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注釋】
劉晏:唐朝南華人。傳說他七歲時被唐明皇舉為神童,授翰林院正字(官名)。
祖瑩:北齊人。傳說他八歲時就能詠詩。
李泌:唐朝京兆人。傳說他七歲時能就棋作詩。
【大意】
唐朝劉晏,剛七歲,就被舉為神童,做了正字官。
他雖年紀很小,就登上了為官作宦的仕途。
祖瑩八歲時,即能吟詩。李泌七歲時,就能就棋作詩。
【批判】
這三個“神童”故事,孔孟之徒一再宣揚,目的就是傳播反動的“天才論”。
人的知識、才能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問題,具有不同階級立場、不同世界觀的人,有著不同的回答。
孔老二及一切反動統治階級的代言人,都竭力宣揚所謂“圣人”“上智”的知識,才能是先天就有的,他們是所謂“生而知之”的“上等人”。唯物主義者則認為人的知識、才能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從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中來。
從古到今,一切反動統治階級,總是大肆宣揚“生而知之”的“天才論”,把它作為維護剝削階級反動統治的精神支柱、復辟倒退的理論綱領。
一切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人物,也總是把自己打扮成超人一等的“至尊”“貴人”。兩千多年前,孔老二自吹自擂“天生德于予”,叫嚷上天賦予了他“治天下的圣德和使命”,鼓吹“生而知之者上也”,要人們相信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是符合“天理”的,奴隸主應該統治奴隸,奴隸們則應永遠受他們剝削和壓迫。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的那樣:宣揚唯心主義“天才論”的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人們必須向天生的貴人和賢人屈膝”,世界“應該由貴人、賢人和智者來統治”。
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七億中國人民,不信“天命”干革命,不靠“天才”靠實踐,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斗爭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創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如我縣岳灘大隊的貧下中農,在斗爭實踐中,落實農業《八字憲法》實行科學種田,積累了一整套小麥高產穩產的經驗,寫出了《小麥生產的斗爭實踐》一書,今年一季小麥畝產過了“長江”。又如肖村大隊科研站,為革命選育小麥新品種五十多個,今年奪得了坡嶺旱地小麥畝產五百三十斤的好收成。這些鐵的事實,對孔孟之道宣揚的“生而知之”的“天才論”,是有力的批判。
1974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