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內發展的矛盾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黨內斗爭的問題,這個斗爭不是昨天才開始的,而且現在還沒有停止。
如果考察我們黨自誕生以來,自一九〇三年布爾什維克派形成以來的歷史,并探討我們黨從那時起直到今天的各個階段,那末,可以毫不夸大地說,我們黨的歷史就是黨內各種矛盾斗爭的歷史,就是克服這些矛盾并在克服這些矛盾的基礎上逐漸鞏固我們黨的歷史。也許有人以為俄國人太好吵架,喜歡爭養,愛鬧意見,所以他們的黨是通過克服黨內矛盾而發展的。同志們,這是不對的。這里問題不在于好吵架。這里問題在于存在著原則上的意見分歧,這些分歧是在黨的發展的進程中,在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進程中發生的。這里問題在于:只有為一定的原則、為一定的斗爭目標、為達到目標的一定的斗爭方法而斗爭,才能克服矛盾。在當前政策問題上,在純屬實際性質的問題上,可以而且應該和黨內抱有不同想法的人作各種妥協。但是,如果這些問題和原則上的意見分歧有關,則任何妥協、任何“中間”路線都無濟于事。在原則性的問題上沒有而且不能有“中間”路線。應當成為黨的工作基礎的不是這些原則,便是另一些原則。原則問題上的“中間”路線是引起思想混亂的“路線”,是掩飾意見分歧的“路線”,是使黨在思想上蛻化的“路線”,是使黨在思想上滅亡的“路線”。
西方社會民主黨目前是怎樣生活和發展的呢?它們有沒有黨內矛盾,有沒有原則上的意見分歧呢?當然有。它們有沒有在黨員群眾面前誠懇坦白地揭露這些矛盾并竭力克服這些矛盾呢?沒有,當然沒有!社會民主黨的實踐是要把這些矛盾和分歧掩蓋起來,隱藏起來。
社會民主黨的實踐是要把自己的代表會議和代表大會變成空洞的粉飾太平的集會,竭力隱藏和掩飾內部的意見分歧。但是,這除了引起思想混亂并使黨在思想上貧困化外,是什么也得不到的。這就是過去是革命的而現在是改良主義的西歐社會民主黨墮落的原因之一。
但是,同志們,我們是不能這樣生活和發展的。原則上的“中間”路線政策不是我們的政策。原則上的“中間”路線政策是衰頹的和蛻化的黨的政策。這樣的政策不能不使黨變成空忙一陣和脫離工人群眾的空洞的官僚主義機構。這條道路不是我們的道路。我們黨過去的一切都證實了這個原理:我們黨的歷史就是克服黨內矛盾并在克服這些矛盾的基礎上不斷鞏固我們黨的隊伍的歷史。
拿第一個時期,即“火星報”時期,亦即我們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時期來看,當時在我們黨內第一次發生了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的意見分歧,我們黨的上層終于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布爾什維克(列寧),一部分是孟什維克(普列漢諾夫、阿克雪里羅得、馬爾托夫、查蘇利奇、坡特列索夫)。列寧當時是孤立的。你們要知道,當時對于那些離開了列寧的“了不起的人物”曾發出多少叫喊和呼號!
