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反對出版他的全集,認為他的著作有一部分是有用的,有一部分也不用讀,所以說他認為精選出最有用的部分即可。所以他親自精挑細選了158篇,有了毛選第1至4卷。
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龔育之說:“許立群告訴過我,毛澤東不主張出全集,認為寫那么多東西,哪能篇篇重要?并且引用了鄭板橋的話。鄭在編定自己的《詩鈔》時在《后刻詩序》中說:‘板橋詩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將平日無聊應酬之作,改竄爛人,吾必為厲鬼以擊其腦!’許立群告訴我,毛澤東只贊成出好選集……毛澤東作為一個著作家,只愿意把他認為最重要的著作,精心整理,交給讀者,傳之后世。他不贊成出他的著作的全集。”
遺憾的是主席沒有親自精挑細選的出第五卷,后來的第五卷是別人挑選的。相對來講,主席自己是比其他人更清楚他的著作哪些是經典的、值得出版成選集的,以及哪些著作沒有出版的必要。別的人是沒有主席那樣的理論能力的,他們沒有主席挑選的好,那也是必然的。?
?所以我認為全集的問題,可以這樣想:主席已經親自為我們精挑細選了建國前的部分,那建國前就其實可以沒必要出全集,因為主席已經為我們精挑細選了建國前的著作之中最重要的內容。
我讀了主席文集八卷,這八卷的前五卷是建國前除了毛選158篇以外其他的主席著作(也有重復,就是古田會議決議,文集收錄了全文,而選集收錄了其中最精華的一部分)。文集前五卷,除了主席的戰術著作:《論抗日游擊戰爭基本戰術——襲擊》,有好多選集沒有涵蓋的極其具體詳細的內容,其余的經典著作中的精華部分,選集158篇實際上都涵蓋了。所以我唯一的不理解就是主席為什么沒有收錄他的這篇戰術著作,其余的建國前的著作中體現的精華的部分,選集是涵蓋了的。
建國前的部分,由于有主席親自為我們精挑細選出來了最主要的158篇,我們可以不讀全集。但是建國后主席的光輝著作并沒有主席親自的精挑細選。?
在我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人的理論深度、理論貢獻能超過毛主席,還沒有一個人可以像毛主席那樣可以被稱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發展歷史上,具有全面的、完整的、大規模的原創性貢獻的,在世界上,繼馬克思和列寧之后,迄今為止也只有毛主席。列寧的繼承人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在他的傳略中明確講過它并沒有原創性的、完整的、大規模的理論貢獻,只是有一些列寧主義基礎上的觀點。所謂的斯主義實際上是歐美人編出來的。
毛主席全面與完整的原創性理論貢獻有這些,供參考。點擊藍色字跡可閱讀:
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歷史地位及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完善版)
李達和艾思奇是我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但是不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有資格稱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中國人,迄今為止,也就毛主席一人。
所以我們既然沒有毛主席那樣偉大的理論深度、理論成就,我認為我們并不具備篩選主席建國以來著作的能力,那么,建國以后主席的著作出全集,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
這次出版的?20卷建國以來主席文稿,確確實實出版了不少,但不可否認,這不是建國以來的主席的全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