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歐內斯特·曼德爾:《資本論》的方法

歐內斯特·曼德爾 · 2024-03-26 · 來源:黑夜批判公社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資本論》的方法  

 

  歐內斯特·曼德爾(Ernest Mandel)

  作者簡介:

  曼德爾(1923-1995)是20世紀下半葉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方面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之一,1946年以后成為了世界托洛茨基主義運動(第四國際)的長期領導人(第四國際書記處書記)。包括《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權力與貨幣:馬克思主義的官僚理論》(1992,倫敦)、《關于過渡社會的理論》、《資本主義發展的長波》等。特別是曼德爾的《晚期資本主義》(Late Capitalism)在世界聞名。1999年,倫敦新左派書店再版了他這本巨著,稱該書是迄今為止把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般運動規律與20世紀資本主義具體歷史相結合的唯一系統的嘗試。

  《資本論》新英譯本是鵜鶘書店在1976年出版的,譯者為本·福克斯(Ben Fowkes)和大衛·弗恩巴哈(David Fernbach),后來曾于1979年、1982年多次重印。出版這本英譯本的目的是使《資本論》的英譯文“現代化”,并且糾正原譯文中的某些錯誤。“新左派”經濟學家埃內斯特·曼德爾為該英譯本的三卷分別寫了導言,其中除了扼要地介紹各卷中他認為最主要的理論內容外,還評論了自《資本論》出版以來經濟學者特別是西方經濟學者對《資本論》的各種批評,旁征博引,內容豐富,對于我們深入研究《資本論》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來源:本書譯者仇啟華)

  推薦語:

  本文選自《資本論》新英譯本導言中第一卷導言第二節的內容。

  《資本論》的方法是近年來研究《資本論》的重要話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究竟是什么,眾說紛紜。

  在本節,曼德爾指出《資本論》第一卷的分析是邏輯的,而不是歷史的。而這個邏輯是由辯證法所導致的。由此,“由抽象上升到具體”并不只是馬克思單純的邏輯,而是從具體出發,走向抽象,再再現為具體的總體。

  作者:歐內斯特·曼德爾

  來源:《資本論》新英譯本導言

  編輯/排版:雪葉  

2.jpg

  《資本論》新英譯本導言 封面

  《資本論》的目的本身使人很明確地想到馬克思應用于他的主要著作的認識方法:唯物辯證的方法。馬克思毫不含糊地表明,他的確是這樣理解自己的工作的。在給《資本論》第一卷法文第一版編輯莫里斯·拉沙特爾的信中,他堅持認為他是第一個把這種方法應用于研究經濟問題的人。①在他給《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二版寫的《跋》中,馬克思把辯證方法的這種使用說成是使《資本論》區別于所有其他經濟分析的特點。②

  注釋:

  ① 馬克思1872年3月18日致莫里斯·拉沙特爾的信,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頁。

  當運用辯證方法去研究經濟問題時,經濟現象不是被看作彼此分離的、單獨的、零碎的東西,而是被看作是圍繞著一個基本的、占支配地位的生產方式并且由這個生產方式所構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總體。這個總體被從它的一切方面和表現去進行分析,它們是被一定的運動規律決定的,這些運動規律也涉及到這個總體的發生和不可避免的消失。人們發現,一定生產方式的這些運動規律不過是那個結構的決定其本性的內部矛盾的展開。一定的經濟結構的特征既是這些矛盾的統一,又是它們的斗爭,這兩者決定它所受的經常變化。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中通過適應、改良和自衛的結合而經常發生的(數量)變化(進化),與那些通過突然飛躍產生出不同結構即新的生產方式的(質量)變化(革命)不同。

  馬克思明確地把他自己的研究和認識的辯證方法與黑格爾的辯證方法對立起來,雖然他從不隱諱他對這位在法國革命影響下把辯證法思想送回到現代世界的德國哲學家的感激心情。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主義的:基本運動是絕對觀念的運動;物質現實性只是觀念本質的外部表現。在馬克思看來則相反,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①歷史的基本運動規律是自己在一定的社會結構內生產出自己的物質存在的現實人們的運動規律。思維的發展歸根到底符合那種基本運動,并且反映那種基本運動,雖然要通過許多中介。因此,馬克思借以了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作用的科學思維過程,本身是那種生產方式的產物,是資產階級及其矛盾的產物。只是其次才能把它看作是許多人文科學和意識形態(德國古典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法國歷史學和政治科學、馬克思以前的社會主義)的產物。只有資產階級社會及其矛盾的增長,首先是資本和勞動之間的斗爭,才使馬克思能夠按他獨特的方式和方向消化、綜合和改造這些科學。然而,既然唯物主義辯證法是“被倒轉過來的”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那么兩者就有基本的共同點。辯證法作為運動的邏輯,假定一切運動、一切進化,不管是自然界的、社會的還是人類思維的,都采取某種稱作“辯證的”一般形式。②恩格斯和列寧都看到,在《資本論》第一卷的結構中驚人地運用了這種一般的辯證方法。例如,列寧寫道,雖然馬克思沒有寫出他計劃中的關于辯證法的簡短論文,但他給我們留下了《資本論》,它是唯物主義辯證法在經濟現象領域的應用。③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頁。

