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馬克思怎樣走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之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 2024-04-22 · 來源:陌上花落楓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走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之路

  馬克思早期思想發展研究

  原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1卷第53——中80頁

  張念東   譯

  原編者按;本文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第1部分第1卷《前言》,簡要介紹了馬克思從大學期間到1843年3月為止的思想發展過程,現全文譯出,供大家參考。

  01

  本卷收入了馬克思在1843年3月所寫的并被保存下來的著作、文章和文學習作。這些文獻連同第3部分第1卷發表的書信和第4部分第1卷收入的摘錄筆記。展示了馬克思政治發展和哲學發展的最初階段、他作為青年黑格爾派的獨立發展以及他命民主主義觀點的產生和形成過程。

  02

  本卷所收的著作產生在馬克思離開特利爾文科中學到波恩和柏林先是學習法律,繼而攻讀哲學的時期。在大學就讀時期,馬克思開始為確立自己的政治立場和哲學立場而努力。結果他信仰了黑格爾哲學,加入了以布魯諾·鮑威爾為核心的青年黑格爾派團體,初步探索了創造性的學術研究。此外,他還試寫了詩作。大學最后階段,他研究了伊壁鳩魯哲學,制定撰寫各種學術論著的計劃,打算以此參與當時的哲學爭淪,并且撰寫了博士論文。作為青年黑格派爾的馬克思寫的這篇論文,已經顯示出他世界發展的獨立道路。他同布魯諾·鮑威爾為共同撰寫一部關于黑格爾宗教哲學的論著,進行了數月的密切合作。在此以后,即1842年初,馬克思開始了他的政論活動。

  為《萊茵報》撰稿,特別是加入這家日報的編輯部,這時馬克思革命民主主義觀點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這些活動對他以后的理論創作、他的世界觀發展產生了強烈的影響,為他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轉變作好了準備。

  03

  在青年馬克思著作留傳下來的文獻中,本卷收入了馬克思 1841年3月大學畢業時寫的博士論文和1842—1843年3月的政淪文章。這里包含著他從事獨立學術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他以此參加了當時的理論爭論和政治斗爭。收入本卷的中學畢業試卷和內容廣泛的文學習作,證實了他在這個時期以前的成長過程。1835年的中學畢業試卷使人們可以了解馬克思在中學時代結束時的思想狀況,而主要寫于1835──1837年的文學習作則說明了馬克思當時所受思想影響以及他用詩歌形式來表達思想情感所作的努力。

  中學畢業試卷是說明馬克思步入學術和政治生涯以前的思想狀況的是最早資料。他所達到的發展水平,首先可以從他表述自已觀點文獻中明顯看出來,這就是德語、宗教和拉丁文三個學科的作文。尤其是從德語作可以清楚地看出,馬克思在家庭和特利爾文科中學接觸到的進步思想他產生了影響,這里所說的進步思想首行是以伊曼努爾·康德為主要代表的德國后期啟蒙運動的思想財富以及在萊茵省起過特殊作用的法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對馬克思來說,特刊爾文科中學校長、特利爾精神生活主要代表約翰·胡果·維巴滕赫,在介紹啟蒙運動思想方面起了決定作用。而且很說明問題的是,馬克思德語作文中最重要的觀點都可以在維滕巴赫的文章中得到印證。馬克思表述的多數思想,也見于他同學的文章。對各篇文章的注釋已經說明他的文章都探討了些什么問題。

  馬克思的特點在于,一些特定的觀點正是在他那里找到了沃土,日后總有重新得到利用的時候。他本人的成績在于對這些觀點進行選擇,作出評價,采用自己的論述方式和方法。這3篇文章采用了一個共同寫作方法:馬克思自己為他要考察的內容確定范圍,同時他的文章的視野特別廣闊。他闡述觀點,根據這些觀點安排自己的論述。馬克思的另一個特點,是力求論斷的穩妥。他嘗試認識事物和現象的復雜性和對立性,包括其否定方面。這3篇文章語言豐富,為其他學生的作文所不及。

  從馬克思對一些問題的態度中間,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狀況,德著作文和宗教作文的有關闡述雖有差別,但本質并不矛盾。

