了,還能做到將理論回到實踐,就是極品中的極品了,最后還能回到實踐取得實踐成功的人,那就是極品中的極品的極品,就是偉人啦!
大多數人以為理性認識可以不從感性認識得來,只承認理性認識的實在性,不承認經驗的實在性,以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覺的經驗靠不住,這就是顛倒了事實,一定得不出有用的理論。
要提升認識水平,感覺經驗永遠是第一的東西,只有在社會實踐中人的認識開始發生,開始從客觀外界得到感覺經驗,得到的感覺材料越豐富,越全面,越系統,越合乎實際而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些材料提煉出正確的概念和理論來。
一個人如果閉目塞聽、同客觀外界根本絕緣的人,是無所謂認識的。因此,認識開始于經驗,這就是認識論的唯物論。
還有一些人,埋頭于具體經驗,以為只有感覺經驗就夠了,認識停留在低級感性階段就可以了,而理性認識靠不住,憑借經驗就可以做好事了。這種人就是認識上的懶漢,不想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就是缺乏認識論的辯證法造成的思維惰性。
庸俗的事務主義家就是尊重經驗看輕理論,因而不能看到客觀的全體,缺乏明確的方針和方向,沒有遠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見,這種人在實踐中一定要碰壁,一定要失敗。
所以,要提升認識水平,正確的路子就是堅持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
要想認識水平更高,就必須在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基礎上再能動改造世界。以此循環,就能成為認識高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