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是《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一句著名的戰斗口號,也是一百多年來國際共運的一條重要經驗和指導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溫《共產黨宣言》,考察這句口號的由來和含義、實現和發展,消除對這句口號的種種疑慮,對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
關 鍵 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產黨宣言》/口號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這本劃時代歷史文獻結尾提出來的一句著名的戰斗口號,也是一百多年來國際共運的一條重要經驗和指導思想。在紀念《宣言》出版170周年之際,尤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系統考察,端正認識,以史為鑒。
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的由來和含義
這個口號第一次是何時在文獻中出現的呢?許多人都以為是在《宣言》結尾中最早提出來的,其實還要更早些,比《宣言》早八個月。1847年6月9日,在倫敦召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所通過的第一個黨章最前面的右上角上,印有這一口號。但這個文件只在共產主義者同盟內部秘密傳閱,沒有公開,僅盟員們知道這個口號。后來在1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的第二個正式黨章上重復印有這個口號。
這個口號第一次在社會上與群眾見面,是1847年9月初在倫敦出版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機關刊物《共產主義雜志》上作為題詞出現。但這個雜志只出版了唯一的一期試刊,后因經費困難未繼續出版。此后,共產主義者同盟把德國流亡者在布魯塞爾出版的《德意志—布魯塞爾報》作為自己的機關報,再印上這個戰斗口號。這一口號之所以能夠流傳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主要是通過《宣言》一書。《宣言》被譯為世界各種主要文字而傳遍全世界。這個口號在第一個共產主義政黨的黨章、黨刊、黨綱中多次反復出現,說明它是共產主義者同盟最基本的口號。
為什么共產主義者同盟要以它作為基本口號呢?原因有二:第一,因為正義者同盟有一個基本口號:“人人皆兄弟”,也有譯為“四海之內皆兄弟”“各人皆同胞”的。這個口號至少用二十種文字印在會員證上,但觀點模糊,軟弱無力。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運史》上對這一口號評價:階級觀點極其模糊,其實它的含義并非說各階級的人,人人皆兄弟,指的是工人階級之間人人皆兄弟。所以,我們不好說它階級觀點極其模糊。我們說它觀點模糊、軟弱無力,是指它的目的性不明確,帶有秘密結社的味道,工人之間稱兄道弟只表明關系親密,互相幫助,不清楚目的要干什么,這反映了手工業工人的行會意識。要改組正義者同盟就要提出與它對立的新口號,反映近代產業無產階級的革命意識。所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新口號比舊口號,階級觀點與目的性都明確多了,戰斗性也強多了。第二,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共產主義政黨,應該有一個基本口號對斗爭任務和目標作出簡明的概括。既然是斗爭目標,為什么不提出“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或為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斗爭”呢?因為當時各國無產階級斗爭的任務不同、目標不同,如英國是要推翻資產階級,法國和德國還是首先要推翻專制主義、封建王朝,而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則是未來更長遠的任務。馬克思恩格斯當時不用社會主義而用共產主義,所以單獨提出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也不合適。當時各國最迫切的共同任務就是要使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既包括最近的任務也包括較長遠的目標,而且又正好與舊口號對立又對應。一個口號提得準確鮮明,能夠激發群眾的斗志,能夠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為完成一定歷史任務而斗爭。“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就是最具有普遍意義、最能動員并組織無產者權重的基本口號。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一口號是馬克思恩格斯、沃爾夫等人冥思苦想提出來的嗎?它是否還有文本參照、借鑒的來源呢?這也是筆者在研究過程中長期關注的一個問題。早在20世紀60年代,筆者從舊書店淘到一本《英國憲章派詩選》時,終于發現了其源頭。被列寧稱為近代“第一個群眾性工人政黨”的英國憲章協會,曾經在19世紀40年代出版機關報——《北極星報》,發表過大量戰斗性檄文和詩歌。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當年經常閱讀該報。1840年11月28日,《北極星報》發表了一首憲章派著名詩人山基寫的《致世界各國工人》的八段詩篇。其中有這樣鮮明的詩句:“世界各國的工人兄弟,團結起來,等待時機……嘗盡勞苦的西班牙子孫,/前述,把手伸給法國人……俄國的奴隸看得分明,/勝利將屬于你們。/歐洲的工人萬眾一體,/在兄弟的號召下一致奮起;/大聲疾呼,從東到西,/你們終將獲得勝利。”①馬克思恩格斯、沃爾夫等人可能正是從這首詩篇中得到啟發,進而提煉出更簡明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斗口號。那么“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的基本含義是什么呢?
