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高明的經濟政策
打開毛選第一卷,“我們的經濟政策”和“必須注意經濟工作”是毛主席經濟理論交相輝映的姊妹篇,毛主席不單會打仗,也會搞經濟,而且在他領導下的紅軍時期,經濟工作和指揮作戰一樣的出神入化,細細讀來,令人扶案稱奇……。“我們的經濟政策” 是毛主席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一日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的一部分。
我們驚嘆的是在紅軍時期,敵人圍剿,戰爭不斷,今天剛播下種子,明天敵人就會來禍禍,也能搞經濟,而且還要搞好。搞經濟的困難程度有多大,是今天的人們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從這篇文章中,看看毛主席的神奇智慧吧。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只能是非常粗淺的思想認識,希望與網友共同交流,共同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紅字是原文,黑字是我粗淺的學習體會。
我們的經濟政策
(一九三四年一月)
只有最無恥的國民黨軍閥,才會在他們自己統治的區域內弄到差不多民窮財盡的地步,還會天天造謠,說紅色區域如何破壞不堪。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目的,在于破壞紅色區域,破壞正在前進的紅色區域的經濟建設工作,破壞已經得到解放的千百萬工農民眾的福利。因此,他們不但組織了武裝力量進行軍事上的“圍剿”,而且在經濟上實行殘酷的封鎖政策。然而我們領導廣大的群眾和紅軍,不但屢次擊潰了敵人的“圍剿”,而且從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須的經濟建設,去沖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的毒計。我們的這一個步驟,現在也著著勝利了。
我們的經濟政策的原則,是進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須的經濟方面的建設,集中經濟力量供給戰爭,同時極力改良民眾的生活,鞏固工農在經濟方面的聯合,保證無產階級對于農民的領導,爭取國營經濟對私人經濟的領導,造成將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前提。
毛主席強調的國營經濟對私人經濟的領導,是將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前提。在紅軍還很弱小,根據地還不鞏固,人民群眾還有待發動的情況下,不單對當時的經濟工作考慮的細致入微,把將來奪取政權后,如何搞經濟也都細細地思慮過了。
紅軍時期的毛主席,已經在考慮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了,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考慮了幾十年。毛主席為中國人民社會主義事業奮斗了一生。
我們的經濟建設的中心是發展農業生產,發展工業生產,發展對外貿易和發展合作社。
毛主席把經濟建設的中心,說的是非常的明白無誤。那時沒有GDP。
紅色區域的農業,現在顯然是在向前發展中。一九三三年的農產,在贛南閩西區域,比較一九三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五(一成半),而在閩浙贛邊區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川陜邊區的農業收成良好。紅色區域在建立的頭一二年,農業生產往往是下降的〔1〕。但是經過分配土地后確定了地權,加以我們提倡生產,農民群眾的勞動熱情增長了,生產便有恢復的形勢了。現在有些地方不但恢復了而且超過了革命前的生產量。有些地方不但恢復了在革命起義過程中荒廢了的土地,而且開發了新的土地。很多的地方組織了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2〕,以調劑農村中的勞動力;組織了犁牛合作社,以解決耕牛缺乏的問題。同時,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了生產工作。這種情形,在國民黨時代是決然做不到的。在國民黨時代,土地是地主的,農民不愿意也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良土地。只有在我們把土地分配給農民,對農民的生產加以提倡獎勵以后,農民群眾的勞動熱情才爆發了起來,偉大的生產勝利才能得到。
紅軍時期,我們把土地分配給農民,調動了農民群眾勞動的積極性。但是建國30年以后,有人還牢記著50年前土改的情景,以為解散了人民公社,分田單干,會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他們恰恰做錯了事情,把人民公社當成了舊社會的地主,他們不知道時代變了,地點變了,我們的方針也要隨著改變,要跟上發展變化事物,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那種認為過去成功了的經驗,拿來就用,不看具體的實際情況,照搬照用,照葫蘆畫瓢,這種僵硬的工作方法,沒有不碰釘子的。
紅軍時期的分田,和解放初期的分田是對的,能夠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是因為那時農民的田地極少,或者沒有田地,他們為了生存,不得已為地主種田地,他們遭受了地主階級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所以缺乏種田的積極性。新中國建立后,分人民公社的田是錯誤的,人民公社不是舊社會的地主,農民是田地主人,有人在集體勞動中不積極,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這種消極的因素,與舊社會農民種地沒有積極性有著本質上不同,在集體勞動中這樣的消極因素是可以轉化可以消除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人看不到群眾覺悟,看不到群眾覺悟在不斷的提高一面,總是夸大落后的方面。這是一種消極的、悲觀的,無所作為的錯誤思想。事物的本質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看不到這一點,就會犯機械唯物主義的錯誤,就會犯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