  ② 參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203頁。

  ③ 參看《列寧全集》第38卷第357頁。

  然而,正是因為馬克思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它不是從直覺知識、先入之見或令人迷惑的圖式出發,而是從充分消化科學資料出發。研究方法必須不同于表述方法。必須先收集經驗事實,充分掌握知識現狀。只有做到這一點以后,才能對材料進行辯證的整理,以了解一定的總體。如果這點成功了,結果就是在人的思維中”再生產”出這個物質總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從事社會現象研究的任何科學家說來,主要危險是把任何東西都看作理所當然,即“問題盲”。馬克思從黑格爾那里繼承下來的、作為辯證研究方法一部分的現象和本質之間的區別,①不過是不斷地企圖透過現象的不同層次,越來越深入到能解釋為什么這些現象按一定方式發展的運動規律。在別人只是看到現成答案和庸俗“證據”的地方不斷地尋找問題——創造問題!——這肯定是馬克思作為在經濟科學中的革命創新者的主要優點之一。

  注釋:

  ① “在這里將指出庸人和庸俗經濟學家的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是怎樣產生的:由于反映在他們頭腦里的始終只是各種關系的直接的表現形式而不是它們的內在聯系。情況如果真象后面說的那樣,那末還要科學做什么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 18頁。)

  但是,在作為唯物主義辯證法家的馬克思看來,“本質”和“現象”之間的區別決不意味著“現象”沒有“本質”那樣“真實”。價值的運動歸根到底決定價格的運動,但是任何“馬克思主義者”若是以為由于價格歸根到底是由價值運動決定的,便認為價格是“不真實的”,那就要遭到作為唯物主義者的馬克思的嘲笑。“本質”和“現象”之間的區別涉及決定的不同層次,即歸根到底涉及認識過程,而不是涉及現實性的不同程度。為了從其總體性上解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只了解“基本本質”、“價值規律”,是完全不夠的。必須把”本質”和“現象”通過它們的一切中間的中介環節結合起來,必須說明怎么樣和為什么一定的“本質”表現為一定的具體形式,而不表現為別的形式。因為這些“現象”本身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不言而喻的。它們提出問題,它們必須依次被說明,這個說明就有助于透過神秘的新層次,使我們更接近充分理解我們所要理解的獨特經濟組織形式。否認這種把“本質”和“現象”重新結合起來的需要,同接受“現象”的外表而不去尋找它們勢必要瞞過膚淺和經驗主義的觀察者的基本力量和矛盾,同樣是不辯證的和令人迷惑的。

  《資本論》從對商品生產基本范疇的分析,從對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的”基本單位”(基本細胞)商品開始,這種方式常被說成是這種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典型應用。馬克思本人說得很清楚,他不是從基本概念——價值——而是從基本物質現象——商品——開始,商品是建立在普遍化商品生產之上的唯一經濟組織資本主義的基礎。①所以,說馬克思的方法是“由抽象上升到具體”,嚴格地說,是正確的,但不完全。②事實上,他是從物質上具體的東西的因素開始,走向理論上抽象的東西,這種理論上抽象的東西幫助他在他的理論分析中再現具體的總體。充分豐富和展開的具體總是無數理論“抽象”的結合。但是,物質的具體,即現實的資產階級社會,在這整個科學努力之前就已存在,歸根到底決定著它,并且是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固定的實際參照點。只有當這種具體總體在人的思維中的再現更接近現實的物質總體時,思維才是真正科學的。初看起來,支配著《資本論》第一卷的運動好象是經濟“范疇”的運動,從商品及其內部矛盾到資本積累及其崩潰。常常有人問:這個運動只是資本主義“本質”的抽象梗概呢,還是大大簡化地反映了現實經濟的發展,即反映了從商品生產第一次出現到西方資本主義生產全面發展的真實歷史,不過清除了只會模糊這個運動基本性質的一切次要的和結合的形式?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8、412—413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38頁,相反,列寧說(《列寧全集》第38卷第181頁):“當思維從具體的東西上升到抽象的東西時,它不是離開真理,而是接近真理。”D.I.盧森貝在三十年代初寫的對三卷《資本論》的評論中,提出一個有趣的看法:馬克思所做的抽象是具休的,因為它們與一個具體的經濟形態有關,它們在歷史上是被決定了的,它們既不是隨意的也不是先驗的抽象。