首先,這個口號是階級性、國際性和戰斗性三結合的完整的政治口號。
其一,鮮明的階級性。在中文中“無產者”在中間,“全世界”在最前邊。而在西方的語言中都是“無產者”在最前邊。例如英文Worker of all lands,unite!首先強調的是“無產者”。
什么是“無產者”呢?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說無產者不是一向就有的。“無產者”這個詞原意,最早在古羅馬是指奴隸以外的貧民。近代的含義是指“十九世紀的勞動階級”,即歐洲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之后,不占有資本、生產資料而出賣勞動力給資本家的雇傭工人。無產者有特定的含義,在奪取政權以后,無產階級以階級的名義占有生產資料,地位不同了,為區別起見,可稱為工人階級。
為什么不提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而提無產者聯合起來?筆者以為,階級是一個整體,嚴格地說整體就不存在聯合的問題。無產者是整體中的個體,個體就需要聯合,否則就是一盤散沙。要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是向無產階級中每一個成員發出號召。所以這是一個很廣泛的號召,要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深入各個產業,各個車間,使每個成員都聯合起來,這是高標準、嚴要求的口號。
其二,這個口號體現了廣泛的國際性。它不僅要求一國之內無產者不分地區、不分部門、不分工種、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地聯合起來,而且要求全世界范圍內的無產者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不分種族、不分洲別、不分地域(寒帶、熱帶、溫帶、山國、島國)統統聯合起來!總之,要求全世界無產者這么多個“不分”地打成一片,融為一體。革命的辯證法就是這樣。實踐證明:由于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影響和干擾,很難做到這些“不分”。如大國沙文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地方主義、宗派主義、行會主義等,這么多種錯誤思想經常妨礙聯合、破壞工人內部團結,要真正聯合起來就要和這些錯誤思想作斗爭。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工人內部依然矛盾重重,或者貌合神離,所以真正聯合起來不容易。
其三,這個口號具有強烈的戰斗性。它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進行戰斗。為什么而戰斗?這在共產主義者同盟黨章的最前面,如黨章第一條有明確規定:為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為建立無產階級統治,為實現共產主義而戰斗。也正如黨綱《共產黨宣言》最后面所說,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打碎身上的鎖鏈、贏得全世界而戰斗。怎樣聯合起來?聯合起來有兩層意思:一是組織上聯合起來,即聯合為政黨。無產階級工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組織,比如除政黨和工會以外還有合作社、互助會、文化協會、俱樂部等;二是在行動上聯合起來。如經濟罷工、政治罷工、議會斗爭、辦報刊、合作社、俱樂部、舉行群眾集會等一系列形式都是聯合行動的形式。奪取政權后的社會主義競賽、社會主義大協作、大會戰、對外援助(醫療隊、建設工程、志愿軍),也都是聯合行動的形式。組織聯合和行動聯系二者也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
其次,這一口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幾條基本原理。
其一,這個口號體現了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認為,只有無產階級才能實現推翻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使命,推翻資本主義不能靠勞資合作、階級調合,要靠無產階級自己救自己,靠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行動。無產階級既是舊社會的掘墓人,又是新社會的創造者,只有聯合起來才有力量,要靠無產階級從自在階級變成自為階級才能實現。
其二,這個口號體現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說明了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國際性。國際性體現在它們的國際聯系、共同的國際任務和國際援助等幾個方面。
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具有國際的聯系,它不是一國的斗爭而是國際的斗爭。近現代的工業、交通、電訊的發展使無產階級有廣泛的國際聯系,各國的無產者聯成一體,不是一國孤立地進行斗爭而是聯合行動,這是無產階級比奴隸階級和農民階級優越之處;無產階級有著共同的國際任務,也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推翻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只有這樣無產階級和全人類才能得到最終解放;同時無產階級的解放需要國際援助,需要各國無產者互相幫助,一國勝利或幾國勝利不是最終勝利。各國無產者都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互相援助。
從以上國際聯系、國際任務和國際援助這幾方面來看,這個口號都體現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理。
其三,這個口號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原理。
無產階級不能靠自發的分散的斗爭取得斗爭的勝利,只有靠自覺的有組織的解放斗爭才能取得勝利。這首先要聯合為黨,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奪取政權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斗爭。聯合起來的解放斗爭就要先建黨,在黨領導之下奪取政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共產主義建設,直到全世界共產主義的勝利。這一口號不僅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而且也和空想社會主義,形形色色的假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思想劃清了界限。