  個人和社會的完美是人類發展的目的這一思想,是他考慮的中心問題。馬克思在德語作文中詳盡地論述了這個命題。人的獨立性和對人自身力量的意識,是他論述的主線。他完全本著啟蒙運動的思想,著重論述并多方闡明了人要對自己命運的形成負責,而“神性”則退居次要地位。同時馬克思提醒人們注意存在于單個人以外的條件,他指出,“我們在社會上的關系,還在我們有能力對它們起決定性影響以前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確立了[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5、9─17頁。)

  論宗教問題的文章雖然有些差別,但在某些方面的思路相似。馬克思在這篇文章中首先從人的不完美和需要加以拯救的狀況出發;但是馬克思卻認為人自身、人的歷史、人的向善和求知的本性乃是信徒和基督達到一致的基礎。他還結合人的道德考察了這種一致的作用。馬克思就這樣在由命題所確定的范圍內把人的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

  馬克思在這些文章中還論及了同其他人的關系。這種思想在論宗教問題的文章中只是有流路而已,而在德語作文中已占很大的篇幅。對馬克思說來,為人類謀福利是選擇職業的主要動機。只有馬克思才如此詳盡地論述了個人的完美同為大眾謀福利之間的聯系。

  馬克思從啟蒙運動的思想財富出發,在中學畢業作文中提出了人的完美的問題,并且開始(盡管還是以抽象的形式)理解個人同社會的相互關系。這樣,他就為自己以后的思想發展贏得了重要的出發點。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上大學的頭幾年留下了內容廣泛的文學習作。迄今為止,公開發表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詩集,即馬克思 1837年春送給父親生日的禮物。本卷首次發表了青年馬克思現存的全部詩歌習作,由7本詩集組成。其中3本是馬克思 1836年秋末送給他的來婚妻燕妮·馮·威斯特華倫的:即《愛之書。第一部》、《愛之書。第二部》和《歌之書》。第二年春天,他把前面提到的為“親愛的父親1837年生日”而寫的“詩作”匯集在一起。有兩本留傳下來的詩集是由馬克思的姐姐索菲婭抄錄的:即《1235和1836年的詩作。索菲婭·馬克思輯錄》和《詩作。錄自索菲婭·馬克思的筆記本》。1839年馬克思還為他的未婚要收集了一本《民歌集》。

  評價這些文學習作的出發點應該是:馬克思當時決不是僅僅在做詩。從他1837年11月10—11日寫給父親的一封內容廣泛的信中可以看出,他首先是從事哲學和法學研究,并且打算以近300印張的篇幅去闡述法哲學。此外,他還研究德國史以及——這也許是受了波恩大學所授課程的影響——藝術理論和藝術史,尤其是古代藝術史。他還翻譯拉丁文作家的著作并且從事語言研究。同時他也關注同時代人的作品。這些研究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時間,對他世界觀的形成過程具有決定意義。由于馬克思自己把這幾年寫的內容廣泛的作品[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5、9─17頁)。銷毀了,而且除了他給父親的那封信以外,再沒有任何材料可以說明他從事這些研究的情況,因而詩歌習作就成了研究馬克思這一時期思想發展的重要資料。繼中學畢業作文后,這些詩作是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封信之外唯一保存至今的1835─1837年的文字材料。

  馬克思自己在1837年11月給父親的長篇自白信中,就對他獻給燕妮·馮·威斯特華倫的詩歌作了根有批判眼光的評價:“一切現實的東西都模糊了。而一切正在模糊的東西都失去輪廓。對當代的責難、捉摸不定的模糊的感情、缺乏自然性、全憑空想編造、現有的東西和應有的東西之間完全對立、修辭學上的考慮代替了富于詩意的思想,不過也許還有某種熱烈的感情和對蓬勃朝氣的追求……”[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9─10頁。)勞拉·拉法格也對梅林說過,她的父母對這些詩歌很不重視。

  馬克思青年時期的詩作雖然從美學角度來看意義不大,但是卻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啟示。首先,它們對研究傳記具有意義,因為詩作恰恰是洞察作者思想情感世界的窗口。青年馬克思的詩作使讀者有可能了解馬克思所受思想影響的范圍,體驗他的感受,考察他情緒的變化,體會這位青年人在創造性地為弄清基本世界觀頭問題而奮斗的時期所經歷的沖突。

