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昨日更新《阮小七的漁歌》一文,引起了讀者們對水滸傳的討論,借此機會繼續討論吳用和李逵兩個人物。
教員曾經說過,“《水滸》這本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偉人的這番話,是針對時局有感而發,其對水滸及水滸中的人物所賦予的意義,已經超過了原著本身的內涵。而我們今天所要談的,肯定是針對當下再對其人物進行新的解讀和認識。
比如,教員又評價到,“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投降。”時至今日,筆者覺得,經得起考驗的是阮氏兄弟,昨天文章也略微說了一些,而吳用、李逵還是需要再分析分析。
吳用是什么人呢?曾有一首《臨江仙》,贊美吳用: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吳用作為一個秀才,卻有一身武藝,敢在劉唐和雷橫相斗之時,可見有些本事。晁蓋被劉唐說動要截取生辰綱,第一個要找的就是吳用,吳用既不驚訝,也不推辭,可見膽色十足,對這股不義之財的來源、對大宋官場蔑視十足。
吳用身為秀才,卻沒能在大宋官場上得過一官半職,身處鄉村擔當私塾先生,又練就一身武藝,結交晁蓋這樣的豪杰,可見,其本身就是個想做、敢做大事的知識分子。
晁蓋的起義隊伍加入吳用這樣的人,對劫取生辰綱事業是有著主導作用的。吳用首先說明了參與這個事業的人貴精不貴多,七八個好漢方可;其二,吳用主動去說動了三阮兄弟,至此七星聚義方成。
吳用說動三阮也很有意思。第一步他先故意幾次用買魚的說辭來試探阮氏三雄的生活近狀。三阮無奈倒出實情,梁山有強人而無法捕得大魚。
第二步問官軍捉拿梁山賊寇之事而得知三阮對官軍的不滿并羨慕梁山生活,第三步問為何不加入梁山而得知梁山之虛實。
第四步吳用又以晁蓋最近有一樁富貴買賣假意勸三阮半路劫之,得出三阮對晁蓋的態度。
最后,吳用才把真實目的告訴三阮,一起干事業。
可以說,在梁山隊伍壯大的過程中,吳用招攬人的作用無與倫比。不同于宋江名聲在外,好漢們會納頭便拜,宋江便不加選擇見人就收,連王英、燕順這樣的人渣都要。吳用的招攬更有選擇性。吳用功不可沒。
但吳用畢竟是一個秀才,他不能獨立存在。當代表被壓迫人民的晁蓋和代表舊強盜、舊軍官的宋江發生分歧的時候,吳用是逐漸滑向于宋江的。他離宋江只差五十米了。
吳用仍然不忘自己秀才本色,學而優則仕,能仕就不用當反賊,從這一點出發他更傾向于宋江,宋江出征各地也多帶吳用,反而是晁蓋出征曾頭市,當初智取生辰綱的人馬連白勝都帶上了,卻沒有帶上吳用。此役,晁蓋身亡。
吳用跟隨宋江之后穩坐了第三把交椅。之后一直奉宋江路線為圭臬,只到自縊而死。
吳用這樣的人,即使智謀再高,算計再多,即使起點是晁蓋的軍師,智取生辰綱時的老資格,但我們講蓋棺定論,最后他追隨宋江,在弟兄們陷入朝廷借刀殺人的陽謀中紛紛陣亡而不能為力,在宋江被害死后自己也灰心自縊時,他可想過晁蓋當年的勸誡?
我們還說,“路線不對,知識越多越反動”。當晁蓋還在的時候,吳用的智謀韜略為梁山替天行道事業的壯大是不可或缺的,但當他選擇了追隨宋江之后,他的陰謀詭計越是帶領梁山不斷獲取勝利,越是遭到朝廷的忌諱,最終在和方臘起義軍的消耗中,替朝廷消滅了不少梁山兄弟。
這樣虎頭蛇尾的吳用,就是一個堅定的宋江招安路線的執行者,不是投降派又是什么?
(因篇幅原因,李逵下篇再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