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年》:布哈林糾纏列寧
《再論工會、局勢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是列寧1921年1月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內關于工會問題的爭論而寫成的著作。當年1月出版。
在{}“辯證法和折衷主義。“學校”和“機關”}這一部分,列寧給出了折衷主義的基本表現: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1917年寫成,1918年出版)里指出:
這里說一下電視劇《特赦1959》里面的那位戰犯管理所的所長王英光,這位杰出的我軍政治工作者,精通《國家與革命》里的原理,他曾經向經過改造思想覺悟有很大提高的國民黨少將葉立三推薦過列寧的這本書。
從王英光在具體工作中的做法,可以明顯看出他是特別不喜歡折衷主義那一套的,他的做法恰恰是折衷主義的對立面——辯證法。
當然,他不僅深悟列寧之道,也深悟毛主席之道。
他把戰犯劃成三類,一類是打仗的如杜聿明、王耀武,第二類是特務如徐遠舉、周養浩、沈醉,第三類比較少就是康澤那樣的國民黨所謂的政治官員(這樣的人不完全是特務,帶有一點特務性質)。
功德林工作重點,是先改造好打仗的這一類。
《特赦1959》第12集:王耀武重獲新生
在這一類里面,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導下,重點對抗日有功的王耀武作為典型來做工作,首先取得驚人突破。
而對頑固不化的黃維則給予針鋒相對的思想斗爭。
這樣,就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可謂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如果要是搞折衷主義那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
功德林里如果沒有像王英光這樣杰出的干部,毛主席的想法再好也難以“推而行之謂之通”——道器變通的。
毛主席晚年要干部精讀讀列寧著作,那是有深意的。
參考:
被毛主席稱為廣西才子的這位戰犯為何把《矛盾論》與《易經》相聯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