  馬克思的文學習作首先說明,他是牢固地扎根于當時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及其傳統之中的。他了解文學,從文學的題材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汲取營養。他的詩集的標題就借鑒了文學名著。1836年秋末,他把兩本詩集命名為《愛之書》,這一年霍夫曼·馮·法勒斯累本也出版了同名詩集,約翰·沃爾弗岡·歌德《西東合集》有一部分也采用了這樣的標題。《歌之書》與亨利希·海涅的同名子顯然是有聯系的。總之,文學習作清楚地表明,在這時哪些思想促使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點,而本卷首次公開發表的詩集將使人們能夠更全面,更準確地描繪出這些影響的概貌。

  例如,馬克思的抒情詩反映了德國文學各個不同發展時期的各種要素。他的詩作除了具有路德維希。烏朗特和尼古勞斯·雷瑙那里的已近尾聲的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外,還可以看到古典文學在世界觀和形式美學方面對他的熏陶。青年馬克思以歌德和席勒為題的迄今尚未發表的幾首十四行詩證明,他是把德國古典文學奉為楷模的。有一個事實也可能有助于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在19世紀頭10年,浪漫主義在特利爾地區影響很小。馬克思主要是在波恩大學通過聽奧古斯特·威廉·施勒格爾講課并且肯定還在“詩會”中接觸到浪漫主義的。他所受到的扎實的以啟蒙為宗旨的古典教育,是一種先決條件,使他沒有迷戀于神秘而反動的摹仿浪漫主義的情緒之中,而是很快就認識到自己的文學習作是沒有階值的,并且重新更加專心致志于哲學和法學研究。

  馬克思的詩作大部分是愛情抒情詩。他獻給燕妮·馮·威斯特華倫的詩就屬于這一類,他往往采用體例嚴格的十四行詩的形式。另一類詩作是幻想的敘事詩和敘事歌謠,部分以歷史事件作為依據。此外,還有大量詩篇反映了馬克思為確立世界觀立場而進行的斗爭。主要收入他獻給父親的詩集里的一系列諷刺短詩特別值得重視。

  馬克思詩作的浪漫主義情調主要表現在他對追求明確立場的焦急心情的描寫,對同私訂終身的未婚妻的惱人的愛情波折的傾訴。不過,馬克思雖然一再重復未如愿以償的或不幸的愛情主題,卻不能說他的詩作是純浪漫主義的。倒不如說這些作品表明與歌德的詩(見《不忠實的少年》)有著顯而易見的聯系。弗蘭茨·梅林[1]([1]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斐迪南·拉薩爾遺著》,弗蘭茨·梅林編著,載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第1版第27頁。)就提到過它們與席勒《勞拉之歌》的聯系。在索菲婭·馬克思筆記本里保留下來的《兩重天》的詩作,也出現了勞拉的名字。馬克思心目中的戀人形象,即與他般配的精神伴侶的形象,以及他的全部愛情觀,即把愛情理解為鼓舞男子建功立業、發揮聰明才智的力量的觀點,與古典文學的立意極為相近(致燕妮的《思念》、《人的自豪》、《轉變》)。

  馬克思用以表現追求真理和歌頌美好事物的詩歌,無疑遵循了席勒和歌德的古典的世界觀的抒情詩的傳統。他用以展現自己偉大抱負的詩句,是與他中學畢業作文所闡發的思想一脈相承的:

  “好吧,就讓我們踏上

  艱苦而漫長的路程,

  不去過枯燥乏味的生活,

  不要飽食終日一無所成。”[1]

  ([1] 《馬克思恩斯全集》第40卷第457頁。)這些詩歌的內容同當時的馬克思深感情投意合的一位社會活動家的正統理想頗有相似之處(《我的世界》、《感想》)。與此相聯系甚至出現了浮士德式的主題《幽靈》、《打鐘人的鐘樓之歌》、《愛爾菲神之歌》和《地神之歌》等詩則直接選用了歌德《浮士德》第二部主題的場景和格律。《蘇醒》與歌德的《水上神靈之歌》也有類似的聯系。浪漫主義者慣用的歌手形象在馬克思的不少詩歌中也成為他的思想的抒發者,而這種形象在歌德的抒情詩中也常常可以看到。

  保存下來的悲劇《烏蘭內姆》第一幕,源于浪漫主義的命運悲劇;而小說《斯科爾皮昂和費利克斯》片斷則深受思·泰亞·霍夫曼的影響,因為馬克思也提到過霍夫曼的《摩鬼的靈藥》。這種散文作品具有現實主義的特征,與諷刺短詩風格相近:它挖苦柏林小市民的生活,抨擊恢復長子繼承權的作法,批判了德意志狂和偽善。