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三大空想家集16世紀以來莫爾、康帕內拉等烏托邦社會主義之大成,提出社會主義理論。但他們不依靠無產階級實現社會主義,因而他們也反對這一口號。他們當中最激進的歐文訴諸工人,接近工人,但還是以救世主自居,要恩賜給工人,幻想勞資聯合起來,實行階級合作,幻想有慈善資本家慷慨解囊,自動捐款幫助工人搞社會主義。他們主張由他們先解放全人類,再解放無產者。科學社會主義是主張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先解放自己,進而再解放全人類。
手工業工人怎么樣呢?正義者同盟提的口號是“人人皆兄弟!”階級觀點稍微明確了一點,它要工人們親如兄弟,互相幫助,但不知道要聯合起來推翻資本主義,仍然是軟弱無力。魏特林主張依靠流浪無產者、盜竊犯去實現共產主義,要按著他的藥方去實現,需要的是他這樣的工人先知救世主。所以受他思想影響的正義者同盟至多提出“人人皆兄弟”的口號。另一個工人革命家布朗基是依靠少數革命知識分子的密謀,也提不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樣的口號。
另一個當時有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是傅立葉的高足、門徒維克多·孔西得朗。傅立葉死后,他宣傳傅立葉主義,在美國搞傅立葉主義的試驗。他在1843年所著的《民主宣言》中提出一個新口號“一切階級聯合起來!”這里“一切階級”是指三個階級,即資本家階級、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階級。他主張三個階級聯合起來。他說:“資本、勞動和才干是生產的三個要素,是財富的三個來源,是工業結構的三個輪子……代表這三方面的三個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這些階級的任務是迫使機器為資本家工作和為人民工作……這些階級面前的偉大目標是用民族統一原則把一切階級聯合起來。”②“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和“一切階級聯合起來”兩個口號形成鮮明對照,一個是無產階級口號,一個是小資產階級的超階級的空想的口號。
資產階級則提出:“各民族聯合起來!”根本不提階級,這表明資產階級要建立其世界統治,要建立其世界統一經濟體系和統一市場,充當世界統治者。
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的實現和發展
共產主義者同盟自從1847年提出這個口號以后,不斷地付諸實現,一百多年來,其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發展,表現為組織上聯合和行動上聯合兩方面。在實現過程中,這個口號本身也在發展,增加了新內容。以下作個粗略說明。
共產主義者同盟本身即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第一個政黨組織,全世界無產者國際聯合的第一個形式。當然它還很弱小。它在8國建立支部(德、法、英、比、瑞士、瑞典、荷、美),包括10幾個國籍的人(加上匈、波、俄等),共有約近400盟員。它還與好些外國國際性社會政治團體建立聯系,如國際民主協會、斯堪的那維亞協會、工人教育協會、民主派兄弟協會等。
在行動上,共產主義者同盟不僅參加了1848年德國革命,還聲援了1848-1849年間歐洲多國革命。這些都體現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一口號的精神。1849年歐洲革命失敗后,共產主義者同盟才被迫于1852年解散。
19世紀6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重新振興,1864年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第一國際”時期,無產者聯合得更廣泛,在歐美18國建立支部,會員總數共100多萬人。這一口號被寫進國際文獻,并在馬克思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的結束語中得到重申。
“第一國際”時期的最大革命運動是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中由波蘭革命者東布羅夫斯基當總司令,匈牙利工人弗蘭克爾當選為13區代表,先后任勞動與交換委員、財政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執委。意大利民族英雄朱澤培·加里波第的兒子梅蒂諾·加里波第被選為公社委員。俄國的符盧勃列夫斯基為第二軍指揮、騎兵司令、炮兵司令。俄國的女革命家德米特里耶娃和波蘭、意大利的婦女參加婦女同盟工作,救護傷員。巴黎公社時期,馬克思希望柏林、維也納、馬德里工人配合巴黎公社的行動,但是未能實現。“第一國際”于1876年被迫解散。
1889年重建“第二國際”。從組織方面來看,這個時期無產者有了更廣泛的聯合,在26個國家建立30個工人政黨,黨員人數達到近200萬人。無產者的聯合超出了歐美,亞洲的無產者也加入了國際聯合,新建立的日本社會黨加入了“第二國際”。從行動方面來看,“第二國際”時期有了新的創造,這就是1889年“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每年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聯合行動。這本來是為了聲援1886年美國芝加哥的工人罷工,但從此以后五一節成為全世界無產者團結戰斗的節日。1890年,歐美有14個國家的工人第一次舉行紀念五一節活動,當時舉行游行示威的目的主要是爭取八小時工作制。恩格斯參加了倫敦的紀念活動。當七十歲高齡的恩格斯登上用肥皂箱搭成的講臺上看到工人們的聯合行動,他不禁熱淚盈眶。當天晚上,他在為德文版《共產黨宣言》寫的序言中說:“當42年前我們在巴黎革命即無產階級帶著自己的要求參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發出這個號召時,響應者還是寥寥無幾……今天的情景將會使全世界的資本家和地主看到:全世界的無產者現在真正聯合起來了。”③現在,五一節在資本主義國家中仍然是無產階級團結戰斗的節日,通過游行示威力爭改善自己的地位。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五一節則是勝利的節日、歡樂的節日,另有一番景象。可是歷史的發展是曲折的。“第二國際”時期,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一度遭到了摧殘和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社會民主黨叛變了,使各國無產者自相殘殺,國際聯合遭到摧殘和破壞。在歷史轉折關頭,列寧、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等各國左派為重新實現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而斗爭。李卜克內西提出:“全世界無產者,重新聯合起來!”的口號,這個口號得到俄國和各國左派的支持,其結果是建立了齊美爾瓦爾得聯盟。
