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受一個讀書會邀約,閱讀了曹征路老師發表與1986年的兩篇小說《難得愛一回》和《軍列》,曹老師體現在作品中間,時代變革及其許諾的深刻體悟,達到了異乎尋常的高度。
兩篇小說讀下來,覺得曹老師在那個時期的寫作,就已經包含著深刻的批判性,以及反潮流精神——沒有幼稚地歡呼新時代及其許諾的人的解放潛能。反而,較為深刻回顧了革命后中國的公私領域變革,關懷普遍管理權作用下,人自身的處境與命運,在付出努力與爭取回報方面的各種糾結與問題。
兩篇小說都是從人的命運中間,不斷回應曾經的思考,以及革命時代對老問題提供的新應對。曹老師以文學的故事展開方式,較為可信地呈現出復雜深刻的哲理,以及管理權運作在多個層面的影響,及其背后的總體性,人對于把握自身命運的各種掙扎或者經營,盡數淹沒其中。
在2017年之后,曹老師放棄了文學創作,開始進入歷史和政治,寫作了《重訪革命史、解讀現代性》系列,較為直接地以史論結合的方式,去重新訪問和打開革命的政治實踐及其解放潛能。這樣,就從1980年代那種以文學呈現的朦朧性批判,轉入更為清晰的歷史與政治敘事,看起來,這部分問題意識,是在1980年代的小說創作中間就已經形成了。顯然,在曹老師構思小說之先,是工作與生活經驗的厚度,承載了他反思所能夠達到的深度與高度。
在這里,深切懷念與我們天人永隔的曹老師,他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和毛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從學習和生活體悟兩方面,都有能力深入到生活的底部和基礎,去挖掘主導人們命運的各種主導力量及其運作邏輯,尋找對人生的自覺。我多年很少讀到有深度的嚴肅文學作品了,得益于讀書會的邀請,重新閱讀了曹老師那個時期的兩篇作品,收獲了良多的教益。
另一篇《軍列》,更為深刻地涉及到紅軍連隊的傳統——管理公共領域,如何在后續流傳過程中間,被新的時代精神所異化,以及可能被全面放棄的前景,這部分讀后感另文發出。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難得愛一回》,原載于《廣州文藝》1986年第10期。
一、小說的梗概
小說描寫主角章家秀的愛情,以給初戀寫信的方式,進行了全程回溯。她生命中間邂逅的兩個男人,楊帆是初戀和大學同學,徐又民是后來的同事,學生時代曾著文試圖與之對話的專家;在一次礦難中間徐又民意外地成為她丈夫,還是老運動員(運動中間一貫挨批評的對象)。在故事里,章家秀與前者相戀,但后來失去了聯系,意外地與后者結婚,還有兩個孩子。徐又民去世之后,又重逢了初戀,有了在一起的強烈愿望,因為受到來自公共領域的強烈干預,最后未能如愿。
小說中間,小謝是一個處在同事地位上的評論家,對于章家秀的各種選擇都給出強有力的及時評說;她對于章家秀的選擇,支持她與楊帆的復合與真愛,強烈反對她與權力妥協和“變節”。小說還穿插了一個被家暴的上訪女性的婚姻反復,上訪者被家暴后,忍無可忍,第一次在信訪幫助之下,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有望透過司法程序離婚;然后,又應男方要求,反悔和撤毀訴訟,在復合之后,結果再一次被逼自殺,又重新來上訪,為小謝所強烈反感。
看起來,小謝很強調私人領域的正義,主張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支持女性起來反抗不幸福的婚姻關系;為此,小謝無條件支持主角與楊帆的復合,還不講道理地決絕反對她對于官場需要的妥協;同時小謝也支持上訪者反抗家暴,對于其軟化立場和后退,則持有強烈反感態度。
在私人領域的情感關系方式上,小說隱晦地呈現出“代溝”:年青一代的小謝對于婚姻很積極,但是,卻輕于做選擇,交往了很多人,直到最后也沒有發現滿意的結婚對象;而章家秀本人則反過來,做選擇過于謹慎,對于親密關系特別慎重,還可能有不自覺的抗拒,還使用公共領域的語言訓斥楊帆的“越軌行為”,這給對方以錯誤信號,以為被她所徹底拒絕,在此種挫折感驅使之下,楊帆喪失了繼續主動追求她的動力,選擇后退,然后就斷掉了相互聯系。
最后階段,在主角想要返回愛情,與初戀復合的時候,其已故的丈夫——曾經的老運動員——被市委選定為宣傳對象,作為新時期的知識英雄,以服務于新時期的政策方向和新的正面價值人格化符號,對照“老運動員”的歷史——顯然從前一再作為批評對象是要揭示其身上承載的負面價值,毫無疑問,徐又民作為價值主體而由負轉正,這濃縮了時代精神的根本性轉折。
而公共領域為了完成模范典型的完美構建,需要她作為私人領域的關鍵當事人的無條件配合,不再重組家庭。壓力從四面八方襲來,雖然壓力依然披著舊時代的溫情面紗——以談話和勸導方式出場而非行政處分相威脅來傳遞,但無處不在,連自己的子女也被編織在壓力之網內部,最后,主角從愛情后退和投降了,從對丈夫和孩子的責任心出發,完全配合與滿足了公共領域的安排,還為此得到了提職機會——調去婦聯當主任。
雖非主角自己所愿,但她確實再一次辜負了苦等二十年的初戀,這樣,在小謝的眼里,章家秀完全違背了私人領域應有的道德與正義標準,然后,以最大的惡意猜測她為了在官場所得,主動拿感情做了交易。
