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充斥在整個社會中,無路可逃。娜拉想要獨立,但社會不給她獨立的路,工人可以辭職,但終歸要回到另一個崗位。舊社會不會給被壓迫者出路,我們只能在反抗中開辟一條路。
脫離了異化的勞動,脫離了異化的環境,是否就獲得了新生?可以獲得暫時的新生,終究還是會被迫再次接受這樣的結果,無路可走,革命家就是這樣無路可退也從不認輸的人組成的,只要團結起來沿著正確的路線前行終要獲得完全勝利。
革命者與其他一切懦夫不同的地方在于,革命者并不只是一遍遍強調無異議的空洞大話,因為革命者知道,重點不在于追根溯源,重點在于“怎么辦”。
一直以來,我都對許多批判文章存在一些看法,這些文章似乎都是只做到了批判,破而不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讀了一遍娜拉走后怎樣,有了許多新的體會,試著寫些分享給大家。
娜拉是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創作的戲劇作品《玩偶之家》的女主角,講述了女主人公娜拉與丈夫海爾茂之間由相親相愛轉為決裂的過程,歌頌了女性獨立自主的精神。
但是,娜拉出走后怎樣?魯迅在文中爭鋒相對地提出這個問題:“但娜拉畢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樣?易卜生并無解答”。魯迅又自己答道:“可是走了以后,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娜拉醒了過來,是要走的,但是娜拉究竟沒有多少可走的方法,于是在許多情況下會結果反而面臨更糟糕的情況。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女性要找到工作非常困難,魯迅在文中給出解決的方法,那就是要女性要求擁有“經濟權”。
說到底,娜拉是要醒的,任何事物都是阻擋不了娜拉從夢中蘇醒的,無論是把娜拉當成“泥娃娃孩子”的父親,把娜拉當成“泥娃娃妻子“的丈夫,讓娜拉成為”傀儡“的三個孩子,他們的表現都在促進著娜拉自己的主動蘇醒。促使娜拉醒來的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他的丈夫,父親,孩子,包括認為自己不過是做詩的易卜生,促使娜拉醒來的人有可能并不會是魯迅,不會是另一個女權主義革命者。娜拉要如何醒來并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醒來后無路可走,我們甚至可以更惡意地去思考這件事情:**讓娜拉醒來之后無路可走,最終令她墮落或者放棄,也是壓迫娜拉的一環。**為了能讓娜拉能夠更快地墮落,為了能讓娜拉徹底斷絕出走的念頭,
在《玩偶之家》中,娜拉的覺悟,娜拉的出走是戲劇的最高潮,**但是并沒有多少人有注意到,娜拉走后怎樣呢?我想,娜拉走后怎樣是我們需要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娜拉可以指女性獨立的娜拉,娜拉也可以指其他的“娜拉“,革命上的”娜拉“,無產階級上的”娜拉“,文化上的”娜拉“……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只讓”娜拉“醒來而感到歡呼?其他”娜拉“的”經濟權“在哪里?
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下“娜拉“走后怎樣,我們必須給出“娜拉”走后怎樣,我想革命行動和改良的行動區別就在這里。
先生從《娜拉》中的故事說起,設想了娜拉出走后的結局——墮落或回來,分析了這種結局背后的原因,指出了改變這種結局的方法,鼓舞了女性們去爭取自己的經濟權利,表達了先生對舊社會的女性們的深切關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