1919年,“第三國際”的成立是全世界無產者重新聯合起來的標志。“第三國際”時期的國際聯合真正擴展到世界五大洲。五大洲先后建立了76個共產黨,約有400萬黨員,統一組成共產國際,這是全世界無產者、先進分子聯合起來的組織形式。這個時期全世界無產者還聯合組織成為紅色職工國際。這一口號被寫進《共產國際》雜志上,寫到了各國出版的馬列著作扉頁上。“十月革命”后曾印到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發行的盧布上。“第三國際”時期,由于“十月革命”的廣泛影響,由于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作用,由于在亞非拉被壓迫民族中出現了現代工業無產階級并建立了許多共產黨,所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已成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為全世界無產者的同盟軍。這時,“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就發展為“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
這個口號首先是由共產國際于1919年對東方人民發出的口號,即在1920年10月創辦的《東方人民》雜志上,用俄、土、波(斯)、阿拉伯文印行。“第三國際”時期,這個口號表現在行動上,首先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保衛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各國無產者掀起不許干涉蘇俄的運動,支援蘇聯的經濟建設,反對對蘇聯的新戰爭威脅。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時期,歐美各國工人成立不容許侵略中國協會,反對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1936年,各國無產者采取組織國際縱隊、國際志愿軍的形式從軍事上援助西班牙革命。當時有53個國家的共產黨員和進步工人參加國際縱隊,中國也有一百多人參加。反法西斯戰爭中,各國無產者互相援助,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華大夫來到中國參加抗戰,也是這個口號的體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社會主義超出了一國范圍,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各國之間的互助合作更為廣泛,曾經一度形成共同的立場。20世紀50年代后期由于大國主義、大黨主義的破壞,社會主義陣營分裂了。196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中,提出了新的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反對我們的共同敵人!”這是對原來“第三國際”的口號的又一新的發展。這一針對當代的新特點,進一步擴大反帝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發展了這一口號。
三、要清除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的種種疑慮
我們聽到各種各樣議論,對能不能實現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表示疑慮。
有人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無產者大部分生活狀況較好,他們考慮的是如何過更好的生活,怎可能聯合起來。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馬爾庫塞,有人稱他為西方左派代表,甚至吹捧他是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有三個“M”,即馬克思、毛澤東、馬爾庫塞。馬爾庫塞能稱得上馬克思、毛澤東的繼承人嗎?這顯然是不恰當的比喻。當然他提出的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和考慮的。他認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和我們現在的看法是一樣的。但他的一些推論我們不能同意。他認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隨著技術革命,第三次、第四次技術革命,電子化使知識分子的數量越來越大,作用也越來越大。產業工人已經小資產階級化了,與資本主義融為一體了。他主張革資本主義的命(不然不會有人把他和馬克思、毛澤東并列了),但他認為革命的主力軍是知識分子,不是依靠產業無產階級而是依靠知識分子。革命通過什么道路呢?他們認為不通過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而是通過擴大民主發展科學技術的道路來實現。他主張民主的社會主義,人道的社會主義。他認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已經過時,應該代之以“全世界科學知識界聯合起來”的口號。他也不像布朗基那樣依靠少數知識分子的密謀,但是他否認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否認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這是不對的。