  諷刺短詩批判地剖析了時代現象,內容具體,反映了馬克思對現實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他思想發展的進步。在諷刺短詩和散文體的小說片斷中,他有時已把論戰性的嘲諷和一針見血的筆法視為一種獨特的格調。

  對大學生聯誼會的德意志狂和對德國小市民階層的短淺的目光的抨擊(《諷刺短詩集》之一、之三,見《獻給父親的詩冊》),是他最初的政治表態。馬克思辛辣地諷刺了他所處的環境的文化水準(《騎士格魯克的<阿爾米達>》)。另外,他還對歌德和席勒的形形色色的評論者進行了嘲弄性的清算,首當其沖的是保守的虔誠主義者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普斯庫亨。針對精密學科(數學、音樂、化學)的諷刺短詩目的在于抨擊其若干代表人物所持的鄙俗態度。針對黑格爾的諷刺短詩表明,馬克思最初對他尚抱否定的態度

  我們應該把文學習作視為青年馬克思思想發展的過渡階段,這對他后來創作活動并不是可有可無的,這些習作有助于他去發現自己的實際才能,提高他對偉大的藝術成就的真正理解力。

  對韻文或其他文學體裁習作的涉獵,與馬克思的高超的語言才能恰好相適應。例如,他初期碰到了用語言駕馭思想內容的困難。在這個意義上說,從事文學習作的訓練是很重要的。馬克思后來的學術和政論文章以風格卓越、語言精辟著稱,這與當年刻意追求詩歌的表達方式肯定不無關系。

  馬克思以《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這篇論文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產生于1840年年中至1841年3月之間。也就是說,博士論文產生在馬克思生平中的這樣一個時期:他為了探索一種政治立場一種對世界的科學說明而信仰了黑格爾哲學,并變成青年黑格爾派。博士論文選擇這一研究對象,是出于以布魯諾·鮑威爾為核心的青年黑格爾派的政治理論需要,即為了創立這個派別的自我意識哲學、無神論觀點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觀點而去利用亞里士多德以后的各種體系——伊壁鳩魯哲學、斯多葛派哲學、懷疑論哲學。

  1839年,也就是在寫作博士論文之前,他廣泛地研究了伊壁鳩魯哲學,其成果記載在《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1]中。博士論文本應是“一部更大著作的導論”,[2]馬克思原來打算在該著作中“聯系整個希臘思辯來詳細地分析伊壁鳩魯、斯多葛和懷疑論這三派哲學的相互關系”。[3]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5-175頁。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l88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l88頁。

  馬克思對伊壁鳩魯主義,斯多葛主義和懷疑論的研究,反映了他對哲學史懷有的特殊興趣。這種興趣是黑格爾啟迪的結果,是他與他的青年黑格爾派朋友們所共有的。黑格爾把哲學史看作是一個合乎規律地聯系起來的,以客觀觀念為內容的認識過程。他把各個哲學體系解釋為歷史的各個發展階段,因而它們只能被理解為和闡述為各該時代的哲學。對哲學思維歷史 的這種辯證的解釋,是黑格爾哲學中最寶貴的部分,它在19世紀30年代引起了一場激烈的意識形態的爭論。馬克思強調指出,在哲學史方面黑格爾有“令人驚訝的龐大和大膽的計劃”,[1]而哲學史正是從這里開始。馬克思的這一論斷表明了他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及其進步內容的深刻理解。

  黑格爾把伊壁鳩魯主義,斯多葛主義、懷疑倫表述為希臘哲學史的客觀的、必然的發展階段。他認為這個階段是對亞里士多德體系的反動,它代表了自我意識的普遍立場。馬克思同意黑格爾的這一見解。不過,馬克思批判了自己的老師,認為他未能認識這些體系的現實主義。既然黑格爾使自我意識屈從于絕對觀念,古代的“自我意識哲學”對他來說就不起決定的作用。對馬克思來說,“這些體系是理解希臘哲學的真正歷史的鑰匙”。[2]黑格爾從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出發,并使觀念的發展終結于自己的體系,而青年黑格爾振則摒棄這種同一性,并假定一個無限的辯證發展過程。同時,他們強調自我意識是改造現存事物的動力。如果把青年黑格爾派的這種普遍原則應用于歷史,那么伊壁鳩魯、斯多葛和懷疑論哲學也必然要起遠為重要的作用,尤其因為亞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學與黑格爾以后的哲學之間不期而然地出現了某些歷史相似之處。馬克思寫道:“只是現在,伊壁鳩魯振、斯多葛派和懷疑派體系為人理解的時代才算到來了。他們是自我意識哲學家”。[3]