小崗村分田單干,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我們黨內的一些人,迎合了一小部分農民有落后思想的一面,恰恰是打擊和壓抑了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一些人熱衷于私有化,迷信洋人,相信少數的所謂專家、學者和社會精英,實際上是找錯了依靠對象。
在紅軍時期,毛主席就注意如何把農民組織起來,組織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組織了犁牛合作社,不單單是解決了當時農業生產的需要,而且已經催生了農村的社會主義萌芽。毛主席搞經濟依靠的是工、農大眾;搞武裝斗爭依靠的是工、農大眾;建設社會主義依靠的是工、農大眾。
毛主席重視婦女工作,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婦女能頂半邊天,男人能做到的女同志照樣能辦到。婦女的解放,婦女的自由,婦女的地位,也只有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才能夠實現。紅軍時期的女戰士、女干部、女醫生……婦女參加革命、婦女參加生產,使千百年來受的壓迫婦女,迎來了徹底的翻身與解放。
看看今日中國婦女,和毛主席時代婦女,猶如兩重天。婦女要自強,婦女要自尊,婦女要第二次解放。
這里應當指出:在目前的條件之下,農業生產是我們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決最重要的糧食問題,而且需要解決衣服、砂糖、紙張等項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蔗、竹等的供給問題。森林的培養,畜產的增殖,也是農業的重要部分。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面,對于某些重要農產作出相當的生產計劃,動員農民為著這樣的計劃而努力,這是容許的,而且是必須的。我們在這一方面,應該有進一步的注意和努力。關于農業生產的必要條件方面的困難問題,如勞動力問題,耕牛問題,肥料問題,種子問題,水利問題等,我們必須用力領導農民求得解決。這里,有組織地調劑勞動力和推動婦女參加生產,是我們農業生產方面的最基本的任務。而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的組織,在春耕夏耕等重要季節我們對于整個農村民眾的動員和督促,則是解決勞動力問題的必要的方法。不少的一部分農民(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缺乏耕牛,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組織犁牛合作社,動員一切無牛人家自動地合股買牛共同使用,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也應予以極大的注意。目前自然還不能提出國家農業和集體農業的問題,但是為著促進農業的發展,在各地組織小范圍的農事試驗場,并設立農業研究學校和農產品展覽所,卻是迫切地需要的。
看到這,你會覺得毛主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熟悉農業,他熟悉農民。農、林、牧、副、漁;勞力、耕牛、肥料、種子、水利,科研、方方面面,一樣樣娓娓道來,毛主席是看透了事物的本質,是唯物辯證法的大師,是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革命家。毛主席搞了一輩子的農業,他會相信在現存的條件下,會有畝產萬斤田嗎。大躍進時期發生在農業方面的錯誤,是毛主席代人受過,而真正犯錯誤的一些人,回過頭來,把一切錯誤都推到毛主席身上。建議有疑問的同志,看看那一段時期的人民日報吧,和主要負責人的著作,是非功過自有評說。毛主席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員就最講認真”。謠言止于智者。而餓死千萬人,更是無稽之談。
百度上有這樣一段:1959年4月,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劉少奇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劉、鄧開始主持中央工作。毛主席退居二線,1960年秋全國發生自然災害。農業發展綱要40條,還有一個農業60條,有機會大家看看。浮夸風源頭就會找到的,用謊言編造歷史,如同用烏云去遮擋太陽的光輝。
組織犁牛合作社,是因為窮,一家一戶買不起牛。毛主席解決了這個問題,窮不可怕,民眾團結起來力量就大了。人民公社時期,有個八字憲法,有個農業40條、60條,出現了農業戰線的典型大寨,搞了28年的農田基本建設,全國修建了大、中、小8萬多座水庫。60%的農田做到旱澇保收。70%多的農田做到了旱可以灌溉,澇可以排。投入的勞力達1400多億人次。田成片,渠如網。開始使用大、中、小型農業機械。社社辦工廠,隊隊有企業,農村中農業與工業并舉。眼看著一臺加足馬力的汽車就要開動。小崗村卻一夜竄紅,分田單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一下子倒退了30年。成片的田,又分成了小塊塊,被填平的溝渠,斷了溝渠的水庫,成了農村的一大特色。農田水利工程用不上了,大、中型農業機械用不上了。分田后,糧食產量年年增長,季季豐收。中國農業又創造了30多年的奇跡。還富裕出2.3億農民工,最精壯的勞動力,有幸成為新資本家和外國資本的打工仔。留守農村的5億老、弱、病、殘,居然創造了中國農村糧食連年豐收的奇跡。
