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中國共產黨黨史講義(二)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的開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無產階級的成長和特點
中國無產階級是19世紀后半期中國社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自從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為了侵略的需要,就開始在香港以及上海幾個通商口岸設立船舶修理,印刷,市政服務等類性質的企業,從此,也便出現了受雇于這種帝國主義企業的最早的中國工人。接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逐漸加深,受雇的中國工人也逐漸增多。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幾十年中,一部分中國商人,地主和官僚,逐漸投資于新式工業,使中國產業工人的數量逐漸增加起來。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在中國實行資本輸出,工廠礦山迅速開辦,這時中國民族資本也開始有了初步的發展,所有這些發展,都同時促成了中國無產階級的發展和壯大。中國無產階級不但是伴隨著中國民族資本的發生和發展而來的,而且首先是伴隨著帝國主義經營的企業而產生的,它比中國資產階級來,年齡和資格更老些,社會力量和社會基礎也更大些。
中國無產階級誕生以后,就參加了反帝反封建斗爭。早在1858年,為了反對英法侵略軍占領廣州,香港工人就曾經舉行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罷工。以后,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壓迫,中國工人還進行過多次斗爭。據不完全統計,自1895年到1913年,工人罷工事件即達71次。辛亥革命時,一部分工人參加了反對清王朝的革命,1906年江西湖南間的萍鄉,瀏陽起義,有安源礦工6000余人參加。1911年革命以后,在上海和唐山一度出現工會運動。但是,這時無產階級的力量,還很微小,據1894年的估計,近代工業雇傭工人人數還不滿10萬人,斗爭也是完全自發的。無產階級還只是當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追隨者參加了革命,不能獨立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辛亥革命失敗以后不久,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爆發。歐美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歐洲的戰爭,結果,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強,日商廠礦迅速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歐美帝國主義國家放松對中國的壓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隨著這種發展,中國無產階級的力量也進一步成長起來了。到了這次世界大戰后,工礦企業和海員鐵路等企業的中國工人,合計接近200萬人。產業工人在全國人口中雖然只占一個很小的數量,但是由于無產階級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加上它的集中程度高和生產上的重要性,它在政治上能夠發揮的作用卻永遠超過它在數量上所占的比重。而且,除現代產業工人外,城市小工業和手工業的雇傭勞動者和商店店員有1000多萬人,如果包括。如果包括農村中的雇農,貧農和其他出賣勞動力的人在內,那么無產者和半無產者的數量及占全人口半數以上。
中國無產階級除了一般無產階級的基本優點,即與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富有組織性紀律性,沒有私人占有生產資料等以外,還有它的許多特殊的優點。中國無產階級身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本主義三重壓迫,而這些壓迫的嚴重性和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見的。因此他們在革命斗爭中比任何別的階級來得更加堅決和徹底。他有反帝反封建的優良傳統,卻沒有歐洲那樣的社會改良主義的經濟基礎,除極少數工賊之外,整個階級都是最革命的。同時由于從破產農民中出身的成分占多數,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農民有一種天然聯系,便于同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經過辛亥革命失敗以來的深刻教訓和本身力量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無產階級獨立的登上政治舞臺的條件已經成熟了,只要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起來,就能夠完全的肩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任務了。
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
1917年,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下,俄國發生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開始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人民民主專政》)十月革命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從此,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拋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隨著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中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逐漸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這就使中國的面目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偉大的十月革命的消息剛傳到中國時,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正在緩慢地發展著。十月革命給了革命的知識分子以很大的鼓舞。魯迅在1918年4月發表了他的第1篇創作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五四反封建文化革命的第一聲春雷,它不僅第1次用創作的實踐推動了真正的文學革命運動,而且揭開了“反對吃人的禮教”的斗爭,引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來對孔子思想的迷信。這個口號變成群眾的革命口號,是中國思想界在歷史上的新飛躍。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從此才真正的高舉起來了。