  不可能簡單地用“是”或“不是”來回答這個問題。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中,在生產和消費的基本過程邊緣偶然生產的商品,顯然不能引起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莊嚴展開的“價值規律”的驚人邏輯。商品生產要成為經濟生活的基本的和占統治地位的特點,必須以資本主義為前提,資本主義是勞動力和勞動工具本身已成為商品的社會。在這種意義上,的確,《資本論》第一卷的分析是邏輯的(建立在辯證邏輯之上的),而不是歷史的。

  但是辯證法的意思是,每一種現象都有起源和終結,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的或者是一次就完結了的。因此,資本的歷史細胞同時是資本邏輯分析的關鍵:種系發生史和胚胎學不能完全分割開。在當代資本主義日常生活中的資本積累內部,再現出資本原始積累的某些方面:若沒有那種資本原始積累,就不會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以,邏輯分析畢竟反映出歷史發展的某些基本趨勢,“經濟范疇”(只是被人類頭腦所理解和簡化了的物質存在形式、物質現實形式)的最簡單的表現形式,通常也是它們的原始的即最初的形式,不管這個解釋可能如何引起爭論,很難否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按這種歷史分析和邏輯分析的統一理解他們自己的方法的。①

  注釋:

  ① 關于這一點以及有關的問題,可參看:奧托·莫爾夫,《政治經濟學中的歷史和辯證法》,1970年法蘭克福版,埃瓦爾德·瓦西里耶維奇.伊連科夫,《馬克思(資本論)中抽象和具體的辯證法》,1961年米蘭版,卡列爾·科西克,《具體的辮證法》,1967年法蘭克福版,律德里希·采萊尼,《科學的邏輯和<資本論>》,1969年法蘭克福版;雷奧·科夫勒,《歷史和辯證法》,1955年漢堡版,等等。

  從伯恩施坦到波培爾,再到當代的學院派經濟學家,出了大量的書討論馬克思從黑格爾那里借來的辯證方法的“無用的”、“形而上學的”、甚至“令人迷惑”的性質。①這些批評家本人的觀點的實證主義狹隘性雄辯地證明了相反的情況,即馬克思借助辯證法達到了寬廣的歷史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由于這個方法,馬克思的《資本論》與任何后來的或當時的經濟分析著作比起來象是一個巨人。它從來不曾打算成為幫助政府解決象國際收支逆差這種問題的手冊,也不曾打算在斯密先生發現沒有人購買他的一千噸鐵的最后剩余部分時,對市場上發生的一切令人激動的事清做出博學的,雖然有點老套的解釋。它打算要做的,是解釋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揮出它的一切可怕潛力時,勞動、機器、技術、企業規模、人口的社會結構、經濟增長的間斷、工人和勞動的關系會發生什么情況。從這個觀點看,成就的確是令人難忘的。正是因為馬克思能夠撇開成百上千的“不純現象”和次要方面,從本質上發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長期運動規律,他的長期的預見——資本積累的規律、日益加快的技術進步、生產率和勞動強度的加速增加、資本的積聚和集中不斷增長、大多數經濟上有活力的人們變成勞動力出賣者、利潤率下降、剩余價值率上升、周期性反復發生的衰退、勞資之間不可避免的階級斗爭、以革命方式推翻資本主義的嘗試增多——都被歷史驚人地證實了。②

  注釋:

  ① 例如,歐根·馮·龐巴維克,《卡爾·馬克思和他的體系的結束》,1949年紐約版,第117頁:愛德華·伯恩施坦,《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1899年斯圖加特版,第51——71頁:卡爾·波培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62年倫敦版,第二卷第82頁,瓦西里·列昂錫夫,《馬克思經濟學對今日經濟理論的意義》,載《美國經濟評論增刊》,1938年3月,后收入霍羅維茨編的《馬克思和現代經濟學》1968年倫敦版,等。