因為敵人的封鎖,使得我們的貨物出口發生困難。紅色區域的許多手工業生產是衰落了,煙、紙等項是其最著者。但是這種出口困難,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因為廣大群眾的需要,我們自己即有廣泛的市場。應該首先為著自給,其次也為著出口,有計劃地恢復和發展手工業和某些工業。兩年以來,特別是一九三三年上半年起,因為我們開始注意,因為群眾生產合作社的逐漸發展,許多手工業和個別的工業現在是在開始走向恢復。這里重要的是煙、紙、鎢砂、樟腦、農具和肥料(石灰等)。而且自己織布,自己制藥和自己制糖,也是目前環境中不可忽視的。在閩浙贛邊區方面,有些當地從來就缺乏的工業,例如造紙、織布、制糖等,現在居然發展起來,并且收得了成效。他們為了解決食鹽的缺乏,進行了硝鹽的制造。工業的進行需要有適當的計劃。在散漫的手工業基礎上,全部的精密計劃當然不可能。但是關于某些主要的事業,首先是國家經營和合作社經營的事業,相當精密的生產計劃,卻是完全必需的。確切地計算原料的生產,計算到敵區和我區的銷場,是我們每一種國營工業和合作社工業從開始進行的時候就必須注意的。
我們有計劃地組織人民的對外貿易,并且由國家直接經營若干項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鹽和布匹的輸入,食糧和鎢砂的輸出,以及糧食在內部的調劑等,現在是異常需要的了。這一工作,閩浙贛邊區方面實行得較早,中央區則開始于一九三三年的春季。由于對外貿易局等機關的設立,已經得到初步的成績。
毛主席對貿易是慧眼獨具,心思縝密。在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色根據地嚴密封鎖的條件下,如何打破敵人的封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屢試不爽,促進貿易也是做的有聲有色。總是有那么一些人,說毛主席排外,說毛主席閉關自守,說毛主席不開放,總之沒有幾句符合事實的話。看看這篇文章,看看毛主席把對外貿易放在什么樣的一個地位。解放以來,新中國的外貿在毛主席的親切關懷下,到他老人家離去,中國與世界上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建立了貿易往來,中國的遠洋貨輪幾乎停靠過世界上所有的港口。建國以來我們國家的對外貿易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大名鼎鼎的“華潤集團”。華潤初創于1931年的上海,兩根金條、兩個人開了一家米店,一邊做貿易,一邊掩護黨的地下工作。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公司移到了香港。保管和運送海外華僑的捐款捐物,為八路軍、新四軍采購藥品和物資。這就是華潤的前身。華潤名字的由來:從中華和潤之,各取一字。華潤的歷屆負責人,都是黨中央直接指派。1931年兩根金條、兩個人起家,到2010年,總資產5,859億港元,實體企業1,200家,職工33.8萬。
華潤奇跡,把毛主席、共產黨,公有經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沒有毛主席、沒有共產黨、沒有公有經濟,就沒有華潤奇跡。毛主席的歷史功績是任何人都無法遮蓋的。
現在我們的國民經濟,是由國營事業、合作社事業和私人事業這三方面組成的。
國家經營的經濟事業,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國營的工業或商業,都已經開始發展,它們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毛主席對國營經濟的期待,它們的發展,他們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在這里毛主席對國營經濟沒有用“它”,用的是“它們”。它們是眾多也。寄希望于多多益善也。
去年有一位國資委的高官,在一次講話中透露,他在任的每一年,國營企業平均消失5萬家。他在任7年。7年消失了多少國營企業。改開30多年,新建的國營企業在個位數。如果改開30年,在40萬家國營企業的基礎上,在建40萬家國營企業,那中國的工業基礎、和工業規模是一個什么樣子。我想滿天飛的一定是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國造的大飛機,滿地跑的一定是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汽車。你看的到產品都是我們自己搞的,從里到外都是中國人的創造,那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
30多年,猶如一場秋雨,雨過遍地的毒蘑菇。國營企業被分解、被私有、被外資。數千萬技術熟練的工人被下崗、被待業;2.3億農民工離土、離鄉。
我們對于私人經濟,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圍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獎勵。因為目前私人經濟的發展,是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私人經濟,不待說,現時是占著絕對的優勢,并且在相當長的期間內也必然還是優勢。目前私人經濟在紅色區域是取著小規模經營的形式。
這是毛主席對私人經濟的看法,我無法查到當時政府法律是如何規范私人經濟的,從毛主席的這篇文章中,確實對私人經濟是有個范圍的。毛主席對私人經濟的發展是有提倡、有獎勵的,但不能超出政府法律范圍之外。政府法律范圍之外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毒品、妓院、賭館、當鋪。或許還有其他,新中國建立之初,百年流毒,千年娼妓一掃而光;賭館、當鋪關門歇業;土匪、黑社會消聲滅跡。共產黨偉大,毛主席偉大,還有什么異議嗎。
改開30年,老百姓驚呼黃、毒、賭、黑回來了,世事輪回好像是快了一點,屢禁不絕才令人更加深省。