接著,中國人民從實踐中懂得了十月革命和自己的斗爭利益的一致,一批贊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逐漸產生了。1918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資產階級激進民主派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兩篇宣傳十月革命的文章:《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這時,許多人以為中國會成為歐戰中的“戰勝國”,會給國家帶來好處,也跟著協約帝國主義國家一道,高叫“公理戰勝強權”。在這種極端錯誤的輿論聲中,這兩篇文章首先宣傳了十月革命,并勇敢的宣告:“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曾經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這些文章在世界觀上還沒有跳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圍。世界革命的勝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終究并不是一回事。歷史立刻用嚴峻的事實糾正了這種誤解,迅速提高了人民對反對帝國主義的認識,促成了五四運動的爆發。
1911年1月,中國作為“戰勝國”,派代表出席了法國巴黎舉行的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平會議”。巴黎和會實際上是帝國主義戰勝國的分臟會議。在會上,對日本帝國主義堅持要它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英,美,法等帝國主義狼狽為奸,支持日本的無理要求。而中國代表提出的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主權,取消日本“二十一條”等要求被和會無理拒絕。而且人們從和會的消息中得知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奪取山東特權的要求,竟是早在1918年9月《山東問題秘密換文》中,便已由段祺瑞政府秘密表示“欣然同意”了的。這時,軍閥政府又準備在在宰割中國的“和約”上簽字這個事實,徹底的暴露了帝國主義的猙獰面目和軍閥政府的為虎作倀,嚴峻的表明了這次戰爭“勝利”的實質。
4月底,巴黎和會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群情激奮。5月4日,北京學生3000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示威游行。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合約簽字”,“取消二十一條”,“抵制日貨”等口號,一致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簽訂“二十一條”時的外交次長,這時任交通總長),陸宗輿(簽訂“二十一條”時的駐日公使,這時任幣制局總裁),章宗祥(這時的駐日公使)。游行隊伍向東交民巷使館區出發,被阻之后,又到趙家樓,沖進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正在曹家的章宗祥,并放火焚燒曹宅。五四運動就這樣開始了。從這一天起,運動迅速由北京向全國發展,天津,上海,長沙,濟南,武漢,廣州等地的學生也紛紛舉行示威,表示聲援。
五四運動在其開始時,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三部分人的統一戰線共同進行的。軍閥政府妄圖用暴力撲滅群眾運動,到6月3日,北京實行大逮捕,被捕的有近千名學生。其他學生也隨著進行逮捕和鎮壓,在這嚴重時刻,中國工人階級挺身而出,站到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第一線。6月5日,上海工人發動了大罷工,參加了由紡織機械,電力,市政,海運,印刷等各業工人六,七萬人,加上搬運工人,碼頭工人,手工業工人,店員等10多萬人。6月10日,罷工達到高潮。滬寧,滬杭,淞滬等鐵路工人舉行總罷工,上海水陸交通全部斷絕。罷工工人不顧反動軍警的鎮壓,不管饑餓,以大無畏的精神堅持斗爭。同時唐山,長辛店,天津,長沙,濟南,南京,武漢,杭州等地工人,也相繼舉行示威游行和罷工,在工人,學生的推動下,上海等地的商人也舉行了罷市。 六三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了覺悟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顯示了他的強大威力,成為五四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主力軍。在工人階級和全國各階層人民的堅決斗爭下。段祺瑞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這三個賣國賊。6月28日,宣布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從此以后,資產階級退出了運動,革命的工人和學生則是堅持把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引向深入。
五四運動是在當時世界革命號召之下,是在俄國號召之下,在列寧號召之下發生的。它帶著辛亥革命所不曾有過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姿態,表明中國的民主革命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五四運動促使大批贊成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學習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性,認識到工人階級在革命中的歷史地位,開始在廣大群眾中傳播馬列主義,走向和工農結合的道路。
