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讀吳明曦著的《智能化戰爭——AI軍事暢想》的第6篇斷想隨筆。這部書是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2020年3月出版。
這次加這個標題是要重點來談這個話題。
先說哪三個定律?一個是蘭徹斯特定律,一個是奧古斯丁定律,一個是梅特卡夫定律。這三個人工智能領域的定律,都強烈地反映出了共產主義的到來這個偉大的歷史信號。
什么是蘭徹斯特定律?
蘭徹斯特定律,是由英國工程師F.W.蘭徹斯特提出的描述作戰雙方兵力變化關系的微分方程組。該方程組被稱為蘭徹斯特定律。
吳明曦在他的書中解釋為:蘭徹斯特平方率表明,對于配備直瞄武器作戰單元來說,在所有條件都對等的戰斗中,作戰單元數量增加1倍,實際戰斗力將提升4倍。因為,數量占優勢的一方可以二敵一,而數量上處于劣勢的一方只能以一敵二,戰斗力下降一半。數量上處于劣勢的一方,可以通過提升質量來彌補。但如果對手在數量上超出1倍,只有將質量提高4倍才能與對手抗衡。因此,用質量優勢彌補數量上的不足是有上限的。美軍在摩加迪沙的失敗,俄羅斯在第一次車臣巷戰中的慘敗,充分表明,在許多作戰條件下,質量優勢代替不了數量優勢。在某些時間和地理窗口,哪怕裝備性能低劣,也能通過數量的優勢,來戰勝高質量的對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接下來是梅特卡夫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英語:Metcalfe's law)是一個關于網絡的價值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的定律,由喬治·吉爾德于1993年提出,但以計算機網絡先驅、3Com公司的創始人羅伯特·梅特卡夫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在以太網上的貢獻。其內容是:一個網絡的價值等于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該定律指出,一個網絡的用戶數目越多,那么整個網絡和該網絡內的每臺計算機的價值也就越大,表現為網絡經濟的高滲透率。
這兩個定律都是反應數量的重要性的。下面的奧古斯丁定律是批判只追求質量忽視數量帶來的問題的。
吳明曦在《人工智能戰爭暢想》“第十五章 智能化建設與評估”的570——571這兩頁介紹說:奧古斯丁定律表明了質量的提升,導致了成本急劇的上漲,反過來造成裝備數量的下降。1984年,諾姆·奧古斯丁觀察到美國軍用飛機開支成指數級增長,國防開支成直線增長之勢,這稱為奧古斯丁定律。他指出:“到2054年,美國全部的國防預算只夠買一架戰術飛機,這架飛機必須由空軍和海軍每周各使用三天半(閏年除外)。閏年多出的一天,這架飛機才可以讓海軍陸戰隊使用”。實際上,從美國的F-16到后來的F-22、F-35,在25年時間內,單架飛機成本從3000萬美元左右上升到了16000萬美元。戰艦和飛機的數量卻分別減少了近10%和 20%。也就是說總預算增加,但裝備數量卻在減少。過分強調質量,而忽視數量的結果,也會造成作戰能力下降。
未來,由于無人化裝備大量出現,一方面減少了人員空間及生命保障系統的費用,另一方面大量低成本、功能相對簡單的無人平臺和彈藥出現,數量規模優勢顯現。這種自主集群式的攻擊和防御,其產生的非線性效應,就是靠數量規模來提升的。通過大量低成本、集群化作戰平臺與系統的構建,如地面平臺自主集群、空中無人機蜂群、導彈集群、巡飛彈集群、末敏彈集群、仿生機器人集群、無人值守系統等,具備智能協同探測、打擊、防御等多種作戰功能,可以實現群愚生智、以量增效、涌現效應的戰術價值,支撐未來智能化戰場“一對一”“多對一”“多對多”的自主協同打擊能力。這是一種兼有威懾和實戰功能的作戰能力。因此,自主集群在己方作戰力量中的數量比例、作戰雙方數量上的比例,是衡量智能想化作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吳明曦的介紹中我們已經看到美軍方面找到了對付奧古斯丁定律的辦法,就是發展低成本的無人機蜂群這種靠數量提升戰斗力的辦法。
在質和量這對矛盾中,我們一般更重視質,而忽視量。這是不對的,實際上辯證法自身是重視數量的,我們都知道的量變引起質變,就是最能說明辯證法重視數量因素,因為數量中有質量,數量和質量二者不是絕對對立的。長期以來我們重視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中我們又重視人與自然物質交換的能力這個定義中質的因素。比如一臺挖掘機挖土的能力當然要比10個人挖土的作業水平好,可是如果我們有1萬人,就不同了。我們長期追蹤美國,特別是其創新的高質量產品這個思路是沒有錯的,但是其忽視數量這個問題,現在美國人自己都在反思了,我們難道就不該反思嗎?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產品質量。數量的關系問題,而是根本的發展思路的調整了。