然而斗爭的實踐和黨的歷史表明,這種意見分歧是有其原則基礎的,這種分歧是直正革命的和真正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誕生和發展所必經的階段。斗爭的實踐當時表明:第一、問題不在于量而在于質;第二、問題不在于形式上的統一,而在于統一要有原則基礎。歷史表明列寧是對的,而那些“了不起的人物”是不對的。歷史表明,如果不克服列寧和“了不起的人物”之間的矛盾,我們就不會有真正革命的黨。
拿下一個時期即一九〇五年革命前夜的時期來看,當時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作為兩個政綱完全不同的營壘,仍然在一個黨內處于互相反對的狀態,當時布爾什維克正處于黨的正式分裂的前夜,他們為了堅持我們革命的路線,不得不召開自己的單獨的代表大會(第三次代表大會)。黨的布爾什維克部分當時何以占了上風,何以博得了黨內多數的同情呢?這是因為它沒有掩飾原則上的意見分歧,并且用孤立孟什維克的辦法來為克服這些分歧而斗爭。
其次,我還可以舉出我們黨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一九〇五年革命失敗以后的時期,亦即一九○七年的時期,當時有一部分布爾什維克,即以波格丹諾夫為首的所謂“召回派”,背棄了布爾什維主義。這是我們黨生活中的一個危急時期。這個時期有許多資格很老的布爾什維克離開了列寧和列寧的黨。孟什維克當時大叫布爾什維克要滅亡。然而布爾什維主義并沒有滅亡,短短一年半的斗爭實踐表明,列寧和列寧的黨為克服布爾什維主義隊伍中的矛盾而斗爭,是正確的。這些矛盾之被克服,并不是由于掩飾了它們,而是由于揭露了它們,由于進行了有利于我黨的斗爭。
其次,我還可以舉出我黨歷史的第四個時期,即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二年的時期,當時布爾什維克已恢復了幾乎被沙皇反動勢力擊潰的黨并驅逐了取消派。這時,也像以往各個時期一樣,布爾什維克之恢復并鞏固了黨,并不是由于掩飾了和取消派之間的原則上的意見分歧,而是由于揭露了并克服了這些分歧。
再其次,我還可以指出我黨發展的第五個階段,即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前夜的時期,當時以布爾什維克黨幾個著名領袖為首的一部分布爾什維克動搖了,不想舉行十月起義,認為這是一種冒險。大家知道,布爾什維克之克服這個矛盾,也不是由于掩飾了意見分歧,而是由于為十月革命進行了公開的斗爭。頭爭的實踐表明,如果不克服這。些分歧,我們就會使十月革命陷于危急的境地。
最后,我還可以指出此后我們黨內斗爭發展的各個時期,即布列斯特和約時期,一九二一年(工會問題的爭論)時期以及其他各個時期,這些時期你們都已知道,我在這里就不多說了。大家知道,在所有這些時期中,也像過去一樣,我們黨是通過克服內部矛盾而成長和鞏固起來的。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呢?
結論就是:聯共(布)是通過克服黨內矛盾而成長和鞏固起來的。
結論就是:以頭爭來克服黨內意見分歧是我們黨的發展規律。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聯共(布)的規律,而不是其他無產階級政黨的規律。這是不對的。這個規律是一切較大政黨的發展規律,無論蘇聯無產階級政黨或西方無產階級政黨都是一樣。如果在小國中的小黨內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意見分歧,用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威信把意見分歧掩蓋起來,那末在大國中的大黨內,通過克服矛盾而發展,就是黨成長和鞏固所必不可少的因素。過去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我想在這里引證和馬克思一起領導西方無產階級政黨達數十年的恩格斯的一段有權威的話。這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當時德國施行反社會主義者特別法,馬克思和恩格斯僑居倫敦,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國外秘密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實際上指導著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工作。伯恩施坦當時是個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他還沒有變成改良主義者),恩格斯常常和他通信討論德國社會民主黨政策中最迫切的問題。下面就是他當時(一八八二年)寫給伯恩施坦的一段話:
“看來大國的任何工人政黨,只有在內部斗爭中,只有在完全符合于一般辯證發展規律的情況下,才能發展起來。德國黨是在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的斗爭中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的,在這個斗爭中連吵架本身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只有被拉薩爾特意豢養起來充當其工具的一幫壞蛋沒落以后,團結才有可能,其實就在那時我們的人去謀取團結也是過于匆忙了。在法國,有些人雖然拋棄了巴枯寧的理論,卻繼續運用巴枯寧的斗爭手段,同時還想為了自己的特殊目的而犧牲運動的階級性質,這些人也必須先行沒落,然后團結才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宣傳團結就是十足的愚蠢。道德的說教對于反對目前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幼稚病是沒有幫助的。”(見“馬克思和恩格斯文庫”第一冊第三二四頁至第三二五頁)
在另一個地方(一八八五年)恩格斯說道:
“矛盾絕不能長期掩飾起來,它們是以斗爭來解決的。”(同上,第三七一頁)
首先必須這樣來解釋我們黨內矛盾的存在并說明我們黨是以斗爭的方法克服這些矛盾而發展起來的。
二、黨內矛盾的根源
可是,這些矛盾和意見分歧從何而來,其根源何在呢?
