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18日晚上 到山東省政府大禮堂,在山東省級機關處以上黨員干部會議上發表講話。
1、毛澤東說:為工農服務,與群眾打成一片,不是兩片,考驗知識分子的主要標準,一條心、半條心(黨內黨外)。爭取百分之七十下廠下鄉,我們干部要經常下廠下鄉。
毛澤東有過一段非常著名的話,知識分子就是毛,總要附著在皮上的,不是附著在無產階級的皮上,就是附著在資產階級的皮上,因此,毛澤東評價知識分子的標準,就是是否完全附著在無產階級的皮上(一條心),還是一半附著在無產階級皮上一半附著在資產階級皮上(半條心)。這段話非常重要,因為在這里,毛澤東已經開始對知識分子進行了區分。
1957年3月20日上午 到南京市人民大禮堂,在江蘇、安徽兩省及南京軍區黨員干部會議上發表講話。
2、毛澤東說:現在是處在這么一個變革的時期:由階級斗爭到向自然界作斗爭,由革命到建設,由過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后頭的社會主義革命到技術革命,到文化革命。……現在,社會主義這種新的生產關系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立好,至于用主要力量搞生產,我們才剛剛開始。沒有生產就沒有生活,沒有多的生產就沒有好的生活。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要分幾步來走:大概有十幾年會稍微好一點;有個二三十年就更好一點;有個五十年可以勉強像個樣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現在大不同了。要向廣大人民,特別向青年進行教育,進行艱苦奮斗,白手起家的教育。我們現在是白手起家,祖宗給我們的很少,讓我們跟全國人民一道,跟國家一道,跟青年們一道,干他個幾十年。這個世紀,上半個世紀搞革命,下半個世紀搞建設。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建設。
這段話的含金量很高,可以解讀的東西很多。首先,毛澤東明確1957年是個“變革的時期”,由革命到建設的時期,但是這并不是說就不要革命了,只不過革命的形式變了而已,變成了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注意文化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的區別和聯系)。
那么,為什么要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呢?我們看看毛澤東自己是怎么說的。毛澤東說:我們國家要建設,就要有技術,就要懂得科學,這是一個很大的革命。沒有這樣一個革命,單是政治改變了,社會制度改變了,我們國家還是一個窮國,還是一個農業國,還是一個手工業、手工技術的國家。為了這個,我們就要進行一個文化革命。現在,似乎還有一些人不認識這么一種變化。說的夠明白了吧?簡單來說就是,技術革命是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文化革命是為了提高政治覺悟,而政治是人的靈魂(《毛澤東年譜》下冊第三卷118頁)。
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決定的,但是,新中國不一樣,是先確立生產關系再發展生產力的,但是,落后的生產力必須盡快得到改變,因此,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基本確立的時候,就開始將主要力量投入到生產(建設)中去。結合這段話的最后一句,是否是另一個版本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現在我們國家有“兩個一百年”目標,毛澤東這里說的“一百年”自然是建國一百年的目標,從這段話可以看到,毛澤東對形勢的判斷還是非常準確的,并沒有好高騖遠。既然如此,為何后面會出現“大躍進”呢?請思考!
3、毛澤東說:中國這個國家,知識分子太少。對這幾百萬知識分子,我們如果看不起他們,如果以為可以不要他們,這種觀點是不妥當的。我們離不開他們。這幾百萬知識分子,是有用之人,是國家的財產,是人民的教員。對這些人不能搞唯成分論,對他們的進步應該肯定。
注意這里的“幾百萬”這三個字,對應后來毛澤東“五千右派”的說法,毛澤東眼里需要進行“反右”的對象只是千分之一而已,這個比例算起來應該是很低了。說老實話,今天中國整天說怪話、發牢騷詆毀國家的知識分子,肯定遠遠不止千分之一,那么,那些人難道不該“反”嗎?當然,這些是后話,不提也罷。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對知識分子是包容的,并主張對知識分子“不能搞唯成分論”,這段話是很多人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了卻不肯說的,因為他們只要一說,他們的所謂毛澤東“迫害”知識分子的謠言就站不住腳了。
4、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是真理,這是批評不倒的,不管刮多大的臺風,我看人民政府、共產黨、老干部、新干部,只要是真心真意為人民服務的,吹不倒;半心半意為人民服務的,那就要倒一半;一點心思都沒有,跟人民敵對的,那末就該吹倒。批評是可以的,但是批評的結果,批評的目的,就是要鞏固民主集中制,鞏固黨的領導,絕對不能像敵人所希望的那樣,造成無產階級隊伍的渙散和混亂。這是原則性,必須如此。
前一段話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性,后一段話則概括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批評。今天的一些人也特愛“批評”,不過“批評”只是他們的幌子,他們只是打著“批評”旗號的謾罵、詆毀和攻擊,他們的目的既不是為了鞏固民主集中制,也不是為了鞏固黨的領導,而是恰好完全相反,是為了“造成無產階級隊伍的渙散和混亂”的,因此,這類人(以公知為主)的“批評”是絕對不容許的,因為“這是原則性,必須如此”。
批評的出發點應該是善意的,方式應該是和風細雨的,目的應該是建設性的,除此之外的“批評”就不能算作批評。我曾打過一個比方,一個人知道自己有毛病,于是請別人批評他、指正他、幫助他,但如果對面的人開出的藥方是跳樓上吊喝農藥,并認為只有如此才能根治毛病,那么,這樣的“批評”有誰會愿意聽呢?相反,這樣只會激怒原本誠心請教的人。關于這一點,后面大家都可以看到。
以上粗體字部分引自《毛澤東年譜》下冊第三卷118-121頁
越讀《毛澤東年譜》就越覺得自己對毛澤東的了解是多么的膚淺。感謝《毛澤東年譜》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毛澤東,一個真實的有著高尚的人格、偉大的情操和寬廣的胸襟的毛澤東。這樣的一個毛澤東,教我如何不想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