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學習也同樣遵循著辯證法,新的知識不斷積累,原有的知識不斷消亡。本篇來稿是一位不斷通過學習馬列經典作品而進行自我改造的小伙伴,他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嘗試解釋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及困惑,這種嘗試是值得肯定的。
最近正在讀《反杜林論》,其中提到了杜林先生認為的“平等”,可以總結為三點:1、對于缺乏自我意志規定的人來說沒有平等;2、由于道德的不平等,完全平等的人是壓根沒有的;3、暴力壓制的平等也是平等(第三點建立在前兩點之上)。杜林試圖以“兩個男人的平等”來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國”,自然只能如小孩玩過家家般建成空中樓閣,畢竟以社會生產為目的的最簡單和最初的形式便是家庭——男人與女人的結合。下面,我將嘗試以男女平等問題來談談杜林觀點的謬誤性(自然恩格斯已經批判無遺,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讀原文)。
首先來看第一點,杜林先生說:在我們的平等之中,存在著“可以允許的隸屬關系”,但是這樣的原因不在于兩個意志本身的活動中,而應當去第三領域中尋找,例如對于兒童來說,就應該到他們自我規定的不足中去尋找。我個人膚淺地理解為:因為兒童階段的“自我規定性不足”——因自身能力發展不足,因此需要有監護人來引導兒童的發展。這個例子,似乎沒有問題,但同時一個現實的問題浮現在了我的腦海:監護人的引導一定是正確的嗎?拋開這個不談,杜林先生竟要“童稚地”把其適用并推廣到全社會,即承認有些人在能力或者認識上天然便有缺陷,因此就需要隸屬關系。至此,平等有了第一次體面的大倒退。
從男女關系來說,我們從小到大都可以接觸到類似于“女生不適合開車”、“女性不適合干體力活”,更有甚者說“女性啥都不能干,就應該在家呆著”……深思這些觀點,背后的預設便是:女性在能力以及意志上不如男性。也就是說,女性是天生有某種缺陷的,因此女性應當學文科、女性最好當老師或護士,甚至有人還在說女性應當在家中生孩子、養孩子。
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鐵娘子”在男女集體的比賽中,證明了:在體力上,女性未必輸給男性。或許有人會說:現代的女性被消費主義和拜物教洗腦,遠不如那個時代的女性。這里有一個同樣的預設:女性天生容易被這類消費主義影響,而男性不會。但事實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消費主義或拜物教大行其道,男性也同樣深受其害。不存在抽象的人,也不存在抽象的男女的“意志力”的先天的不平等。畢竟,時至今日,不論是在高校還是在職場上都不乏優秀女性的身影。如此看來,不論是從體力還是意志力來看,男女兩性有差異卻并不必然地因差異而需“隸屬”。
再來看一下第二點,杜林說:獸性之人或者無道德之人不應享有平等。杜林的這一觀點,在今天依然流行,如蕩婦羞辱,如受害者也有罪(或者說要求完美受害者)……男性乃至于整個社會對于通常所謂的有道德污點的女性會百般打壓,認為她們不配享有平等的權利。
那么,是否存在一個亙古不變的女性必須遵守的道德呢?答案顯而易見。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制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道德觀點始終在變化。道德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根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并隨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在原始公社,女性在結婚之前可以與喜愛之人生下孩子而不被指責(出自《家庭私有制與國家起源》中對摩爾根研究的印第安人的論述)。到了羅馬,實行對偶制——一夫一妻,男性可以四處淫游并以此為榮,而女性自然也可以拋棄只限制女性的對婚姻的忠貞。在資本主義社會,普遍實行建立在財產私有基礎上的一夫一妻制,但以prostitute作為補充。男性仍以淫游為榮,但對女性卻要求極高——要是處女,要在婚姻中忠貞不渝。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每一個非處女或蕩婦背后,就必有一個不必遵守女性道德的男性。
第三點,我想講講徐州這件事。在這件全國矚目的事件中,因為鐵鏈女沒有正常的生活能力,無法正常交流,所以一大批衛道士就跳出來說:她沒辦法自己存活,她在這里反而是得救了呢。能說出這些話的人,其身上保留的獸性怕更多一些吧,但并不見到他們自愿帶上鐵索,蜷縮于陋屋一角。她為何而瘋?是因為瘋被暴力壓制,還是因為被暴力壓制而瘋呢?這我們不可知。不過,事后卻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她有病,她發起瘋來像野獸。她用牙咬人可不是野獸嘛,這也便注定著她在社會里是沒有辦法享受到平等的。她是一個缺乏自我規定性的人,她是一個沒有意志的人,因此就需要他人來管制,甚至需要鐵鏈。這一套說法完美符合杜林所說的“被暴力壓制的平等也是平等”。而對徐州事件,我只能說:有齒之人比無齒之人更無恥!
《反杜林論》是恩格斯于1877-1878年分篇發表于萊比錫的《前進報》上,后以單行本發布。在再版之中,恩格斯除“出乎意料”之外,還“滿意”于書中所主張的觀點已經“深入科學界和無產階級的社會意識中”。然而,今日今時,我觸目所及的卻是杜林觀念的復活,怎一個愁字了得!
最后我想講講男性。我本人是男性,從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便是應該有男子漢的樣子。這種教育塑造了數以萬計的像我一樣的在潛意識中帶有大男子主義的男性。但在這樣的教育之下,難道僅僅只有女性是受害者嗎?在這個塑造的過程中,又有多少男性被迫去接受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呢?難道每一位男性都應當被強行塑造成男子漢的樣子嗎?難道男性就不能感性地哭嗎?我想,對此,毛主席也是反對的(毛主席自言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
現代的男性又有多少被逼著相親結婚,被逼著傳宗接代?男女的結合被重新標定在“彩禮、房子、車子”的坐標軸上,赤裸地顯示出“婚姻的本質是家庭財產的結合”這一樸素的道理。在用“彩禮、房子、車子”壘起的婚姻圍城中,女性仍然是作為一個商品在被賣與被買。女性當然非常不滿,女性不愿意再成為一個商品了!但是男性同樣不滿!男性同樣渴求著愛情和自由的戀愛,而不是用彩禮、房子和車子購買的愛人!女性不應當再成為私有制下可以被任意買賣的商品,男性也不應當被制度所迫不得不去購買女性!男性也應當尋求男性的解放,而要解放男性自己,就必須先解放全部的女性!女性要解放自己,也就必須解放全部的男性!我們應當向私有制開火,是私有制造成了女性的不平等,也是私有制造成了無產階級男性的痛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