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批注與談話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
背景
毛澤東同志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系列批注與談話,被稱為“社會主義時期的《資本論》”。
在這部著作中,毛澤東同志以教科書原文為根據,通過一系列談話和評論,真正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指導意義相當巨大。
補充
十、關于戰爭與革命
教科書說,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能夠在沒有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干涉的情況下建設社會主義”(352——354頁),又說,這些國家社會主義改造的實現“沒有經過國內戰爭”。應當說,這些國家是通過國際戰爭的形式來進行國內戰爭的,是國際戰爭和國內戰爭合而為一的進行的,這些國家的反動派是蘇聯紅軍的鐵犁犁掉的。說這些國家沒有國內戰爭是只從形式上看問題,沒有看到實質的說法。
教科書說東歐各國在革命后“議會成了廣泛代表人民利益的機構”,其實這種議會同舊的資產階級議會完全不同。只是形式上的相同。我們解放初期的政治協商會議,名義上同國民黨時期的政治協商會議是一樣的,同國民黨談判的時候,我們對政治協商會議不感興趣,蔣介石卻很有興趣。解放以后,我們把這個招牌接過來,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起了臨時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
教科書上說中國“在革命斗爭的進程中,組成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357頁)為什么只提革命斗爭,不提革命戰爭?從1927年起直到全國勝利我們進行了22年延續不斷的革命戰爭,在這以前,從1911年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還有15年的戰爭,這里面有革命戰爭,也有在帝國主義指使下的軍閥混戰。如果從1911年算起,一直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可以說連續進行了40年的戰爭,其中包括革命的戰爭和反革命的戰爭,我們黨成立之后參加和領導的革命戰爭就有30年。
大革命不能不經過國內戰爭,這是一個法則。只看到戰爭的壞處,不看到戰爭的好處,這是戰爭問題上的片面性,片面講戰爭的毀滅性對于人民革命是不利的。
十一、落后國家的革命是否更困難?
在西方各國進行革命和建設有一個很大的困難,這就是資產階級的毒害很厲害,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里去了,我國的資產階級還只有三代,而英、法國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已經有了十幾代了。他們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有二百五六十年至三百多年,資產階級思想作風影響到各個方面各個階層,所以英國的工人階級不跟著共產黨走而要跟工黨走。
列寧說:“國家愈落后,它由舊的資本主義關系過渡到社會主義關系就愈困難”。(353頁)這個說法現在看來不對。其實經濟越落后,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愈容易,而不是越困難,人越窮,越要革命。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業人數比較多,工資水平比較高,勞動者受資產階級的影響很深,在那些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看來并不那么容易。這些國家機械化程度很高,革命成功后,進一步提高機械化,問題不大,重要的問題是人民的改造。
在東方像俄國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原來都是落后的,貧窮的,現在不僅社會制度比西方先進得多,而且就生產力發展的速度也比他們快得多。就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歷史來看也是落后的趕過先進的,例如19世紀末葉,美國超過英國,后來二十世紀初德國又超過英國。
十二、大工業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嗎?
教科書說:“走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國家面臨著這樣一項任務:以加快發展大工業(對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的辦法,最迅速地消除資本主義統治的這些后果。”(364頁)這里把發展大工業說成是對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說得不完全。一切革命的歷史都證明并不是先有充分發展的新生產力,然后才能改造落后的生產關系。我們的革命開始于宣傳馬列主義,這是要造成新的社會輿論,以推行革命,在革命中推翻落后的上層建筑以后方有可能消滅舊的生產關系,舊的生產關系被消滅了,新的生產關系建立起來了,這就為新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于是就可以大搞技術革命,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還要繼續進行生產關系的改造,進行思想改造。
這本教科書只講物質前提,很少涉及上層建筑,即階級的國家,階級的哲學,階級的科學。經濟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生產關系,但是政治經濟學和唯物史觀難得分家,不涉及上層建筑方面的問題,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問題不容易說得很清楚。
十三、列寧論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特點
教科書(375頁)引用列寧的一段話,講得很好,可以用來辯護我們的作法。他講到:“居民的覺悟程度和實行這種計劃或那種計劃的嘗試等等都一定會在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特點中反映出來。”我們的政治掛帥就是為了提高居民的覺悟程度,我們的大躍進就是實現這種計劃或那種計劃的嘗試。
十四、教科書不講內部矛盾
397頁上說實行全盤集體化的初期的任務、提到和敵對富農分子的斗爭等等,這當然是對的。但是教科書對合作化以后農村的情況的敘述,都不講富裕階層的問題,也不講內部矛盾。例如國家和集體與個人之間的矛盾,積累和消費之間的矛盾等等。
402頁上說:“由于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廣大的中農群眾不再動搖”,不能籠統地這樣說。一部分富裕中農現在動搖,將來還會動搖。
十五、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440頁上說到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的問題:“這種結合是用按照社會成員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的方法,貫徹個人物質利益的原則來實現的。”這里沒有講必要的扣留,而且把個人利益放在這種結合的第一位,就把個人物質利益的原則片面化了。
接著441頁上承認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有矛盾,很好。但說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可以得到逐步的解決,說得很空,不能解決問題。像我們這樣的國家,人民內部矛盾如果不是一二年整一次風,是永遠得不到解決的。
十六、關于所謂“物質刺激”
486頁上說:在社會主義階段。“勞動尚未成為社會一切成員的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對勞動的物質刺激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段的“一切成員”講得太籠統了。列寧也是社會成員之一,能夠說他的勞動沒有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嗎?