從這時起,革命報刊如雨后春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逐漸加強,發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五四運動標志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開始 “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1912年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論)
毛澤東同志革命活動的開始
代表著五四運動的這個正確方向的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毛澤東同志于1893年12月26日誕生于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少年時代就積極參加勞動,建立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的階級感情。青年時代起,積極尋找中國革命的道路。1911年辛亥革命時,他剛到長沙讀書,還是一個18歲的中學生,便參加了新軍,積極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因革命失敗而退伍復學。1915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時,他正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又參加了反對帝制的斗爭。從那時起,毛澤東同志就著手進行團結進步青年,準備革命力量的工作。1916年,他利用暑假深入農村,調查農民生活。1917年冬,他在長沙創辦工人院校,親自講課,在產業工人中做文化宣傳工作,經過長期的醞釀和籌備,1918年4月,成立了革命的青年團體“新民學會”,把研究新思想,尋找改造中國和世界的道路當做主要任務。“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個名句充分的表達了他青年時代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和革命的凌云壯志。同年9月,為了組織和促進留法勤工儉學的工作,他帶領一批湖南青年第1次到北京,并在那里工作到第2年2月。這時,正是十月革命在中國開始造成廣泛影響,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傳播的時候。他利用北京的有利條件,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深入到長辛店鐵路工人中進行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就是最早的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
(原注:新軍是清朝末年編練的新式陸軍。由于革命黨人的秘密工作,不少地方的新軍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力量,武漢和長沙等地起義,都是由新軍發難的。)
1919年3月,毛澤東同志回到長沙。五四運動爆發后,他立即在湖南組織響應。5月7日,以新民學會會員的核心愛國學生在長沙舉行示威游行大會,聲援北京學生。6月3日,成立了湖南學生聯合會,長沙各校實行總罷課。學生走向社會,斗爭的浪潮迅速向全省擴展。6月中旬以后,北京,上海資產階級借口罷免曹,陸,章和拒簽和約的目的已達,極力使運動就此止步。而湖南的斗爭,卻是向前發展的。7月9日,在學生聯合會的推動下,又是成立了湖南各界聯合會。長沙的工人,學生,教員紛紛組織起來,廣泛開展查禁日貨等反帝愛國斗爭。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也參加了斗爭的行列。
1919年7月14日,毛澤東同志創辦了著名的《湘江評論》,宣傳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猛烈抨擊舊文化。他不僅給湖南的群眾運動以有力的強力的思想領導,而且引起了全國進一步思想界的重視。《湘江評論》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寫的,代表了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正確方向。它深刻地闡明了十月革命之后的世界形勢,把五四運動看成整個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宣傳了民眾的那個聯合思想。
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思想文化戰線上的斗爭。他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尖銳地揭露了孔孟之道是2000多年來反動統治階級壓迫和奴役人民的專制思想,也是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封建軍閥壓迫和奴役人民的反動工具,人民要獲得徹底解放,就必須徹底打破孔老二禮教的桎梏。他指出只有打破孔孟之道的思想統治,才能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喚起人民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毛澤東同志對孔孟之道的批判,推動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發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傳播,代表批孔斗爭的正確方向和路線。
1917年七、八月,當群眾斗爭正在勝利發展時,湖南督軍張敬堯加強了對革命的鎮壓,下令解散學生聯合會,查禁《湘江評論》。壓迫欲大,反抗欲裂。9月起,毛澤東同志發動群眾開展驅逐張敬堯的斗爭。12月張敬堯野蠻的鎮壓長沙各界人民焚毀日貨示威大會,更激起驅張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開來。1920年處第2次到北京,4月又由北京到上海。在這期間,《共產黨宣言》等著作的中譯本開始出版,他抓緊時間刻苦地學習了這些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
(原注:張敬堯屬皖系軍閥。1918年,直皖聯軍戰勝湘桂聯軍后,張敬堯進入湖南,任督軍,駐長沙。在湖南無惡不作,為當地人民深惡痛絕。1920年,直皖矛盾轉劇,湘軍乘機緊進逼。六月,張敬堯不戰而潰,退出湖南)
五四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在斗爭中成長,是五四運動從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的具體體現。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五四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表明了建立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已經成為日益迫切的歷史任務。1920年,當毛澤東同志還在上海的時候,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準備工作正在開始。
