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志老師以自己的忠誠和真摯,終成另類。永不妥協地寫著文章,艱難地向讀者奉獻著或舊文或新作。
老師的文章滋養著我們的精神。
品讀老師的文章,每有感悟。于是,我將品讀老師這幾年寫的«新集舊作»系列文章的感悟和留言,集納成文,取名«不妥協直到贏•張承志新集舊作留言錄»。
留言文章:«不妥協,直到贏»
留言時間:2020年4月15日
留言內容:
去的那個人沒有粉身碎骨,正是很多不妥協直到贏戰士的堅持,我們已隱約看到地平線上的桅帆。我們堅信,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沖鋒吶喊的戰士有時改變斗爭的策略,不失為一種戰術!
留言文章:«不妥協,直到贏»
留言時間:2020年4月15日
留言內容:
先生既以筆為旗,已然戰斗到現在,這樣的戰斗何不堅持,有時吶喊比子彈更重要,懇請先生三思!
留言文章:«天道立秋»
留言時間:2020年8月7日
留言內容:
張老師,歷史并沒有完結,天道即人心。等到環球同此涼熱,這樣的證明終將被歷史推翻。或者說,當人心推翻了這樣的結論,環球終將同此涼熱。
留言文章:«高貴的精神»
留言時間:2020年10月22日
留言內容:
富足和教養,生存還是毀滅,先生在鐵房子里的吶喊,教員在西方山洞的思考,曾經的少年護衛,高貴的遺產,沒有湮滅,高貴的未來,正在誕生,那吶喊,那思考,那護衛,仍在延續!
留言文章:張承志«書法展示»其一
留言時間:2021年2月22日
留言內容:
活著,就要面對。期待老師的旗幟再次招展,期待老師的無意反顧,哪怕只為一直關注關心老師,一直尊崇老師的人們。
恭祝老師在新的一年里闔家安康!
留言文章:張承志«"丁玲獎"有感»
留言時間:2021年12月6日
留言內容:
所謂赤子之心,不過不忍二字。教員如此,先生如此,魏老如此,老師亦如此。唯有不忍,才能不怕粉身碎骨,唯有不忍,才能吶喊,唯有不忍,才能站在新世紀門檻上,唯有不忍,才能不屈。
留言文章:«把黑夜點燃»
留言時間:2022年1月15日
留言內容:
把黑夜點燃的,是星,是燈,是火。
刺破昨日黑夜的星,是犧牲了的人民英雄和民族脊梁。
點燃現時暗的,是燈,是火,是那勤勞,善良,沉默的人民群眾。
他們就是那六億月薪千元的老百姓,為了下一代的一套房,掏空了六個口袋,因為幾十萬元的治療費,悄悄離開了醫院,為了子女的學費,蹲在城市工地的角落啃著冷饅頭。
喧囂,圍攻和誹謗,更能閃亮本質,堅忍地度過沉默。老師。
因為有星,有燈,有火,我相信天道的恒定。老師。
天已微明,老師。
留言文章:«樹梢上的心»
留言時間:2022年2月23日
留言內容:
曾有"魯迅活著會怎樣"的傳言,會怎樣?但魯迅先生活著的時候,卻沒有躲進小樓,而是怒向刀叢,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
教員稱魯迅先生為"現代中國的圣人"。
魯迅先生評價教員"頗有山大王氣質"。
魯迅先生和教員的心是相通的。
老師是當代最接近魯迅先生的作家之一,我想,老師和魯迅先生,和教員的心也是相通的。
老師如果活在魯迅先生的年代,會怎樣?
老師"沒有下海,沒有出國,沒有投靠權力和資本,沒有臥軌自殺,而是勇敢的舉起了投搶"。我尊崇老師,不知為什么,讀老師的文章,總有讀到某處猶如爬山看到山頂的召喚而心有所感,讀完抬頭,若有所思,又不知所思何?
曾在老師的文章后留言"天道即人心",老師的文章多次出現天道。老師,天道沒有輪回,人心需要爭奪,事情的曲直是非,答案在哪里?