486頁提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有兩部分人,絕大多數忠實地履行自己的義務,有些工作者卻不老實對待自己的義務。這個分析得很對。但是要使一部分不老實對待自己義務的人轉變過來,也不能光靠物質刺激,還必須經過批評教育,提高他們的覺悟。
書中這段說到較為勤勉積極的工作者,在同樣的條件下能創造出更多的產品。是否勤勉積極,顯然是決定于政治覺悟,而不決定于文化水平的高低。有些人文化技術水平高。可是不勤勉。不積極,另外有些人文化技術水平較低些。可是很勤勉。很積極,原因是前一種人覺悟低些。后一種人覺悟高些。
即使承認物質刺激是一個重要的原則,但總不是唯一的原則,總還要有另一個原則: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革命精神鼓勵的原則。同時,物質刺激不能單講個人利益,還應該講集體利益。應該講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暫時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體利益。
一不死人,二不使身體弱下去,并且逐步略有增強。這兩條是基本的。有了這兩條,其他東西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我們要使人民有此覺悟。教科書上對于為前途、為后代總不強調,只強調個人物質利益,常常把物質利益的原則,一下子變成個人物質利益的原則。有一點偷天換日的味道。
在根據地的時候,我們實行供給制,人們還健康些,并不為了追求待遇而吵架,解放后實行工資制了。評了級。反而問題發生得多,有些人常常為了爭級別而吵架,要做很多的說服工作。
我們黨是連續打了二十多年仗的黨,長期實行供給制。當然當時根據地里,整個社會并不是實行供給制,但是實行供給制的人員,內戰時期多的時候有幾十萬人,少的時候也有幾萬人,抗戰時期從一百多萬人增加到幾百萬人,一直到解放初期,大致過的是平均主義的生活。工作都很努力,打仗都很勇敢,完全不是靠什么物質刺激,而是靠革命精神的鼓勵。第二次國內戰爭后期,打了敗仗。在這以前打了勝仗,在這以后還是打了勝仗,這并不是因為沒有或者有物質刺激,而是因為政治路線,軍事路線錯誤或正確。這些歷史經驗,對于我們解決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有很大意義。
十七、社會主義各國發展能夠“拉平”嗎?
教科書660頁第三段:“使社會主義各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總的水平逐漸拉平。”毛主席說:各國人口不同,資源不同,歷史條件不同,革命有先進的和后進的區別,怎樣拉得平呢?一個父親生十個兒子,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聰明些,有的愚蠢些,怎么能拉平呢?
“拉平”是布哈林的均衡論,社會主義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一國之內的各省、一省之內的各縣都不平衡,拿廣東省的衛生來說,佛山市和岐樂社搞得好,因此佛山市和廣州不平衡。岐樂社和韶關不平衡,反對不平衡是錯誤的。
十八、共產主義社會所有的人都叫共產主義勞動者
教科書說(第三十五章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第704頁),隨著從兩種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向單一的共產主義所有制的過渡,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的城鄉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間的本質差別的消滅,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間的界限也將最終消滅。共產主義是沒有階級的社會。消滅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間的階級界限也是共產主義全民所有制與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不同的根本特點之一,因為那時候生產資料和全部國民財富的所有者是沒有階級差別的人民。
毛主席評論說,這里講了這樣一個道理:“消滅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間的階級界限也是共產主義全民所有制與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不同的根本特點之一。”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差別消滅了,那時,工人不叫工人,農民不叫農民,知識分子不叫知識分子,所有的人都叫共產主義勞動者。
十九、共產主義要求更嚴格的勞動紀律
教科書說(第三十五章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第706頁)隨著共產主義的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就成多余的了。貨幣也就不需要了。產品將按社會成員的需要直接分配。社會將逐漸用工作時間直接計算勞動,而不再采用價值和價值的形式。廣泛利用電子計算機。
毛主席評論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因為高度自動化,要求人們的勞動和行動更準確,那時的勞動紀律會比現在更加嚴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