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一口號有懷疑的人,還有一個理由。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者聯合不起來,社會主義各國也聯合不起來,因為社會主義各國,各自捍衛本國的利益,甚至互相火拼,如蘇中、中越、越柬都打了幾仗。所以一些人認為不打仗就算好了,難以真正聯合起來,因而他們認為沒奪取政權的各國無產者聯合不起來,已奪取政權的各國無產者也聯合不起來,這個口號過時了。
當然這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講透徹的問題,但是我們理應有基本的正確判斷。
首先,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生活狀況確實是改善了,但那是工人斗爭的結果,不是資本家恩賜的。盡管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但他們仍然不占有生產資料,仍然是被剝削剩余價值的無產階級,少數人有點股票,但不占什么重要地位。無產階級是掌握現代技術和現代文明的階級,無產階級最革命是因為它和新的生產力相聯,和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相聯。馬克思指出:工人階級是代表未來的階級。工人不是因為他最窮苦才最革命,如果那樣的話,奴隸和農民更革命,奴隸最苦還帶著枷鎖勞動。馬克思說無產階級是舊社會的掘墓人正是基于它是代表未來的這一點。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現在在西方需要針對西方發達國家中工人階級狀況,啟發工人階級覺悟,使他們認識到在現在情況下如果工人階級掌握政權,掌握生產資料會使他們生活得更好,管理得更好,使他們認識自己階級的歷史使命,認識到掌握未來的階級,不能那樣無所作為。因而,工作方式就需要改變。不能用中國黨、俄國黨的方式,需要考慮各自的特點。西方工人是精神空虛或者是受資本主義思想影響太深的問題,而不是饑寒交迫活不下去的問題。正是精神空虛才需要馬克思主義。人活著為什么?怎樣使人得到全面發展?人的價值、人的尊嚴、自由、個性發展、生活目的……這些問題資產階級學說解決不了。很多有眼光的人研究了這些問題以后都認為,還是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馬克思講將來共產主義是自由人的聯合體,怎樣使人得到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提出的理想。現在需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來結合西方國家的特點進行分析,要解決怎樣使他們提高革命覺悟問題。還有一條是,我們社會主義就要搞得好。現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工人能否聯合起來?筆者以為終究是能聯合起來。社會主義國家只有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創新,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真正做到人民當家做主,人民得到解放,得到全面的發展。將官員的各種特權鏟除,使官員都成為真正巴黎公社式的人民公仆。這樣的社會主義就會激起資本主義國家的廣大工人奮起為社會主義而奮斗。
第三世界如非洲國家的一些領導人認為,馬克思說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已經毫無意義了。因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和資本家勾結起來剝削第三世界,因而談不上聯合。坦桑尼亞的領導人尼雷爾提出“全世界農民聯合起來”的口號。這反映了第三世界國家落后的狀況。一是他的階級觀念模糊,把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捆到一起批判;二是因為落后地區的農民占多數,想把農民單獨聯合起來。實際上全世界的農民是很難聯合起來的,因為他們是小生產者,再說發達國家農民已經越來越少,如美國僅占2%,根本不占什么重要地位,更何況發達國家的農民已基本上都是農業工人或者成為獨立農場主。
從歷史上來看,農民只有作為工人階級的同盟軍才能聯合起來。比如“第三國際”時期,在1923年建立了紅色農民國際,它是當時各國農民的聯合組織,作為工人階級國際組織的外圍組織,除此之外全世界農民沒有聯合起來過。相反,倒是地主、富農聯合起來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歐的地主、富農組織了一個國際——綠色國際,表面上代表農民,實際上是地主、富農的聯合,但也只是曇花一現就消失了。實際上,國際組織很多。按顏色劃分,赤色國際是“第三國際”,黃色國際是“第二國際”,桃色國際是“第二半國際”,黑色國際是無政府主義國際,還有綠色國際就是東歐的地主、富農國際。
20世紀80年代歐洲共產黨提出一個新的口號,值得我們研究。這就是根據他們的情況提出來的勞動力量和文化力量的聯盟,簡稱“勞文聯盟”。在美國農民只剩2%了,還提“工農聯盟”,不符合他們的國情。西歐國家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占到50~60%,所以“勞文聯盟”符合他們的狀況,應該用這個口號代替“工農聯盟”的口號,現在在西方發達的國家仍重復“工農聯盟”就是教條主義。但是歐洲共產主義政黨提出的“勞文聯盟”要真正付諸實踐,仍然任重道遠。
綜上,筆者認為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的種種質疑,都是應該加以消除的。
四、新時代要如何堅持并更進一步去發展“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