就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看,發展靠數量制勝的人工智能對于傳統的經濟規律有所突破。馬克思說資本主義是大生產,一般在質量突破,特別是在資本依靠數量增加獲得規模效應,獲得更多利潤的時候,產品數量才會增加,大規模的產品才會出現。但是人工智能無人機蜂群這種大量的產品出現,讓我們看到數量巨大本身就是創新的點。而且這里數量和智能是息息相關的,沒有數量就無所謂智能,沒有智能,也無所謂數量。數量成為智能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要素。因此,在這里,產品質量的提升和數量提升是同時出現的。產品從一開始就必須是大量生產,而不是在如之前質量突破之后,資本供應充足,需要數量來自掙取剩余價值量的時候才提升產品數量。簡言之,它必須一開始就得具備大量生產能力,必須大量的生產產品。而智能產品一開始就得大量生產才能存在,確實就意味著人類整個的生產水平上了一個臺階。巨大的數量的供給成為生產體系存在和持續下去的必然要求。而不會象目前的這種如光刻機那種一臺一臺的生產,一年生產幾臺。
這種必須大規模生產的生產方式一方面可以滿足社會需要,一方面則迅速降低單個產品包含的勞動價值,讓勞動價值在產品中變得極小,迅速地變小,以至于接近于無。我們知道當商品中包含的價值極小的時候,就意味著資本主義存在的意義沒有了。極大量的生產本身就包含著對資本主義的否定。
馬克思還曾經談到一個重要觀點,資本主義本質就是生產不足。因為資本的目的是賺錢,不足,就會保持高價格,所以,生產供給不足是資本主義的特點之一。這里的不足是以實際的需求來說的,比如有人明明沒有喝過牛奶,但是奶農為了高價格依然把牛奶倒掉。這里倒掉的牛奶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有奶農需要的價格的那種需求,所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只是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絕對生產則是不足。但是,這里去出現了一個根本不同以前的情況,就是智能產品要求你必須大量生產,因為大量生產的產品才能存在下去,才能有使用價值,這就會極大提高對社會的供給,而不能只任由資本家為了高價格而有意控制產品數量,此時他必須加大產品量。這樣,產品的價格就會下來,資本的利潤就會減少,利潤率就會減少,這對于希望高額利潤的金融資本來說絕不是好消息,他們——金融資本就會更進一步逃離制造業而去投機賺取股票市場上的快錢等等。
總之,這種脫離為資本賺取高額利潤的大量產品生產是與資本的意志違背的,但是又是人工智能生產所必須要求的,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資本的關系和人工智能這種先進生產力的矛盾。而最后讓步的,也只能是資本的關系,這就為我們帶來共產主義的信息了。
但是,問題還不止于此,如果從根深的角度看,就會發現重視數量,有社會方面的意義。
1強調人民群眾的重要性,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主人。因為人民是大多數?;蛘哒f人民就是數量。
2反對將少數的資本家放到不切實際的高位置上去。這是對當今國內市場派拼命宣揚什么資本家的精神的有力回擊。數量的重要性,在這里完全碾壓極個別的資本家的所謂的聰明才智。而且我們知道,很多資本家實際上極為無知和愚蠢。與聰明才智和創新毫無關系,完全是垃圾一樣的存在,他們只是被逐臭的蒼蠅所喜歡罷了。這實際上就是 對資本家的否定,對整個以資本家為統治階級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否定,因為大量的無產階級就足以戰勝資本家階級。道理就在你的資本家人數少!列寧特別強調過,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革命之所以不如傳統社會革命那么殘酷,就是因為無產階級專政是多少人的革命和專政,而不是少數人的革命和專政。
上面三條定律實際上就是論證了當下資本主義制度的滅亡和為未來以普遍勞動者為基礎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
特別是吳明曦這里反復提到的“群愚生智”的觀點完全是對《烏合之眾》里面群愚非理性的觀點的徹底否定。
3我們必須同徹地反思我們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政策背后的整個社會政策。沒有人口,沒有一定量的勞動力人口作為支撐,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是一句空話!
