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如何防止機密不泄露
1950年9月20日,毛澤東閱高崗九月十八日給倪志亮并中央軍委的電報。電報說:估計我軍進入朝鮮境內以后,鴨綠江橋可能被炸,部隊龐大的供應將依靠公路汽車為主。我們對朝鮮公路、鐵路情況了解甚差,請向朝方要一詳細的公路路線圖并注明各地橋梁寬度、水深,以便準備和籌劃器材。毛澤東批示:“周:這種電報打得很不好,去一電制止,請閱發。”毛澤東為周恩來起草的復高崗并倪志亮的電報是:“(一)不要向任何方面表示我軍有出國的意圖,向朝鮮調查作戰情況或要路線圖只在不涉及此種意圖時才可以,否則不要做;(二)高十八日致倪電表示了上述意圖,很不妥,嗣后東北與倪一切向朝鮮交涉的事項均須經過外交部,不要直接處理。”
案例二 “是否帶干糧”“彭、鄧不能分散”
1950年10月21日凌晨二時半,毛澤東就志愿軍打好出國第一仗致電倪志亮、柴軍武即轉彭德懷,并告鄧華、洪學智、韓先楚、解方及高崗、賀晉年:“(一)偽首都師由咸興向長津前進。偽三師似將進至咸興。偽六師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偽七、八兩師第一步向順川、軍隅里、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龜城。以上五個師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義州一線。截至此刻為止,美偽均未料到我志愿軍會參戰,故敢于分散為東西兩路,放膽前進。(二)估計偽首、偽三兩師要七天左右才能進到長津,然后折向江界。我軍第一仗如不準備打該兩師,則以四十二軍的一個師位于長津地區阻敵即夠。四十二軍的主力則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區(即偽六師的來路),以便切斷元山、平壤間的鐵路線,鉗制元、平兩地之敵,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個主力軍各個殲滅偽六、七、八等三個師。(三)如偽六師(較強)由破邑(在鐵路線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鮮人民軍一部作有力的阻擊,則該敵可能要到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才能占領德川,如果我四十軍(全部)能于二十三日趕至德川、寧遠地區,則可以繞至偽六師的后方(由東面繞至南面鐵路線附近),讓出正面給他軍使用(三十八軍或三十九軍)如果太遲,則敵將先占德川。(四)此次是殲滅偽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如何部署,望彭、鄧精心計劃實施之。(五)這一仗可能要打七天至十天時間 (包括追擊)才能結束,我軍是否帶有干糧?望鼓勵全軍,不惜犧牲,不怕艱苦,爭取全勝。(六)彭、鄧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案例三 “四五天內不要登載”
1950年10月21日,毛澤東致信胡喬木:“外國通訊社如對志愿軍有反映,請注意在四五天內不要登載在《參考消息》上。”
案例四 “請鄧留人”和“偵察隊均要偽裝朝鮮人民軍”
1950年10月23日凌晨七時,毛澤東就全殲南朝鮮軍第六、八兩師的部署問題,復電彭德懷、鄧華并告高崗:“(一)彭、鄧、高二十二日各電均收到。(二)據所收最后情報,偽二軍團指揮所二十二日由江東折返成川,偽六師、八師二十二日進至順川、成川鐵路線以北之北倉里、新倉里地區,有兩師并列經德川向熙川集中攻擊的意圖,如無阻礙,估計該兩師明二十四日可能到德川或德川附近。 因此,我車運控制杏川洞、妙香山一帶之部隊,務須爭取于二十四日拂曉,至遲于二十五日拂曉以前,到達上述地點,否則將失去先機。(三)作戰部署,以四十軍位于熙川正面及溫井、云山地區,三十九軍位于云山、泰川地區,三十八軍位于熙川東南地區,待敵向熙川攻擊之時,然后分數路出發包圍攻擊之,這即是彭二十二日十時電及鄧、洪、韓、解二十二日十二時電的意見,我認為是適宜的,總以利于以主力插到敵人的后面和側面,全殲六、八兩師為原則。(四)敵首都師已確實向北青、城津東進,暫時不去長津,而平壤之偽一師及英二十七旅均將向新安州前進。一個美軍降落傘團(大約有二三千人)已在順川降落。故我對偽六、八兩師的戰斗發起后,第一步,偽七師會增援,第二步偽一師及英二十七旅亦可能增援(美軍已令英二十七旅向新安州。如果把這一切敵人的主力各個殲滅,而舉行追擊時,在順川地區可能遇到美傘兵團。此次作戰,如能將上述一切敵人逐一殲滅,并控制新安州、順川、成川、新邑、陽德線鐵路及其以南一帶地區,并以一部伸出至谷山、遂安、伊川、新溪地區,使平壤、元山兩敵互相孤立,不能聯系,則我將處于主動,敵將處于被動。因此,此次戰役必須集中盡可能多的兵力,準備連續打幾個仗。四十二軍去長津者似以一個師附一個炮兵團即夠,而以該軍主力位于小白山作戰役預備隊似較適宜。是否可行,請彭酌定。(五)已令楊成武抽調六十六軍開安東,先頭師今日從天津出發,主力明日出發。到后,一個師擔任維持新義州、定州線交通,主力在安東為彭、鄧的預備隊,該軍到后受彭、鄧指揮,請鄧留人指示該軍,將一切有關志愿軍的誓詞口號及其他辦法交給他們,并與該軍溝通電臺聯系。(六)三十九軍在新義州、鐵山一帶可以不留兵。(七)我各部派遣遠出之偵察隊均要偽裝朝鮮人民軍,而不要稱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借以迷惑敵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