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二日〕
*這是毛澤東同志就農業機械化問題致劉少奇的信 少奇同志:三月十一日信〔1〕收到。小計委〔2〕派人去湖北,同湖北省委共同研究農業機械化五年、七年、十年的方案,并參觀那里自力更生辦機械化的試點,這個意見很好。建議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也各派人去湖北共同研究。有七天至十天時間即可以了。回去后,各做一個五、七、十年計劃的初步草案,醞釀幾個月,然后在大約今年八九月間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才有可議。若事前無準備,那時議也恐怕議不好的。此事以各省、市、區自力更生為主,中央只能在原材料等等方面,對原材料等等不足的地區有所幫助,也要由地方出錢購買,也要中央確有原材料儲備可以出售的條件,不能一哄而起,大家伸手。否則推遲時間,幾年后再說。為此,原材料〔鋼鐵〕,工作母機,農業機械,凡國家管理、地方制造、超出國家計劃遠甚者〔例如超出一倍以上者〕,在超過額內,準予留下三成至五成,讓地方購買使用。此制不立,地方積極性是調動不起來的。為了農業機械化,多產農林牧副漁等品類,]
要為地方爭一部分機械制造權。所謂一部分機械制造權,就是大超額分成權,小超額不在內。一切統一于中央,卡得死死的,不是好辦法。又此事應與備戰、備荒、為人民聯系起來,否則地方有條件也不會熱心去做。第一是備戰,人民和軍隊總得先有飯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了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蓄,仰賴外省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而局部地區的荒年,無論哪一個省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幾個省合起來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三則更加要為地方積累資金用之于擴大再生產著想。所以,農業機械化,要同這幾方面聯系起來,才能動員群眾,為較快地但是穩步地實現此種計劃而奮斗。蘇聯的農業政策,歷來就有錯誤,竭澤而漁
,脫離群眾,以致造成現在的困境,主要是長期陷在單純再生產坑內,一遇荒年,連單純再生產也保不住。我們也有過幾年竭澤而漁〔高征購〕和很多地區荒年保不住單純再生產的經驗,總應該引以為戒吧。現在雖然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這是最好地同時為國家的辦法,還是“百姓足,君孰與不足”〔3〕的老話〕的口號,究竟能否持久地認真地實行,我看還是一個問題,要待將來才能看得出是否能夠解決。蘇聯的農業不是基本上機械化了嗎?是何原因至今陷于困境呢?此事很值得想一想。以上幾點意見,是否可行,請予酌定。又小計委何人去湖北,似以余秋里、林乎加〔4〕二同志去為宜。如果讓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也派人去的話,似以管農業書記一人計委一人去為宜。總共也只有大約七十人左右去到那里開一個七天至十天的現場會。是否可行,亦請斟酌。注釋 〔1〕指劉少奇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一日給毛澤東的信。信中說:中共湖北省委關于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設想的文件和主席的批語,已印發給政治局、書記處各同志,并發給包括計委、經委在內的各有關部委及華北局有關同志研究。在有各在京副總理參加的中央常委會上談了這個問題,大家意見,要小計委就這個問題對有關各方面情況先摸一摸,提出一個方案,中央再來討論,并要提交下一次中央工作會議加以討論,以使各地方的努力更加符合實際。周恩來同志已要小計委派人到湖北,同省委共同研究他們提出的方案,先在湖北進行試驗。劉少奇當時主持中央一線工作。
〔2〕小計委,是一九六五年初毛澤東決定成立、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一個工作機構,主要任務是研究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問題,擬定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方針任務等。后來在編制第三個五年計劃過程中,由小計委實際主持國家計委的工作。
〔3〕見《論語·顏淵》。
〔4〕余秋里〔一九一四——一九九九〕,江西吉安人,時任國家計劃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兼秘書長、小計委負責人。林乎加,一九一六年生,山東長島人,當時是小計委成員。公民有運用“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權利,馬列毛主義是科學,是科學就不怕論戰,怕論戰的不是科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