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10日下午,召集陳伯達、胡喬木等人開會,對《人民日報》這一時期的工作提出批評。
1、毛澤東說:陳其通四人的文章發表以后,《人民日報》長期以來也沒有批評。你們按兵不動,反而讓非黨的報紙拿去了我們的旗幟整我們。過去我說你們是書生辦報,不是政治家辦報。不對,應該說是死人辦報。你們到底是有動于衷,還是無動于衷?我看是無動于衷。你們多半是對中央的方針唱反調,是抵觸、反對中央的方針,不贊成中央的方針的。……黨報被動,黨的領導也被動。
縱觀毛澤東一生,大多時候的毛澤東都是和風細雨的,可以說,像這樣板下臉來措辭嚴厲拍桌打板近乎罵街的時候少之又少。因此,無論如何,這一段大家都應該仔細研讀。
那么,為什么毛澤東會大發雷霆?
陳其通等人的文章被毛澤東形容為“拿去了我們的旗幟等我們”,那么,作為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就應該在第一時間“亮劍”,這是責任意識,也是政治意識。
但是,《人民日報》無動于衷的態度激怒了毛澤東。在毛澤東看來不“亮劍”不僅僅是態度問題,更是立場問題,你不批判那些和中央唱反調的,意味著你本身就想和中央唱反調。
這邏輯,沒毛病!
可以說,今天網絡上的亂象與某些黨媒的失職,不愿亮劍,不敢亮劍是分不開的。例如,對于網絡上公知的錯誤言論、違法言論,鮮見有黨媒旗幟鮮明的“亮劍”,當面鑼對面鼓的對那些錯誤言論、違法言論進行駁斥和批判,你說這到底是態度問題,還是立場問題?
讓毛澤東大發雷霆的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當然,毛澤東自己也點出來了,那就是“黨報被動,黨的領導也被動”,如果黨媒不能在輿論場上搭好臺、唱好戲,做足輿論工作,那么,黨的正確政策正確路線就可能被攻擊,執行的時候也可能被打折扣。
歸根到底一句話:新聞事業是黨的事業的一部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的,能行嗎?
4月21日 晚上,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由淺沼稻次郎率領的日本社會黨訪華親善使節團。
2、毛澤東說:還有一點我想談談,就是關于人民力量的問題。人民力量一定要勝過反人民力量。我們黨為什么能取得政權呢?為什么能和有外國援助的軍隊打仗呢?就是因為有人民。……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力量很大的黨,如搞不好,人民就要怕我們。一個黨使人民怕,這個黨就不好了,就危險了。黨內黨外的緊張要緩和,要充分展開辯論,講道理,這樣黨和人民才能接近。
原文摘錄,不做評論。
兩學一做: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是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4月27日 起草《關于整風和黨政主要干部參加勞動的指示》。
3、毛澤東批示:黨的另一通知(《關于各級領導人員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日內也可發出,這個通知提倡區縣鄉三級黨政主要干部,凡能勞動的,每年抽一部分時間下田參加生產,從事一小部分體力勞動。縣以上各級黨政軍主要干部(不是一般干部),凡能勞動的,也要這樣做,每年以一部分時間,分別下田、下工場、下礦山、下工地或者到其他場所和工人農民一道從事可能勝任的一小部分體力勞動(哪怕是很少一點)。這樣一來,黨和群眾就打成一片了,主觀主義,官僚主義,老爺作風,就可以大為減少,面目一新。
4月30日 上午,在中南海頤年堂主持會議。
毛澤東說:凡是涉及到許多人的事情,不搞運動,搞不起來。需要造成空氣,沒有一種空氣是不行的。……整風總的題目是要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反對三個主義。中央指示中有一條特別的規定,就是要參加生產勞動。這并不是提倡在座的人都去耕田,主要是表明一種態度,要砍掉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加上一個參加勞動的辦法。不勞動,不能和農民打成一片,老百姓就不信任你,不和你講真話。
這兩段話都是講干部參加勞動的問題。兩段話中也明確說明了干部參加勞動的重要性。
1)黨和群眾就打成一片了,主觀主義,官僚主義,老爺作風,就可以大為減少,面目一新。
2)不勞動,不能和農民打成一片,老百姓就不信任你,不和你講真話。
之所以將這兩段話放到一起,除了兩者意思接近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毛澤東是辯證法的高手,他的話你很難找到漏洞,毛澤東之所以在三天后再次重復自己的話,個人認為,主要是為了防止高級黑。
高級黑大家都懂的。你讓他們大躍進抓典型,他們就給你搞個畝產萬斤,你讓他們執行八項規定,他們就給你搞個取消基層福利,表面上是支持你擁護你,實則是拆你的臺讓你下不來。
毛澤東提倡(一定要注意“提倡”這兩個字)干部參加勞動,如果他不加上“并不是提倡在座的人都去耕田”的說明,很可能就會被高級黑利用。例如高級黑可以拿著毛澤東的批示強制干部參加勞動,一方面,可能耽誤干部的本職工作,另一方面,可能會激起干部的抵觸情緒,不過,高級黑只需要一句“是毛澤東讓你們干部參加勞動的”就可以輕松將鍋甩給毛澤東。
不得不說,高級黑真是防不勝防啊!
以上粗體字部分引自《毛澤東年譜》下冊第三卷131-141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