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八千年歷史里,孕育了許多過分崇尚自然,認為天地間有神明掌控人間的思想以及其衍生而來的祭神驅鬼的傳統文化,例如儺戲。在這些祭神驅鬼的表象背后,其實也是中國大眾幾千年來受統治階級過分灌輸儒家思想,以求思想控制,抵御自然斗爭思想發揚的產物,即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偏倚觀點。例如《尚書·康誥》中“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認為天命主宰人間,又例如《論語·季氏》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等相信天命,敬畏天命,妥協自然,放棄對自然精神上甚至行動上斗爭。認為對于自然,只有“小人”才會有反抗心理;而對于身為高貴士大夫、落魄的貴族階級的孔老二,以及要去證明其身為貴族正統性的統治階級,及統治下的人民,應保有敬畏鬼神,過分崇敬自然,這也是貴族階級思想上的軟弱性表現之一,同時也順應了儒家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板塊——即世間萬物都有等級,在人間,這樣的等級體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奴隸制之下統治階層與人民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天地間,體現為人敬畏天地,天地左右人的一切行為,這也就造成了人與天地的不對等關系。
既然我們要反對這樣的在精神上與行動上對待自然的投降派作風,要去斗爭,讓人和天地形成一種自然的平等關系。那么我們就要在精神上以及行動上主張自然斗爭,那么自然斗爭又是什么呢?我認為,自然斗爭其實是一種可以更好地讓的人和自然相適應相協調的方式,它體現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反抗一切自然用來壓迫我們的一切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災害,傳染疾病等。有人說,這些都是人類咎由自取的結果,我認為,有一部分是人類過分破壞自然從而導致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協調,人成了自然資源的單方面消費者從而帶來的結果。但大部分還是自然單方面壓迫人類,要求人去單方面適應自然所謂一種規律的單邊霸權主義。又有人說,那么這樣的自然斗爭難道就是要去破壞自然,讓自然妥協人嗎?當然不是,自然斗爭的終極目的是要讓人與自然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所以,自然斗爭是要去消除這樣的兩種情況,既不能人去壓迫自然,也不能由自然來主宰人。
《矛盾論》中這樣講到“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那么在現實中,我們要怎樣去踐行自然斗爭呢?其實這一行動在中國是有實踐的,我們是有實踐經驗的,乃至在人類的起源到如今,我們都是有實踐經驗的。自然斗爭,其實是無產階級繼續革命論下的一個板塊,為什么這樣講?因為自然斗爭,是尋求人與自然平衡和諧相處的,是講求平等的,它既不是上層階級的幻想妥協;也絕不是空談理論不付諸實踐的、官話連篇的“黨八股”。是真正要全社會各階級來發動斗爭的,是要在里面產生革命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那么人類的原始時期乃至于當代我們又積累了哪些自然斗爭的經驗呢?《賀新郎·讀史》里這樣講,“人猿相輯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那么,其實人類在起源時期使用自然資源制造加工,打制石器、冶煉金屬使其成為勞動工具,這樣的一個過程是脫離了動物性的,是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那么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和自然規則里所謂的“動物”這一定義作斗爭。怎么講?就是講人擺脫了動物的定義,打破了動物無法利用火,無法使用工具捕獵等一系列自然規律,這樣的斗爭讓人解放了生產力,為人帶來了生存上的幫助,而且這樣的斗爭是不分階級的,是大眾都發動了這樣一場斗爭的!這樣的斗爭不止在遠古有所體現,在當代也有體現,比如毛主席發動人民公社化這樣一場運動,就是對自然斗爭的實踐,中國人民吃不飽飯,化肥產量低,那就要把千年以來的小農經濟推翻,在五省里搞農業上的社會化大生產,提高生產力,整合勞動力,也可以讓機械化普及。而號稱“永不翻案”的官僚主義卻在五省內大宣特宣“浮夸風”“共產風”,把這樣的一場自然斗爭搞成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壞運動,而后他們也是把遵從自然的那一套搬回來,不搞斗爭,講求和平地演變。那么這樣的破壞就讓自然斗爭無法進行,就讓人的行動解放要有挫折,就讓三年困難到來了,而后來的所謂“國內改革”,也大大挫敗了全國范圍內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普及推廣,“不靠機械不靠肥,積極能開新天地”,幾千年的小農經濟得以復辟,各地公社解散,集體所有的農業生產機械也被一拆成幾份,成了提高不了生產力的廢物。我們要同這些反對我們進行與一切壓迫人民的勢力作斗爭的紙老虎作斗爭!這些經驗統統地告訴我們,一定要踐行繼續革命論下的自然斗爭,要講求在自然上和平與天地過渡到一個平等的階段,是小資階級的幻想罷了!
自然斗爭的思考,是一個嶄新的話題,距離中國上一次實踐自然上的“斗爭哲學”已經過去幾十年了,我們勢必要“從頭越”。面臨國內環境保護的局勢,只有全社會各階級主動革命,才能解放全國人民的生產力,讓人和自然在平衡里共同發展。“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在現實中,我們一定要謹防托洛茨基派不斷革命論的滲透,謹防單方面輸出革命,要講階段,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繼續革命,要把這項事業進行到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