留言文章:«看那匹蒼白的馬»
留言時間:2022年4月19日
留言內容:
愛因斯坦曾說過"上帝不擲骰子"。因為宏觀的宇宙是如此的精準。但在微觀的世界,卻有只薛定諤的貓,是生是死,無從確定。
那么,人類社會呢?
有人類社會宏觀世界擲骰子的上帝的那只手嗎?
有人類社會微觀世界無從確定生死的薛定諤的那只貓嗎?
誰在導演世界?
教員曾說過,世界上無論什么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總是要不斷產生對立物的。矛盾是永遠存在的,一萬年以后還是有的。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何去何從?
留言文章:«聾子的耳朵»
留言時間:2022年4月27日
留言內容:
文章為時為事而作。
譬如有個院子,一個瞎子,一個聾子,一個啞巴 ,一個耳聰目明之人。院子外犲狼環伺。
如何?
先生(魯迅)的戰斗雖是孤獨的,但先生的吶喊終是驚醒了他們,先生的標搶刺破了瞞和騙的大幕。
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學習的季節已過。
期待老師為時為事而作的文章。
留言文章:«凝視黑夜»
留言時間:2022年5月2日
留言內容:
在這個節日,又看到了老師為時為事的文章,為老師高興,為自己堅信戰士終究是戰士高興。
老師,因您的思索,您的訴說,在您不在年輕的時候,必定會指引更多的年青人思索,訴說,這就是戰斗,這樣的戰斗是有意義的!
是的,天就要亮了,您的思索與訴說,就是更強大力量的集結號!
祝老師節日快樂,祝老師身體安康!
留言文章:«最后一次讀保爾•柯察金»
留言時間:2022年5月28日
留言內容:
七十四歲的冬日,老師重讀保爾,耳際炸裂著烏克蘭戰爭的炸彈,眼際所現是上海人忍受著瘟疫的折磨,老師總想把話題限定于文學,說著讀者的質地。
其實,我們又能逃掉什么呢?
二二年正月初二,九十歲的母親走了,想對母親說的,不想對母親說的,都已無法言說。五十三歲的我開始思考個體生命的意義,讀著老師的文章,我時常思考文字的意義。
舊園風雨好兒郎,小樓蕭瑟憑欄柵。故紙堆里尋微義,四方游走寫蒼黃。俯仰天地不蹉跎,半是激蕩半飄零。...
老師無疑是忠誠的,真摯的。
但革*命*,是革*命*者*的特權么?
留言文章:«最后一次讀保爾•柯察金»
留言時間:2022年5月29日
留言內容:
是的,民族,兒子,文學,族,類,革*命。
正如教員所說,他們是想跟著走的。
可是,走著,走著,是正道還是歧路?
曾經,先生努力喚醒了沉疴鐵屋的我們,
曾經,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在大道上,
老師,走得久了,是倦怠了,還是想回頭了,
我們需要忠誠和真摯的老師拿著槍,指著自己,指著遠方,對我們說:搶在手,跟我走!
以一首小詩致敬老師:
舊園風雨好兒郎,
小樓蕭瑟憑欄柵。
故紙堆里尋微義,
四方游走寫蒼黃。
俯仰天地不蹉跎,
半是激蕩半飄零。
沉疴鐵屋終須醒,
何不以筆再為旗。
留言文章:«最后一次讀保爾•柯察金»
留言時間:2022年5月30日
留言內容:
*革*命*,不是*革*命*者*的特權,
文章,也不是書齋里把玩的瓷器,
*革*命*,也是跟著走的懵懂,
文章,是忠誠者的舉旗,是真摯者的斷喝。
走的久了,有倦怠者,有心有旁騖者,
我們需要忠誠者的舉旗,需要真摯者的斷喝。
當下,少有忠誠真摯者,跟著走的我們需要老師的舉旗和斷喝。
老師,不再是舊園兒郎,不再小樓憑欄柵,微義已尋,蒼黃已寫,舉旗和斷喝是忠誠真摯的老師的宿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