中國共產黨的籌建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幫助。1920年春,帝國主義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失敗,封鎖被打破,蘇俄和我國的交通恢復。根據列寧的“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戰斗號召,共產國際派代表來到了中國。到了這時,中國人民才突破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的封鎖,看到了蘇俄政府1919年7月發表的對華宣言,同帝國主義侵略野心形成鮮明的對照,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人民“走俄國人的路”的決心。在共產國際代表的推動下,1920年5月,中國第1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9月,《新青年》改組為小組的機關刊物,11月7日,又創辦了秘密的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翻譯和介紹一些馬列著作和國際共運經驗,曾起過宣傳社會主義的作用。7月,毛澤東同志在驅張運動勝利后,從上海回到湖南,也立即積極進行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發起成立文化書社,傳播革命書報,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機關。8月,組織了俄羅斯研究會,并提出由俄勤工儉學的問題。9月,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同時北京,濟南,廣州也在9月間先后成立共產主義小組。10月,武漢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共產主義小組的領導下,各地還相繼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年8月,首先在上海發起和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長沙,北京,武昌,廣州等地也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在共產主義小組的領導下,工人階級蓬勃發展。各地創辦了工人學校,工人俱樂部和新的工會,出版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如上海的《勞動界》,北京的《勞動音》,廣州的《勞動者》。在湖南,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工人運動,1920年12月,他指出工人要達到解放,只有提高自己的覺悟,組織強固的團體。他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去,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積極分子,并經過他們去聯系廣大工人。到1921年上半年,長沙的產業工人和手工業工人已逐步組織起來。1921年“五一”勞動節,長沙工人舉行了游行示威大會,提出了“加強團結”的戰斗口號。
黨的籌建過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各種資產階級反動思想的過程。自從五四運動爆發,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傳播,帝國主義和國內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就極力宣揚反動思想,破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首先向馬克思主義發起進攻的是以胡適為代表的實用主義哲學。1919年5月,胡適約請美帝國主義的御用學者杜威來華“講學”。7月,他自己又發表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提倡改良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革命。這種宣傳標志著一種舊的新文化運動統一戰線的分化。但是胡適卻把他的黑貨冒充“新文化”,用來欺騙群眾。接著,另一種以研究系政客梁啟超,張東蓀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也趁機宣揚起來。從1920年間,他們請來英國資產階級哲學家羅素到處講學,大肆宣揚基爾特社會主義,口頭上主張溫和的共產主義,實際上要求發展資本主義。同時,無政府主義者鼓吹俄國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宣揚絕對自由,提倡與互助主義代替階級斗爭,他們還組織無政府主義的團體,和馬克思主義爭奪工人群眾,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所有這些反動思潮,當時一起自稱新文化,使一些人一時難分真偽。一些地方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甚至有個別共產主義小組都嚴重的受到了這類思想影響,或有異己分子混入。究竟是信仰和遵循馬克思主義呢?還是跟著這類反動思想跑呢?這是中國將走向何處去的兩條道路的斗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地進行了反對三大反動思潮的群眾斗爭,把革命群眾團結到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來,清除異己分子,為建立真正的無產階級的政黨奠定了基礎
(原注:研究系是一地主買辦階級代表梁啟超為首的一個反動政治團體。1916年,梁啟超任北洋軍閥政府財政總長。他和湯化龍等封建官僚,反動政客組織了憲法研究會,簡稱研究系,依附于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成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反革命統治的工具。
基爾特是行會一詞的英語譯音。基爾特社會主義,是20世紀初流行于英國的一種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它主張通過和平的途徑,用所謂基爾特社會來代替資本主義制度。)
