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矛盾論》(下稱“兩論”)是毛澤東思想、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大政方針政策的重要心法!
其核心程度,就像人的大腦和心臟一樣,如果讀不懂“兩論”,或者壓根沒有讀過“兩論”,那你對毛主席及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就是膚淺的、片面的、狹隘的、不可理喻的。
毛主席的哲學著作有好幾篇,但能夠將他的一切貫穿始終的,“兩論”絕對獨占鰲頭,所以,要學習毛主席及毛澤東思想,非吃透毛主席的這“兩論”不可!
《實踐論》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用這句話來概括可以說是恰如其分,我們完全可以這樣來理解:“調查研究”是實踐的本體,“發言權”是對客觀真理的闡述。
不經過調查研究,想要獲得真理是不可能的,沒有調查研究,讓你發言你自然只可能亂說一氣,絕對得不出什么正確結論。所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實踐論》的要義!
除此以外,《實踐論》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客觀道理就是:人的一切思想行動必須忠于客觀世界,離開了客觀世界,你所做的一切就會動輒皆錯。中國古代歷來信奉往生、靈肉分離等超自然存在,所以人們就相信人死后,靈魂尚在,這是唯心主義的錯誤思想。
毛主席的《實踐論》狠狠地批判了這種錯誤思想,離開了客觀存在的肉體,單純思想靈魂的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活在當下”,更要“活好當下”,甚至必須以當下為最高行動指南,厚今薄古,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才是正確的唯物主義觀點!
在這一點上,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是有過深刻教訓的。比如: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長征,其根源就是洋教條不顧客觀實際的瞎指揮所致。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洋教條不是避實擊虛、瓦解敵人,反而采取了刀子對刀子、堡壘對堡壘,最后只能慘敗。毛主席曾用過一個形象比喻來形容這種愚蠢做法,“叫花子跟龍王比寶”,自己有幾斤幾兩都搞不清楚,最后只能撤離蘇區,被迫長征。這就是思想行動不忠于客觀世界的后果!
《實踐論》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來說,同樣具有無可替代的指導作用!我們曾批判過無數專家教授學者,因為他們那些奇談怪論,完全脫離客觀實際,實在令人忍無可忍。比如:某茅姓經濟學家說,“勞動不創造財富,管理才創造財富。
”言外之意就是打工人拿低工資,企業家拿高工資合情合理;再更進一步來說,就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再比如:某北大教授說,“農民不生產糧食,生產糧食的是土地。”言外之意是沒有農民,我們也不會餓著,反而是因為農民拉低了我們全民經濟水平。
這些言論的錯誤之處就在于脫離客觀實際,發明出一個“超自然的力量”來左右事物發展,本質是客觀唯心主義那一套。如果財富是通過管理創造的,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何解釋?這么簡單的道理,一個經濟學家會不知道嗎?
知道還要這樣說,只能證明此人用心險惡!同理,如果生產糧食是土地的功勞,那原始社會生產力比當今社會低下得多,所得食物比現在少得多又作何解釋?將人的主觀能動性撇除在物質生產以外,純粹依靠自己假想出來的“第三方力量”來解釋,最后必然免不了貽笑大方。
這就是毛主席的《實踐論》所告訴我們的道理!
毛主席的《矛盾論》又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根本規律。我們必須要以此為準則,“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認識特定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并根據這一規律去決定我們的言行舉止。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都是基于矛盾對立統一規律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毛主席雖然在《矛盾論》中講了很多概念,但終究不離以上基本原則,包括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作用等等,無非是對矛盾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應用。
那么,毛主席的《矛盾論》對我們今天的社會又有什么樣的指導意義呢?還記得這些年,我們“發明”的許多詞匯嗎?比如:惡意討薪、惡意返鄉、惡意勞動等等,因為某些不知名狀的事情,社會上產生了很多“惡意”,仔細回想其中的一個個詞匯,我們總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呢?
拿“惡意討薪”來說,在我們看來,勞動獲取報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勞動沒有獲得報酬,就應該采取行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討薪本無所謂惡意,畢竟討薪本身不是事情的本源,欠薪才是事情的本源,有了欠薪才會有討薪。所以,與其說是“惡意討薪”,還不如說是“惡意欠薪”。
但話語權不掌握在勞動人民手里,資本家隨便一運作,黑白就顛倒了!學了毛主席的《矛盾論》我們就知道,主要矛盾是欠薪,討薪只能算是次要矛盾,如果不抓主要矛盾,反而揪著次要矛盾不放,就必然要犯形而上學的錯誤,用狹隘的、片面的眼光看問題。
再拿“惡意返鄉”來說,這個詞出現在口罩事件期間,由于口罩管控,各地外出打工人員過年返鄉存在很大困難,某些地方官員為了守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就將返鄉視為洪水猛獸,一旦發現有返鄉人員,就來個“一刀切”,“先隔離,后拘留”,因此誕生了“惡意返鄉”一詞。捫心自問,即便是在口罩期間,返鄉就如此罪大惡極嗎?自己干部無能,拿不出適宜的管理辦法,將所有包裹一股腦丟給普通老百姓,這種做法究竟是誰之過?
用《矛盾論》的分析方法不難得出:口罩是主要矛盾,但這個主要矛盾背后還有兩面,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地方官員制定相應的返鄉管理辦法,以適應口罩期間的需要,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打工人員過年返鄉則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官員沒有解決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將所有口罩返鄉的鍋甩給返鄉人員這個矛盾的次要方面,這才誕生了“惡意返鄉”這種極不負責任的說法。
有了章程不按章程辦事,是返鄉人員的鍋;沒有章程,或者章程完全不顧實際情況,那就只能是章程制定者的鍋了。口罩事件已經結束,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就比較清晰。
由此可見,毛主席的“兩論”對我們的整個社會確實有著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了搞清楚“兩論”,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李達教授就做了非常多的解讀工作,現存的《<實踐論>解說》和《<矛盾論>解說》,可以算是李達對毛主席這兩篇哲學著作推廣和發展的重要貢獻了,也是李達現存著作中最為經典的兩本。
在青年逐漸認識到毛主席偉大的今天,我們推薦大家認真看一看李達這兩本書,看一看毛主席的“兩論”蘊含著怎樣的智慧。相信其中的諸多學問與今天的社會實際相結合,會令我們眼前一亮、前路光明!
重讀老舊書 ∣好書都在這!
掃碼加微信
客服:1779152618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