  [1] 參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89頁。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89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6頁。

  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探討了伊壁鳩葛派、斯多葛派和懷疑派哲學與此前希臘哲學相聯系的一個方面,尤其是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的關系。鑒于伊壁鳩魯的學說受到過歪曲,鑒于他的原子論受到廣泛的指摘,鑒于當時人們圍繞自然哲學以及人的個體自由問題展開爭論,因而馬克思的研究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對伊壁鳩魯和德謨克利特的唯物主義之所以不感興趣,可由他當時采取的青年黑格爾派立場得到解釋。馬克思因此也就不能正確評價德謨克利特的歷史作用,只能有條件地理解伊壁鳩魯原子論的獨創性。但是,作為無神論者和辯證論者, 馬克思探討的是具有永存價值的認識;它使馬克思得出這樣的結論:伊壁鳩魯是“最偉大的希臘啟蒙思想家”。[1]

  在馬克思看來,核心問題是伊壁鳩魯試用“原子偏離直線”來揚棄德謨克利特的嚴格的決定論。從而從自然的角度來解釋個人的意志自由、個性和獨立性。馬克思指出,原子偏斜只是伊壁鳩魯哲學用來表述普遍規律的專門用語。馬克思由此就揭示了伊壁鳩魯自然哲學與其社會學說之間的聯系,并且指出,伊壁鳩魯的原子論對其倫理學觀點的創立起了重要作用。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對立使馬克思得出結論說,“自我意識的絕對性和自由”乃是“伊壁鳩魯哲學的原理”,[2]在伊壁鳩魯那里,“原子論及其所有矛盾,作為自我意識自然科學業已實現和完成”。[3]

  上述哲學解釋雖然源于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影響,然而在評價伊壁鳩魯原子論及其在伊壁鳩魯學說的總體系中的意義方面,卻與黑格爾的觀點有明顯的不同。黑格爾對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評價甚低。認為它對哲學思維的發展毫無意義。另一方面,馬克思對伊壁鳩魯哲學的原則所下的定義,也與青年黑格爾派其他人的觀點有所不同。“如果抽象的、個別的自我意識被設定為絕對的原則,那么一切真正的和現實的科學,由于個別性在事物本性中還居統治地位,當然就被取消了。可是一切對于人的意識來說是超驗的東西,因而也就隸屬于想象的理智的東西,也就全部破滅了。反之,如果把那只在抽象的普遍性的形式下表現其自身的自我意識提升為絕對原理,那么就會為迷信的和不自由的神秘主義大開方便之門”。[4]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42頁。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41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42頁。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42頁。

  馬克思在這里提出的觀點在一條附注中又作了更詳細的闡述。他在這則附注中把黑格爾同黑格爾的學生作了歷史的對比。這一段闡述表明,哲學與現實的關系是馬克思確立科學世界觀的斗爭的中心課題。他認為這種關系是一種辯證的過程。揚棄黑格爾主張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突出自我意識在發展中的能動與變革作用,這并沒有使馬克思陷入片面的獨立化,并沒有把自我意識夸大為絕對的原則。他指出,使自我意識絕對化,這就等于向超自然的世界觀讓步。馬克思認為,在發展中會有這樣的時刻:世界同理性相一致,哲學和世界相和諧,思維與存在相統一。繼之而來的是理論思想即哲學陷入與現實世界的對立,與這個世界背道而馳,世界非理性化,此時哲學必然對現實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之重新理性化。馬克思嘗試通過這樣的理解來從哲學與現實世界的無限矛盾發展過程的意義上運用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這促使他得出結論:“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1]這樣,馬克思就同當時早已存在于青年黑格爾派歷史觀中的主觀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并且開始按照自己的哲學思想來開拓自己的道路。獨立地解釋哲學與現實問的辯證的相互作用,這成了后來馬克思世界觀發展的重要出發點。

