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們為什么讀書?
紅樓夢里面寶釵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
現在的上海,很多人看不懂,理解不了,依我看,不是上海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很多人,已經不讀書了。
我今天推薦一本書,大家只要讀一讀,就什么都明白了。哪怕只閱讀它的最后一章,更甚至只閱讀這一章的第二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局限性》,也不至于被眼前的亂象迷了雙眼!
別說是上海,讀完該書,我可以說,你對整個世界,都將具備一種透視能力!比如你看下圖:
是不是眼前一亮?
這本書,大家看看,可是1993年編寫的,距今已經快30年了!
最后,我想引用書中一段話,來表達我們的當下。并借此讓大瞧瞧,這本30歲書齡的舊書,思想上是怎樣的年輕、成熟和強壯——
“資本積累過程中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所派生的各種矛盾的發展,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成功與失敗、先進與落后、發展與倒退、繁榮與衰落。
這個社會在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高度發展和文明的同時,產生并不斷產生出無數違反常理的現象和趨勢:創造財富的勞動動者不能占有財富,減輕勞動的機械成為加強勞動的工具,就業手段的擴大反過來增加失業人口,社會生產的發展必須被生產下降所打斷,產品的極大豐富卻不能消滅貧困現象,社會文明的提高產生出更多的犯罪和墮落,伴隨著社會進步出現了越來越普遍的失望、不滿和沮喪。
這個社會在促使不同人群、不同國家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達到空前未有的高度的同時,在國家范圍內和國際范圍內產生并不斷產生出各種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階級的、民族的、宗教的復雜矛盾與沖突。
這就表明,資本主義并不是理想的絕對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不但顯示了歷史進步作用,同時也表現出它的歷史局限性和歷史暫時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