合作社事業,是在極迅速的發展中。據一九三三年九月江西福建兩省十七個縣的統計,共有各種合作社一千四百二十三個,股金三十余萬元。發展得最盛的是消費合作社和糧食合作社,其次是生產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活動剛才開始。合作社經濟和國營經濟配合起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將成為經濟方面的巨大力量,將對私人經濟逐漸占優勢并取得領導的地位。所以,盡可能地發展國營經濟和大規模地發展合作社經濟,應該是與獎勵私人經濟發展,同時并進的。
為著發展國營經濟和幫助合作社經濟,我們在群眾擁護之下,發行了三百萬元經濟建設公債。這樣依靠群眾的力量來解決經濟建設的資金問題,乃是目前唯一的和可能的方法。
從發展國民經濟來增加我們財政的收入,是我們財政政策的基本方針,明顯的效驗已在閩浙贛邊區表現出來,在中央區也已開始表現出來了。這一方針的著重的執行,是我們財政機關和經濟機關的責任。這里必須充分注意:國家銀行發行紙幣,基本上應該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單純財政的需要只能放在次要的地位。
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反對貪污和浪費的斗爭,過去有了些成績,以后還應用力。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為著我們的經濟建設,是我們的會計制度的原則。我們對于國家收入的使用方法,應該和國民黨的方法有嚴格的區別。
有人說毛主席愛搞運動,解放后,新中國建立之初,就有一場轟轟烈烈的三、五反運動,看看這篇文章,毛主席在紅軍時期就告誡政府工作人員要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毛主席致力于建立一個廉潔、高效的人民政府,并為此做了一生的努力。
在全中國卷入經濟浩劫,數萬萬民眾陷入饑寒交迫的困難地位的時候,我們人民的政府卻不顧一切困難,為了革命戰爭,為了民族利益,認真地進行經濟建設工作。事情是非常明白的,只有我們戰勝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只有我們實行了有計劃的有組織的經濟建設工作,才能挽救全國人民出于空前的浩劫。
我感覺這是全文最深刻的一段,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一只溫暖的大手,伸向苦難的民眾,遠隔70多年的時空,依然能聽到毛主席憂國憂民的心聲;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一盞日夜不息的油燈,燈前是毛主席的身影,當他寫下:事情是非常明白的,只有我們戰勝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只有我們實行了有計劃的有組織的經濟建設工作,才能挽救全國人民出于空前的浩劫。25年后,一個嶄新的中國在1949年誕生。
戰勝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我們有了政權,具備了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搞經濟建設工作。我們在毛主席領導下搞了28年,在一片廢區,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原子彈搞成功了,氫彈搞成功了,衛星上天了。
我想不通,無計劃經濟會優于有計劃經濟,無序會優于有序;一盤散沙會戰勝有組織的團體。30年來,一些號稱西學歸來的經濟學家,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人為的割裂開來,給先進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戴上僵化的帽子,給落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鑲上金邊。
30年來,按西學歸來的經濟專家的指引,中國先是百萬個人民公社解體,接著是約40萬家國營企業消失。2.3億農民工被趕出家鄉,數千萬工人下崗、失業。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 21 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每個產業中,排名前5 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似乎一夜之間,中國工農由國家主人,重新淪為資本的奴隸。
從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外國資本的入侵與掠奪,國內買辦和地主階級對百姓敲骨吸髓的盤剝,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屈辱與貧窮。不了解這一段歷史,就很難讀懂毛澤東。
毛澤東思想是一座黑夜中燈塔,他將照明和指引中國未來前進的方向。
注釋
〔1〕農業生產在革命根據地建立的頭一二年,往往有些下降,主要地是由于在分配土地期間,地權還沒有確定,新的經濟秩序還沒有走上軌道,以致農民的生產情緒還有些波動。
〔2〕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是當時革命根據地的農民在個體經濟的基礎上,為調劑勞動力以便進行生產而建立起來的勞動互助組織。這種組織實行自愿互利的原則:大家自愿結合,互相幫助做工;結算時,工數對除,少做的按工算錢給多做的。此外,勞動互助社還優待紅軍家屬,幫助孤老。幫紅軍家屬做工是盡義務,幫孤老做工只吃飯不要工錢。因為這種勞動互助組織對于生產起了很大的作用,采取的辦法又很合理,所以得到群眾的熱烈擁護。毛澤東的《長岡鄉調查》和《才溪鄉調查》(載《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對此都有記載。
不對之處,希望網友多多批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