  ② “不管這些對經濟理論進步的技術貢獻在今天對馬克思成就的評價中是多么重要,它們與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制度長期傾向的光輝分析比起來就相形見濁了,記錄的確是令人難忘的:財富的日益積聚,中小企業迅速消滅,競爭越來越受限制,技術不斷進步伴以固定資本愈益重要,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是反復發生的經濟周期越來越短——一系列無與倫比的預言都實現了,與此相對照,現代經濟理論盡管有許多精細的分析,的確沒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列昂錫夫,前引書第94頁。

  這個判斷一般由于兩個理由而受到挑戰。馬克思的批評者擺脫困境的最容易的辦法,是干脆否認他所發現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已被證實。一般的手法是把這些規律變成一些被錯誤陳述的和過分簡化的公式:“工人階級的愈益貧困化”和“愈益惡化的經濟危機”。 ①卡爾·波培爾提出了一個比較復雜的反對意見,他否認這種“規律”的可能性或者科學性質,把它們叫做“無條件的歷史預言”,以清楚地區別于“科學預言”。波培爾說:“科學中的普通預言是有條件的。它們斷言某些變化(例如壺中水的溫度的變化)將引起其他的變化(如水的煮沸)”。②波培爾否認《資本論》的科學性質,說它的假說不象科學理論,不能以科學方式加以檢驗。③

  注釋:

  ① 這樣過分簡化的典型例子是保羅·薩繆爾遜提供的,他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歸為兩條:“工人階級貧困化”和“資本主義制度下壟斷化不斷增加”,關于第一條,他的結論是,“它簡直從未發生過。”而關于第二條,他說,“在三十年里,馬克思的這一預言似乎是對的,盡管在以后七十年里,它似乎沒有被對工業積聚的最仔細研究所證實。”然后,他以下列最終論斷來復蓋一切:馬克思以為有”經濟周期愈益惡化的這種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規律”,這也是不對的(保羅·A·薩繆爾遜,《作為經濟學的馬克思經濟學》,載《美國經濟評論》,第57卷(1967),第622—623頁)。

  ② 卡爾·K·波培爾,《社會科學中的預言》,載《推測和反駁——科學認識的增長》,1963年倫敦版,第339頁。

  ③ 波培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二卷,整個第23章,特別是210頁。

  這顯然是建立在對唯物辯證法的本質的誤解之上的,正如列寧指出的,唯物辯證法要求經常通過實踐進行檢驗,以增加它的認識內容。①事實上,如果經驗已表明,譬如說,資本主義工業越發展,工廠就變得越來越小,它就越不依賴新技術,它的資本就越多地由工人本身提供,就有越多的工人成為工廠的所有者,消費品所占的工資部分就越小(用以購買工人自己的生產資料的工資部分就越大),那么要“證明”馬克思的分析錯誤將是很容易的。此外,如果已有幾十年沒有經濟波動,工會和雇主協會已完全消失(由于勞資矛盾消失,因為工人越來越成為他們自己的生產資料和生產條件的控制者),那么我們也的確能夠說,《資本論》毫無價值,它未能預見到現實資本主義世界在它發表一個世紀后將發生的事情。只要把1867年以來的真實歷史一方面同馬克思預言它會成為的樣子,另一方面同任何這種供選擇的“運動規律”加以比較,就足以理解馬克思的理論成就是如何杰出,它是如何出色地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②

  注釋:

  ① 《列寧全集》第38卷第319頁。

  ② 維爾弗勒多·帕累托在他對馬克思價值理論的”批判”中,曾令人發笑地談到這種似乎荒唐的關于“其他”可能運動規律的假說。為了證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有內在為“預期理由”,(即把未經證明的判斷作為證明論題的論據),帕累托說,我們完全可以假定縫紉女工雇用她的機器和她自己的衣食,這就會導致機器“生產”剩余價值的結論(《給保·拉法格摘錄的卡·馬克思<資本論>寫的導言》,載《馬克思主義和純經濟學》,1966年日內瓦版,第47—48頁)。暫且不提他的例子“證明”不了任何這類事情,這個反模式包含的意思是意味深長的:工人們租用自己的生產資料,結果占有自己勞動的產品,在市場上出賣它們,從而獲得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的利潤(剩余價值),現在很明顯,在最近150年中,這決不是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但是,甚至在十九世紀末,這個問題在帕累托的頭腦中似乎還完全沒有答案,以致他能夠提出這種假說而毫不感到它的明顯的荒唐。這更加突出說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洞察之深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烏克蘭逃兵
  5.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6.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7.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8.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9. 女士,你罵“泥腿子”,身份暴露了
  10. 特朗普開窗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人成禁漫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