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章]洛貝爾圖斯先生。新的地租理論(插入部分)》中馬克思指出,“如果說c的組成部分即原料和機器之間的比例,對利潤率有影響,那只有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才可能:第一,如果c的絕對量由于這個比例發生變化而有了變化;第二,如果v的量由于c的組成部分之間的這個比例而有了變化。這里,必定是生產本身發生了有機變化,而不能歸結為這樣一個簡單的同義反復:如果c的一定部分在總數中占較小的部分,那末c的另一部分在總數中一定占較大的部分。”西方經濟學的生產函數就可以不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除非這個函數是分段或分區域函數,那樣也就不能隨便求導數了。
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需要的只是:土地不是公共所有,土地作為不屬于工人階級的生產條件同工人階級對立。如果土地國有,因而國家收地租,這個目的就完全達到了。”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公有制與國有制的差別。如果國有企業的生產資料是作為不屬于工人階級的生產條件而同工人階級對立,那么,這種國有企業就不是公有制企業。
本文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研讀筆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