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的交換是產品交換不是價值交換!
——學習《國富論》的體會(8)
亞當·斯密認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數量的增加,是勞動生產力不斷改良的結果,勞動生產力不斷改良,是生產內部和社會內部不斷分工的結果,產生分工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果,“盡管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產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來實現普遍富裕。它是不以這廣大效用為目標的一種人類傾向所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這種傾向就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人類幾乎隨時隨地都需要同胞的協助,僅僅依賴他人的恩惠,是不行的。任何一個生產者和其他所有的人的交易關系表現為,“他如果能夠刺激他們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訴他們,給他做事,是對他們有利的,他要達到目的就容易多了。不論是誰,如果他要與旁人做買賣,他首先就要這樣提議。請給我以我所要的東西吧,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東西:這句話是交易的通義。”由于我們所需要的相互幫忙,大部分是通過契約、交換和買賣取得的,所以當初產生分工的也正是人類要求互相交換這個傾向。人類也正是依著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和互相交易的一般的傾向,好像把各種不同的才能所產生的各種不同的產物,結成一個共同的資源,各個人都可以從這個資源中隨意購取自己需要的別人生產的物品。每一個生產者都把自己的產品拿來相互交換就形成了共同資源的網絡,這個網絡就是所謂的市場。
分工起源于交換的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總是要受市場廣狹的限制。市場過小就不能鼓勵人們終生專務一業,這樣就不能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隨意換的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分工一經完全確立一個人自己勞動的生產物,便只能滿足自己欲望的極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徐用自己消費不了的剩余勞動產物,交換自己所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來滿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賴交換而生活,或者說,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為商人,而社會本身,嚴格地說,也成為商業社會。”可以肯定地說,在亞當·斯密的腦海中,一切人都是商人,在商業社會中的交換,是各人的剩余產品的交換,這種交換就是以交換產品為目的簡單商品的交換,而不是以交換價值或者貨幣為目的的資本主義交換。
簡單商品交換如何進行的呢?在各時代各社會中,聰明人發現,交換者有一定數量的物品,“這種物品,在他想來,拿去和任何人的生產物交換,都不會見拒絕。”這種物品就是貨幣!這種貨幣曾經是牛,用牛的頭數作為交換的評價標準“荷馬曾說:奧德米德的鎧甲,僅値牛九頭,而格洛卡斯的鎧甲,卻値一百頭牛。”除牛以外,貝殼(單位個)、煙草(斤)、砂糖(斤)、獸皮(張)、金銀銅鐵等貴金屬(磅、盎司)、都是貨幣的材料。金銀作為貨幣需要稱量,這是很麻煩的事情。這就引出了鑄幣。鑄幣按一定重量澆鑄,就以個為單位,這就省去了稱量的麻煩。中國秦朝的秦半兩、漢朝的五銖錢、民國時期的銀元等等就是這種鑄幣!為了攜帶方便亞當·斯密也使用紙幣,不過這個紙幣僅僅是金銀鑄幣的代表可以兌換成所代表的金銀鑄幣。而絕對不是由國家任意發行的不可兌換的紙幣!因此,貨幣就成為一切文明國商業上的通用媒介。
亞當·斯密認為,“價值一詞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種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后者叫做交換價值。” 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世間一切財富原來都是用勞動購買而不是用金銀購買。到這里亞當·斯密就止步了,不去分析勞動和價值的關系,而是說:“勞動雖然是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但一切商品的價值,通常不是按照勞動估價的。”(馬克思用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交換價值,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價值規律的核心,馬克思按照價值的規律發現了剩余價值的理論。)在交換中是怎樣估價商品交換的數量的呢?“是通過市場上議價來做大體上兩不相虧的調整,這雖不很準確,但對日常買賣也就夠了。”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自從商品貨幣誕生以來幾千年中,商品的交換價值就是通過“議價”來解決的!資產階級以及庸俗政治經濟學家們在交換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議價”!因此,從來就不承認什么勞動創造價值,更不承認什么剩余價值!
亞當·斯密按照議價確定商品的價格,就得出商品的價格是由利潤、工資、地租三部分組成。因為,亞當·斯密把資本理解為能夠帶來利潤的資財,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多余的資財,作為資本來使用,所以,資本家使用自己的資本,雇傭別人的勞動,使用土地,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就分為資本家的利潤,工人的工資,土地所有者的地租。這樣,通過交換全社會的人就都得到了自己應得的東西!毫無疑問這種簡單的商品交換,在個體化生產階段是有存在的理由的。但是,亞當·斯密萬萬沒有想到,當勞動生產力發展到社會化生產階段,庸俗的政治經濟學,就把商品價格由利潤、工資、地租組成變成了三位一體的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生產方式是: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資本家攤的是資本,工人攤的是勞動,土地所有者攤的是土地。分配方式是:資本家獲得利潤,工人獲得工資,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這種三位一體的生產方式和交換形式恰恰造成了人類的兩極分化。從此,亞當·斯密的國富民裕的美夢徹底破產了!
勞動者2014年5月16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