我想,無產階級黨內矛盾的根源在于兩種情況。
這兩種情況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在階級斗爭的環境中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思想對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使用壓力,無產階級中最不堅定的階層和無產階級政黨中最不堅定的分子往往受到這種壓力的影響。不能認為無產階級是完全與社會隔離而站在社會之外的。無產階級是社會的一部分,它和社會各種不同的階層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黨是無產階級的一部分。因此,黨也就不能和資產階級社會中各種不同的階層斷絕聯系并擺脫它們的影響。資產階級及其思想對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壓力表現于:資產階級的觀念、風俗、習慣和情緒往往通過某些和資產階級社會有一定聯系的無產階級階層而滲透到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來。
第二、就是工人階級的龐雜性,工人階級內部存在著各種階層。我認為無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層。
第一個階層就是無產階級的基本群眾,它的核心,它的固定部分,就是那些早已和資產階級斷絕聯系的“純血統的”無產者群眾。這一無產階級階層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可靠的柱石。
第二個階層就是那些不久以前才從非無產階級,即從農民、小市民隊伍、知識分子中分化出來的人。這批出身于其他階級的人,在不久以前才加入無產階級隊伍,并把自己的作風、習慣、猶豫和動搖帶到工人階級中來。這個階層是滋長各種無政府主義派、半無政府主義派和“極左派”的最好的土壤。
最后,第三個階層就是工人貴族,工人階級的上層分子,無產階級中生活最有保障的一部分,他們力求和資產階級妥協,極愛巴結有權有勢的人物,喜歡“出人頭地”。這個階層是滋長露骨的改良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的最好的土壤。
工人階級的這后兩個階層雖然在外表上有所不同,卻或多或少是培養一般機會主義的共同園地,在工人貴族的情緒占上風時,養成公開的機會主義,而在和小資產階級還沒有完全斷絕關系的工人階級半小市民階層的情緒占上風時,則養成以“左的”詞句掩蓋著的機會主義。“極左的”情緒和公開的機會主義的情緒往往是一致的,——這個事實一點也不奇怪。列寧不止一次地說過,“極左的”反對派是右的、孟什維克的、露骨的機會主義的反對派的另一面。這是完全正確的。如果說“極左派”主張革命僅僅是因為他們盼望革命在明天就勝利,那末很明顯,如果革命一旦受到阻礙,如果革命在明天不能勝利,他們一定會悲觀失望,對革命喪失信心。
自然,每當階級斗爭發展到轉折點的時候,每當斗爭尖銳化和困難加重的時候,無產階級各個階層間在觀點、作風和情緒上的差別,必不可免地表現為黨內的某些意見分歧,而資產階級及其思想的壓力,必然使這些分歧尖銳化,使這些分歧通過無產階級政黨內部的斗爭來解決。
這就是黨內矛盾和意見分歧的根源。
能不能避開這些矛盾和意見分歧呢?不,不能。以為能避開這些矛盾,就是欺騙自己。恩格斯說得對:長期掩飾黨內矛盾是不可能的,這些矛盾是以斗爭來解決的。
這并不是說,黨應當變成一個爭論的俱樂部。相反地,無產階級政黨是而且應當始終是無產階級的戰斗組織。我僅僅想說,對黨內的意見分歧,如果這些分歧是原則性的,不能把手一揮,把眼一閉,置之不理。我僅僅想說,只有為馬克思主義的原則路線而斗爭,才能使無產階級政黨擺脫資產階級的壓力和影響。我僅僅想說,只有克服黨內矛盾才能使黨健全和鞏固起來。
——摘抄自《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5-13頁
1954年人社版
夜深人靜,當我在讀到這些文章的時候,我就如釋重負。其實前人已經充分的進行了說明,我們實在不必要畫蛇添足,實在不必要這樣或者那樣的去解釋。瞎子摸象,一葉障目,都從自我的小九九里解釋社會主義,解釋黨,解釋革命。
歷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前進的腳步也不是個別人,小團體,就可以左右的。
在中國黨為了民族和國家努力奮斗了幾十年后,中國的一些后人,屁股坐歪了。進入新時代,黨內斗爭表現在回歸正統派的歷史地位與背叛初心、背叛社會主義的反動路線之間的矛盾和分歧。這種矛盾和分歧歸根到底是階級斗爭,“以為能避開這些矛盾,就是欺騙自己”。恩格斯說得對:長期掩飾黨內矛盾是不可能的,這些矛盾是以斗爭來解決的。
為什么重提斗爭,正因為“這些矛盾之被克服,并不是由于掩飾了它們,而是由于揭露了它們,由于進行了有利于我黨的斗爭”。
學習黨史,學習聯共(布)黨史,殷鑒不遠,努力記取歷史教訓,走好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
93年前,這里有7小時工作制,93年后的今天,社會主義的中國大地上,996之類橫行無忌!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