  馬克思反對歷史上過時的、非理性化的現實世界的斗爭,起初只限于哲學領域,因為他也散布魯諾·鮑威爾以及其也青年黑格爾派一樣,堅信理論是最強有力的實踐。“不過哲學的實踐本身是理論的。正是批判從本質上衡量個別存在,而從觀念上衡量特殊的現實。”[2]既然馬克思賦予哲學批判的使命就是影響已非理性化的世界,以便使它重新理性化,這也就證明他同青年黑格爾派其他人所倡導的抽象的、囿于純理論思維的批判已經開始有所區別。

  從馬克思后來的哲學發展來看,值得注意的是,他對黑格爾體系的批判在當時已與青年黑格爾派許多人有所不同。馬克思反對黑格爾的那些學生們,因為他們“用適應或類似的東西,簡言之,從道德上來解釋他的體系的這一或那一規定”。[3]在這里或其他章節,我們會感受到馬克思對黑格爾表示的崇高敬意。他認為,譴責黑格爾存心不良是不負責任的,并且強調指出,黑格爾始終認為科學是不斷變易的。馬克思聲言,黑格爾哲學的不足之處也許就在于“他的原則的不充分或在于哲學家對于自己原則沒有充分的理解”。[4]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58頁。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笫40卷第258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57頁。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57頁。

  像所有青年黑格爾派一樣,馬克思也是一個堅定的和雄辯的無神論者。他反對宗教,反對宗教對哲學和個人的壓制,并且要求把人從宗教的監護下解放出來。據說,普羅米修斯承認:“老實說,我痛恨所有的神”。[1]馬克思把這一自白引為自己的哲學信條,并且聲言,“人的自我意識具有最高的神性”。[2]對伊壁鳩魯哲學的無神論特征表示贊許,這是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基本特色。他強調指出,伊壁鳩魯不承認神對自然和歷史中所發生的事情的影響,他認為人的愚昧和恐懼是宗教的基本前提,并且希望人擺脫對神的恐懼心理。馬克思主要通過與普盧塔克的論戰捍衛了伊壁鳩魯的無神論,因為在他看來,普盧塔克的觀點從神學與哲學的一般關系來看很有代表性。同普盧塔克的爭論反映在《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和殘留下來獨立短文中,[3]這些材料本應作為博士論文的附錄發表。令人遺憾的是,這個附錄只殘留部分附注,然而卻很重要,因為馬克思在這里澄清了所謂關于神的存在的證明。”[4]馬克思批駁了這個所謂的證明:“因為自然安排得不好,所以神才存在”,“因為無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神才存在”。[5]馬克思以此首先表明,宗教存在的原因就在于現實本身。這樣馬克思對于宗教的起因及其在壓迫人類個體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有了一些具有永久價值的認識,這些認識成了他后來哲學發展的重要出發點。

  博士論文顯示了馬克思進行科學分析、研討、論證和進行總結的才能,這些在他后來的學術研究中被保持下來并趨于完善。這第一部準備發表的論文還說明,同反動的意識形態進行論戰應是馬克思學術著作的內在組成部分,既然博士論文研究的對象為這種論戰提供的機會十分有限,馬克思便利用序言和附注來直接提醒人們注意具有現實意義的相似情況。因此,正是博士論文的這些部分清楚地表明,馬克思已參與了當時的政治理論斗爭。

  在馬克思離開柏林大學;準備到波恩大學謀求教職的時候,他仍站在哲學唯心主義的立場上,在哲學的多數原則問題上還同他的最親密的伺行者布魯諾·鮑威爾抱有一致的見解。但是,馬克思對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黑格爾的歷史研究有深刻的貝地,因而對哲學與現實的相互作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自我意識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等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結論,這成了他更加客觀而現實地考察社會現實的出發點,有助于避免主觀唯心主義傾向。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89、190頁。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89、190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83─86、244─246頁。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0卷第284,285頁。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0卷第284,285頁。

  注:

  1.來源:

  《思想史考古與MEGA》微信公眾號

  馬克思走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之路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MjEyOTQ2MQ==&mid=2247490022&idx=1&sn=16c088ea9a305eea643753b7c9c69940&chksm=c1f85cbcf68fd5aa9ddf357842a92e7eb71e74c3bfff21106bf3ea9c21aac1aeba76e42a57a4&token=971935952&lang=zh_CN#rd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10.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欧洲乱码视频在线专区网站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亚洲国产视频67 | 亚洲精选AⅤ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