在批判這些反動思潮的斗爭中,毛澤東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和蔡和森同志的通信等文章中,反復批判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指出政治改良絕無希望,主張舉起馬列主義的旗幟,改造中國與世界,他還針對基爾特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指出一切反動階級非等到人家來推倒,決沒有自己肯收場的。因此,只有馬克思式的革命,俄國式的暴力革命道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毛澤東同志在新民學會湖南廣大進步青年中深入進行革命工作,劃清了兩種思想和兩條道路的界限,幫助了革命者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并使湖南無政府主義者黃愛,龐人銓轉變過來,清除了無政府主義在工人中的影響。毛澤東同志親自領導的戰勝反動思潮的群眾斗爭,是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同資產階級大論戰的典范。
在這場大論戰中,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和廣州通過《新青年》等刊物,也進行了一些理論批判,記過一定的作用。但是,陳獨秀根本不懂得馬列主義,他所寫的批判文章不僅脫離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而且繼續宣揚了錯誤的觀點,在共產主義運動中,這種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不相容的方向的出現,預示著未來的黨內兩種思想兩條路線斗爭的必然性。
關于建立一個怎樣的黨,按照什么原則來建黨的問題,也是在斗爭中明確起來的。就在對資產階級反動思潮的批判中,毛澤東同志闡明了建黨原則。1920年下半年,毛澤東同志在和蔡和森,向警予同志的通信中,深入討論了建黨問題,提出了正確的建黨原則。毛澤東同志等認為,要達到改造中國和世界的目的,必須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通過革命斗爭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因此,首先就要成立一個主義明確,方法得當的無產階級政黨,就要組織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組,先鋒隊,作戰部。毛澤東同志在和同蔡和森同志討論建黨的方針時,深刻的指出:這個黨必須以唯物史觀作為哲學的基礎,就是說黨必須通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指出這個黨必須密切的聯系群眾,黨員應當分布于工廠,農村,機關及其其他一切有群眾的地方,成為一切群眾運動的領導者和先鋒隊。在黨的組織原則方面,主張必須是高度集中的又有民主的組織,必須有鐵的紀律。只有這樣,才能養成有組織有覺悟的革命戰士,以便擔負起偉大的革命事業。他們還明確提出黨必須采取徹底革命的方法,堅決反對各種改良主義,發動人民群眾,推翻反動政治統治,把政權奪到自己手上。總之,毛澤東同志堅決主張建立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基礎,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適應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密切聯系群眾的共產黨。他們認為只有建立一個這樣的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運動結合的基礎上,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基本上成熟了。1921年7月1日(后來考證不是該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選代表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有毛澤東,董必武,何叔恒,陳譚秋,王燼美,鄧恩銘,李漢俊等12位代表,代表70名黨員。共產國際也有代表出席了會議。大會進行到第4天遭到帝國主義密探的干擾,最后一天遷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繼續舉行。
大會討論了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和機構等問題。在討論中出現了兩種錯誤思想:一種是合法主義的傾向,認為無需建立有紀律的無產階級政黨,只要建立知識分子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公開組織。一種是關門主義的思想,反對任何公開形式的工作,認為知識分子都是資產階級思想的代表,因一概拒絕他們入黨。大會否定了這兩種錯誤思想。大會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第1個黨章規定的,實行武裝斗爭,無產階級專政和最后消滅階級的基本政治綱領。大會選舉的中央領導機關,陳獨秀沒有出席會議,但由于他在新文化運動中的聲名和黨初創時期的幼稚被選為總書記。
黨的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是近代中國歷史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運動相結合的光榮產物。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為了尋找解放自己的道路,前仆后繼,犧牲奮斗了80年,直到這時才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才有了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到達勝利的革命政黨。“中國產生了共產黨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中國革命有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這是奪取勝利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候,雖然只有幾十個成員,幾個共產主義小組,但是,這是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黨,這是新生力量,而新生力量本質上從來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共產黨一成立,“接著就是進入政治斗爭”(《論人民民主專政》)“一大”閉幕后,黨在一些省,市迅速建立地區性的組織,推動當地革命斗爭的發展,中國革命就以雄偉的步伐很快向前邁進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