4要關注印度。小農經濟,種姓制度,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加上對英美的價值觀和依賴,這一切都意味著這里可能是爆發革命戰爭的火藥桶。
5我們必須痛徹反思國有企業的控制的問題。我們只是強調國有企業對國家命脈的控制,但是從上面三條定律看,也結合實際來看,是不夠的,也是不行的。九成的就業人口在私企,這對無產階級的領導的副作用極大,極為危險。領導,終究是對人的領導,只有領導了人,才能領導物,沒有人的物是無價值的。我們必須反思人口眾多這個價值,人口多是能夠彌補對少數大企業帶來的所謂的戰略價值的作用的。目前特別是就業不足,我們就更需要反思只控制少數戰略國企的政策之不足。從辯證法看,沒有一定的數量,也就沒有一定的質量。私企解決九成就業這已經過分了,這已經威脅到了無產階級專政,我們對國有企業數量的重視不足必須檢討,必須反思,必須改正!
從總體看,資本主義立得住,是因為背后有海量的小資產階級,小農在支持,隨著經濟競爭,小資產階級必然要破產,要大量跌入倒無產階級行列,這樣,無產階級的數量就大了,就占優勢了,就占具有取得勝利的絕對優勢了,這個時候革命就到來了,勝利就到來了。根本還是數量的作用。201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帶來的大量失業,給我們注入了大量的新鮮血液和動力。極大地增強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基礎。剩下的就是看領導層的主觀方向了。
6必須反思建軍思路,必須重回毛澤東建軍治軍思路:重視民兵。正規軍固然重要,但是民兵絕不能忽視。民兵就是量,正規軍就是質。
7中國武器的發展思路也必須注意,比如海軍航母。不能只主要發展高質量的航母,高質量的固然好,但是必須重視其數量的配置。我的幾艘航母,如果配上未來的核動力集裝箱船改造的航母(這里我只是一種設想),我們的海上的投送、戰略力量就會強大很多,因為我們集裝箱船是可以造很多的,這是商用的船只,隨著實際的需要而增加的。一旦戰爭來臨,就可以迅速改造為運載戰機的作戰平臺。簡單來說,我們有20艘這種集裝箱船,其實就是有20艘這樣的航母了。總之,我們必須在重視質量的同時,也重視海軍發展的數量問題,沒有一定的數量就不會有真正的戰略威懾。
8依據前面提到的梅特卡夫定律,網絡聯系的客戶數量越多,那么,客戶的價值也就越大。這也就印證了我們一帶一路的戰略的價值,因為一帶一路就是把眾多的分散的國家聯系起來。注意,這里不是一般的外交關系,而是實際上的物理連接。誰控制這張鏈接的網絡,誰就是世界的領導者。我以前提過將世界聯系起來本該是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但是他沒有完成,因為普遍的聯系,這是不利于資本家各個擊破從而欺壓世界各個國家的,可是現在我們提出這個戰略,而且是在認真的執行,那些沒有在這個網絡中的國家就會靠攏過來,就會加入到這里面享受普遍聯系帶來的好處,這是難以抗拒的。這樣,越來越多的國家就會加入到這個網絡中來。美國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小。如果美國也這么干,那么世界就會加速聯系,但是在脫鉤政策下,美國事實上是不會真的這么干的。這點我們就不好多說了。
9奧古斯丁提出的2054年這個時間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實際上就是美國崩潰的時間點,2054年,美國全部的國防預算只夠買一架戰術飛機。這還不是崩潰的開始嗎?固然,美國人開始用無人蜂群這種方法調整,但是昂貴的產品就意味著高昂的利潤,以掙錢為目的的資本家怎么可以拒絕這種方法?看來,美國進入了最后三十年的歷史階段了。這點,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美國用發展無人機蜂群的辦法延緩美帝國的壽命是無異于事的。
10從歷史看,大帝國都是因為自己的巨大把自己拖死的,他內部產生的能量已經無法支持其體量了。歷史上大帝國都是達到自然界運行的邊緣后開始收縮的。所以,昂貴的美國軍機和軍費不過是大帝國迅速膨脹的標志,但是終究有一天帝國不能再提供那么大的能量來支撐這個占據全球的資本主義帝國,于是,崩潰就開始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