在當今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發生巨大新變化的條件下,有人認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已經過時了,因為馬克思恩格斯當時所說的全世界無產者在今天已經所剩寥寥無幾,他們已經無法聯合起來。其實,馬克思恩格斯所指的無產者并非只是指一無所有、一貧如洗的工人,而是指不占有生產資料、受資本家雇傭的現代產業工人。當今在資本主義世界,盡管工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和改善,但他們仍是私人資本家的雇傭勞動者,仍是還沒有占有生產資料的無產者,所以不能說“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已經過時。當然,隨著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的壯大,工人階級已不再是無產階級,而是工人階級與全體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下國有企業的主人。在資本主義國家,隨著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產業結構的重大變化,已經出現了五顏六色衣領的工人,除了傳統藍領工人之外,還涌現越來越多的白領工人(管理者)、灰領工人(修理技工)、綠領工人(環保工)、金領工人(高級經管人員)、粉領工人(女會計、女秘書、女教師、女律師,等等)。他們之間的工資收入和生活狀況差別很大,但是都屬于工人階級,大部分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勞動者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無產者。到20世紀80年代,世界顯然已經發展到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壟斷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社會資本主義新階段。據此,筆者在《三個時代與三種戰略》④一文提出: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戰略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戰略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和平共處,社會資本主義時代的戰略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勞動者和全體進步人類聯合起來。文中還指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類國家在開放發展中將各自逐步發展到社會主義,最終實現世界大同。這大體上將是21世紀世界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前景。
時隔將近30年之后,筆者把當時提出的第三個時代的戰略口號的表述,進一步修改為在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和平共處,在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主題的新時代,戰略口號似應是:全世界無產者,勞動者和向往和平與發展的人們聯合起來!為共同建設美好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奮斗。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本來是推進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基本戰略。可是近10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世界無產階級難以用世界革命的方式推翻世界資本主義。19世紀發生過兩次革命,即歐洲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馬克思恩格斯都指出它們會發展為世界革命,結果歐洲1848年革命到1849年就偃旗息鼓了,巴黎公社工人政權只堅持72天就失敗了。到20世紀,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時代,列寧等人認為20世紀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條件已經成熟了。20世紀有過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是萌芽于1905年的俄國革命,開始于俄國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的勝利,促進了1936年蘇聯第一次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在中國、越南等國都建立過蘇維埃政權。第二次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浪潮從1945年到1960年,在蘇聯領導下在歐亞建立了12個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但是1960年以后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分裂了。第三次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浪潮起源于1966年的中國“文化大革命”。當時中國領導人認為蘇聯等眾多社會主義國家都已經復辟資本主義,共產黨都變成修正主義政黨,無產階級世界革命中心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從蘇聯轉移到中國。中國要以“文化大革命”為起點,進而領導世界革命取得成功。結果實踐表明,世界革命的條件遠未成熟,“文化大革命”卻給本國的建設造成損失。
反觀世界資本主義,自上世紀60年代掀起以電子計算機為龍頭的信息技術革命以來,社會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筆者在1988年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出了這樣的新見解——世界資本主義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16-18世紀的封建資本主義,18世紀末進入自由資本主義,19世紀末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20世紀70年代后進入社會資本主義新階段。2000年筆者在《社會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一文指明,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所提出的帝國主義五個基本特征大都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而社會資本主義新階段已形成六個新特征。簡而言之,即社會化程度更高,國家的社會職能更強,有社會主義因素在逐步增長。在這個新階段,盡管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依舊深重、危機不斷發生,但是資產階級政黨掌權的國家政權有自我調節能力和治國理政的經驗,總有能力緩解社會矛盾、渡過危機,難以形成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形勢。所以,世界無產階級不能再急于求成,指望通過新的世界革命來一舉推翻世界資本主義,實現全世界一片紅。