曹老師很強調,以生活的真實去承載藝術的真實,表現作品主題或者內在邏輯的可信度。小說最末尾一段的對話,非常有趣,我們讀完整篇小說后,知道主角是不得已而為之,結果非她所愿,而主角與小謝的對話中間,我們憑借了解全部情節演化過程的信息優勢,可以讀出來主角懷有誠意對話的愿望;但是,在小謝看來,章家秀不僅背叛愛情,跟官場需要妥協,撈到了好處,而且說話的每一句,都變成了官場套話,一點點交心和交流的誠意都沒有,滿口官老爺腔調,實屬面目可憎。
二、時代精神與小說的“反潮流”
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兩相對照,對于前期公共領域的遭遇和狀況,小說沒有展示,只是說主角因為四清工作隊的事情,而遭遇到挫折。曹老師這篇小說,對于公共領域的批判性,重點在于針對新時期的公共領域擴張方式,行政權力的強化及其新的運作模式,給私人領域以強加的“過載”,中斷了主角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努力,由此給出了一種批判性理解。
小說的結構相對簡明,傳遞了一種不夠明晰的新體驗,還相對朦朧,彼時文學的主流是跟隨政治,對于強化行政權力的干預,以及高舉知識地位所轉喻技術統治的強化,都是給予一種歡欣鼓舞的雀躍姿態。同時,也是文學最熱門的時期,一大批名人名家崛起,其作品得到城鄉讀者的熱烈接受。
在當時最熱門的傷痕文學潮流中間,對于私人領域的高揚和對文革時期群眾化公共領域的絕對批判,是主導性的想象力;通常,公共領域意味著權力的各種機會主義表現,口頭政治口號掩蓋之下的投機與惡意,臉譜化的絕對壞人“四人幫”或者造反派,給人施加各種無意義和無節制的斗爭與羞辱傷害,個體只能夠回到私人領域——親情、愛情乃至于性(從前是張賢亮,現在是閻連科特別熱衷于這個表現模式),才能夠得到撫慰和治愈。
但是,曹老師這篇小說,已經朦朧地看到了基于技術和行政地位強化,對人自身所帶來的可能傷害,以及不值得信任。
三、宏觀的政治轉換與小說與之對話的歷史背景
改開初期,在強化責任制和按勞分配的名義下,非常強調管理權的集中與激勵手段的強化,這與毛時代承接革命時代的紅軍傳統——強調官兵一致和群眾路線,強調鞍鋼憲法破除絕對分工,是截然有別的宣傳口徑和想象力方向。此后,強調單位制內部,由行政首長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甚至于國家政治層面都有了個體壟斷決策權的總設計師這樣的想象力。
政治轉折的幅度特別大,然后,1981年人民日報的配合宣傳中間,出現“大鍋飯養懶漢”的爆款宣傳口徑,創造性地構建了“積極的干部”和“消極的群眾”這個新的對照性想象力。相比較而言,革命時代則強調積極和有覺悟的群眾,強調好干部是深入群眾和帶領群眾的模范人物,與這個轉型緊密相關,是干部的知識化、年輕化和專業化——個體的人力資本條件——得到格外的突出和強調。
與此同時,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給有文憑學歷的人士,以破格提拔,算是一個能近取譬的想象力方向。胡錦濤溫家寶那一代領導人中間,被作為第三梯隊給予快速提拔的人很多,要不然,一些人到不了那個位置,例如溫家寶地質學院研究生畢業,在地質隊十年后混到政治副隊長(可能副科級干部),然后八年內達到中辦主任(正部級),這可以肯定不是自己找門路爬上去的,沒有時間找那樣的門路。
差不多時間,1981年組織部長宋任窮在人民日報發文,基本上不再培養和提拔群眾性的干部,第一線工農兵經歷和工作評價,就不再作為晉升的資歷在政治上起作用了。干部來源于高校和知識分子身份,從這個時期開始的。選擇徐又民作為宣傳重點,也是這個時期老革命的新創造,樹立典型借以引導和推廣工作的方法。
配合時代精神與宣傳氛圍的巨變,一些印象比較深的事件有:徐遲寫的《哥德巴赫猜想》以陳景潤為主人公,最初發表于1978年1月的《人民文學》第1期;中科大少年班招生,江西贛州的寧鉑13歲考入科大少年班,得到高曝光度的報道;恢復高考全鄉有三人考上大學,似乎有一個可以期待的新的上升通道;國家各種科技獎項的大量頒發,新的知識英雄以個體英雄的面貌出現在媒體上和公眾面前,從前作為黨領導與群眾性科技創新典范的雜交水稻育種過程,在新時期完成了故事新編,并由個體來認領雜交水稻之父的光環。這提供了一個新的想象力,有能力或者技術的個體,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并獲得高度社會肯定,整個的科技體制改革轉型后,加大了對于個體的激勵。
然后,對于外部世界的理解,把西方的富裕發達,理解為對勞動者進行徹底的技術統治和行政統治的結果,視之為現代化的內在政治邏輯。同時,對于四小龍經驗的解讀,也占據很重要地位,這主要是在強調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先,以及無條件接受西方主導的國際分工體系,和相對快速發展速度與民眾生活水平。
在這些想象力變革之后,是政治性的權威出場給出總結和結論,鄧小平以自己的權威地位和表達,以“三個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濃縮和表達的唯一活路,從前的是死路。
對于新的基礎上,強化管理權以及管理程序,視之為重建科學化和理性化生產秩序和生活的歡呼,滲透了改革早期的文學作品。曹老師這篇《難得愛一回》的小說,今天讀下來之后,有點反時代潮流的體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