當今,我們要改變世界發展戰略,即把世界革命的戰略與時俱進地改變為世界和平發展的戰略。為此,要適時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本來是推動世界革命的戰略口號改編為“全世界無產者、勞動者和向往和平與發展的人們,聯合起來!”以此來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這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就要求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通力合作,互利共贏,共同建設美好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僅是21世紀而且將是今后幾個世紀持續不斷的斗爭任務。總之,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將來的發展,將殊途同歸,同歸于世界大同。當然,在長期的合作與斗爭中還會遇到種種阻力,甚至還會有激烈的較量。但是總趨勢與光明前景是不可逆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將對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起越來越重大的作用。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探討,那就是當今世界各國共產黨是否需要重新建立新國際組織。環顧當今世界,依然有自由黨國際、民主黨國際、社會黨國際,甚至還有綠黨國際。據此,筆者曾提出各國共產黨也應該重建新的共產黨國際,以便與之相抗爭。后來,隨著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思考,筆者改變了看法。因為自由黨國際、社會黨國際等國際組織都是較為松散的國際政黨組織,平時少有活動,對各成員國的決策更沒有多大影響力,而當今各國共產黨都是獨立自主決策的平等關系,可能難以再建立統一的國際組織來共同決策。
從國際共運一百多年來的歷史經驗看來,曾經建立國際聯合組織,例如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等等。國際組織在歷史上曾經起過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高度集權的國際組織存在的問題更多,又以共產國際存在的問題最多。國際組織的聯合,如何防止大國主義、大黨主義控制這是個大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第一國際時期法國的沙文主義起過破壞作用;第二國際時期德國的大黨主義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帶頭叛變,不少國家的黨跟著它跑;第三國際時期,俄國黨的大國沙文主義、大黨主義的控制,對整個“第三國際”的控制,對各國黨發號施令,瞎指揮。幾國共產黨情報局,實際上是“第三國際”的后續國際,斯大林通過幾國共產黨情報局干涉南斯拉夫的內政。所以建立國際組織的聯合形式,大國主義、大黨主義是個值得研究的大問題。現在需要各國黨平等地、獨立自主地探討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所以通過多邊、雙邊會談、交流經驗、交流意見,比較適當。自1999年以來,世界共產黨、工人黨每年都召開一次國際會議,就各黨共同關注的問題交換意見并且交流經驗,迄今已召開19次會議。在2017年紀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際,有幾十國共產黨、工人黨在俄羅斯召開了第十九次會議。這種國際會議做到求同存異,不就各國黨如何行動作出決議,各國的問題由各國黨自己探討。在這種前提下,我們應該爭取全世界無產者、勞動者和向往和平與發展人民聯合起來,為反對霸權主義、恐怖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共同聯合行動。
作者附記:本文原是我在20世紀80年代初在我們系舉辦的馬列主義研究班講授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專題時的一篇講稿。聽講者認為我旁征博引、條分縷析,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戰斗口號作了深刻的論證,要求印發給大家供學習參考。本文曾經收入《共產主義者同盟》內部油印本資料集并分發給聽講者,我未曾在報刊上發表過本文。時隔30多年之后,為紀念《共產黨宣言》出版170周年,我感到有必要對此文做些修改與重要補充并正式發表,于是復印了一份原文準備親自動筆改寫。不幸去年12月8日因病重住進北大第一醫院治病。我只好叮囑我女兒把原復印稿送到醫院。近一個月來我時續時斷、忍著病痛,對原稿作了修改,并且補寫了第四個問題。在這個新寫的部分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精神,我斗膽提出了新見解,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斗口號與時俱進地發展為:“全世界無產者、勞動者和向往和平與發展的人們,聯合起來!”為共同建設美好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奮斗。
2017年12月20日補記于北大醫院病榻。
注釋:
①[英]艾·瓊斯等:《英國憲章派詩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60年版,第42-43頁。
②《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21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3頁。
④高放:《三個時代與三種戰略》,《國際共運史研究》1989年第1期。
(本文刊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8年第7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